中日笔译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

2020-08-18 08:17王凤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王凤玖

摘  要:由于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越来越对中华文化有了认同感,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国的声音传达给世界各国人们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把它贯穿到本科的实际教学当中,提高中日笔译的教学效果,提高本科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和职业竞争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一个挑战。

关键词:中日笔译  应用型人才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

在当今社会各方面快速蓬勃发展的中,而教师们在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会慢慢使得日语专业越来越重要的。在我国大学日语翻译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而学生也会有“无用之学”。

就笔者所知中日笔译还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事物,完整系统地讲述中日笔译的教科书或教材较少。在学校的实际教学当中缺乏有指导性的资料,这对中日笔译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就更应该要推进日语专业中日语笔译教学模式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讲解,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日语翻译人才。

一、学生对中日笔译的认知

在我国高校日语翻译课的教学课堂中,具体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的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备课教学和批改作业上,而学生的话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的教学水平效果也是不理想,学生的日语翻译能力也不会得到很有效果的提高。就我校目前的普通本科中日笔译教学现状而言,翻译教学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开课学期较早,日语学习还处在进入高级日语的阶段前期,有些学生甚至将翻译理解成语法、词汇的解释或罗列;再一个就是不能够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存在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机械的运用、复杂的语义表达和句式运用还没有达到比较熟练运用的程度。此时教学就要另辟蹊径,既要培养学生的翻译知识体系和翻译意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是一件很难的教学任务。

二、建构主义翻译学在实际中日笔译教学上的体现

《视角》认为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必须经过“动因——准备——孕育——顿悟——验证——传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翻译学科也不例外。在众多日语相关课程中,日语笔译课程是为数不多的涉及两种语言学习的课程,因此,除了对日语水平有要求之外,该课程还对学生母语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例如,在讲授翻译理论知识时,常常会涉及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理论术语。翻译理论固然重要,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对中日笔译产生兴趣,教师在理论用词方面也应该做到严谨教学,同时又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毕竟部分学生将来也有可能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工作,建立一种翻译意识尤为重要。在此仅以在实际的翻译教学时选用的“词”和使役句、被动句为开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讨论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灵活应对。汉语和日语的使役句和被动句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完全对等的,有的就完全不对等,这种现象其实反映出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系结构的掌握上具有一定的缺陷。这就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去除原来固有的思维和认知,要建立一个翻译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日语笔译练习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例句结合解释,教师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主演”,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指导下做翻译练习并进行自评互评和翻译赏析,学生的思维和对词义的理解才能有明显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学生对翻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完善知识体系

中日笔译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钱学森曾说过:“搞社会科学的人也要认真研究一下系统工程。”通过中日笔译的翻译实践可以形成自己的翻译意识和对中日笔译的理解。母语与日语之间看似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地方和知识点也很多,尤其单词、语法不能将二者做简单的处理。“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建构,它不是一个事先设定了的理性标准,而是通过主体间不断协商与对话所形成的‘共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向着一切可能开放,并在不断演进过程中通过实践来逐步修正。”“建构主义强调权利与话语的辩证关系,并解释这种关系来解释人类知识的共同建构问题。”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要养成一种建构意识,通过这种形式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开放的思维。

教师们在日语笔译教学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推荐各式各样的书刊,并且在翻译教学课堂过程中适当地引用推荐书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子,这样的话同学们在相互促进学习中让自己提高日语水平的同时又能提高我国的汉语修养,共同提升日汉翻译和中日翻译的翻译能力。

笔者作为一名传播者,个人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在翻译实践方面中增加自我的实战经验。我们也可以尝试多翻译不同领域的文章,用实际的翻译经验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升华书本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参加翻译社团或研讨会,多角度听取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提高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三宁.一个全新的译学范式——建构主义翻译学[J].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8.

[2]吕俊.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作者简介

王鳳玖(1963.10—),男,蒙古族,籍贯:辽宁凌源,硕士学位,副译审,从事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