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fter G》中的爵士乐元素及其创作理念

2020-08-18 09:18贾嘉琪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蓝调谱例爵士乐

文/贾嘉琪

《After G》是德国钢琴家亚历山大· 碧乐岛(Alexander Bildau)根据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于1924年 完成的流行乐《我爱的男人》(The Man I Love)改编而成的练习曲,此前格什温因一首钢琴与乐队合作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而声名鹊起,奠定了他在古典爵士乐中推动者的地位,也为美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出人意料的转折①。《After G》将部分爵士音乐元素与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同时还融入亚历山大·碧乐岛的创作理念,是练习曲与乐曲兼修、技巧与情感并存的钢琴曲。

“爵士乐”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13年3月6日的《旧金山快报》:“今晨抵埠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代表着军队的精华。队员们都受过拉格泰姆和‘爵士乐’训练。”②爵士乐是一种音乐流派,它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非裔美国人社区,音乐元素来自黑人的蓝调(Blues)和黑人将白人音乐加工润色后呈现的拉格泰姆(Ragtime),它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古典音乐”。③

如果说自由是“咆哮的二十世纪”(Roaring Twenties)的代名词,那么爵士乐就是它的配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启了繁荣发展的新征程,非裔美国人的反叛精神促进了诸如蓝调、拉格泰姆与欧洲音乐的融合;广播电台的大规模流行推动了爵士音乐的传播,倍受欢迎的爵士乐与大胆的时装表演和新的电台音乐会等一同塑造了叛逆的爵士时代(Jazz Age)。

爵士乐至少是由蓝调和拉格泰姆两股音乐潮流演变发展而来,它不仅有着非裔美国人的风俗,还有着欧美的音乐体系;多种器乐的融合尝试更赋予其独特魅力,爵士乐似乎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古典音乐相抗衡的乐种之一。《After G》把爵士乐精神内涵融入特点鲜明的音乐素材里,展现了爵士乐元素与练习曲的卓越结合。

一、结 构

《After G》中的G 是格什温(Gershwin)的姓名缩写,即“格什温之后”。格什温在完成《我爱的男人》前已经创作了使其名声大作的《蓝色狂想曲》,它是严肃音乐与爵士乐的成功尝试,奠定了格什温在古典爵士乐中推动者的地位。与此同时美国流行音乐在非裔美国人中间一样盛行,如19、20世纪之交明显出现在爵士乐中的流行歌曲曲式AABA,布兰德将其应用在《带我回弗吉尼亚老家》中,即乐思A 陈述两次,接着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乐句,以原主题再陈述结束。④《我爱的男人》也是这样的结构,《After G》将流行歌曲常见的AABA 改动为AA1BA2 结构的变奏曲,以便在有限的空间里发展出更多变化,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表1 After G 的曲式结构示意表

由表1可以看出,乐曲各个段落规模相当,调式采用大小调转换,连接与尾声部分的润色使得曲子结构更为完整。

谱例1b、1c 分别是1a 的第一次、第二次变奏。A 段是分解和弦的陈述,旋律音都在正拍上,A1 段是将分解音整合为跳跃的和弦音,它将常规的旋律音位移,增强了节奏的脉冲感,A2 则加厚了低音声部,使其音响效果更为丰富,它用纵穿三个八度主音的和弦取代了左手的快速跑动,稳固了和弦的功能地位。a 句从最初的单薄的主音bE,两次扩充到七个音叠置的主和弦的a6 句,左右手旋律交相呼应,颇有一决高下的意味,右手的重音放在4 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三个音,A2段将A1 段的不稳定性继续升级,为情感的宣泄做足了准备。

许多出色的爵士乐演奏家在演出时并没有完整乐谱,他们总是能够即兴创作。即兴演奏是爵士乐的精华,即兴(Improvisation)指演奏家在演出过程中根据本能创造音乐,可以涉及对整部作品的创造,也可以设计对一个现存的作品框架加以完善或改变⑤。就像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在写作协奏曲时标注出考验演奏家作曲水平的华彩乐段(Cadenza),二十世纪的爵士乐作曲家在创作某些作品时会只提供和弦基础音供演奏者即兴发挥。从《After G》的尾声里(谱例2)可以瞥见一点即兴的影子。

谱例1a(A 段乐句a)

谱例1b(A1 段乐句a3)

谱例1c(A2 段乐句a6)

谱例2

作曲家明确标明结尾Iaissez vibrer(让声音继续响),持续到最后一刻,任其随风飘散,恰恰呼应开头轻轻地来,又悄悄地去。独留右手漫不经心的跑动,尤同撰写好了的华彩乐段。

二、音乐语言

《我爱的男人》主要描述的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女人在等待真爱出现期间的种种情愫,如想象见面的日期、对方的外貌和性格、以及相见时的交流动作等。该曲前半段透露着淡淡的忧伤,后半段则彰显情不自禁的欣喜,它赋予想象魔力,将女孩的心理变化拿捏得十分到位。《After G》给人的印象正如秋天迎面吹来的清风,夹杂着几片落叶,令人黯然神伤。这与自带忧郁气质的蓝调(Blues)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蓝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是属于黑人的民歌风格独唱曲,主要表达内心的苦闷情感,它与美国黑人社区的宗教音乐—灵歌(Negro Sprituals)密切相关,当时奴隶被基督教化并开始演唱基督教赞美诗,黑人将圣歌空灵的音调与自身悲惨的遭遇相结合,产生了以口相传的既传递宗教价值观又描述奴隶制艰辛的单声部流行歌曲。黑人奴隶的劳动歌曲田间呼喊(Field Holler)也对蓝调的影响颇深,田间呼喊是饱经风霜的黑人奴隶在田间劳作时内心情感的哭诉,也是男女奴隶们谈情说爱的低声细语,它听起来是一种“充满感情内容的简单独奏歌曲。⑥”如今的蓝调已从无伴奏的声乐曲和黑人奴隶的口头传统演变出加入吉他或其他简单民间乐器伴奏的多风格流派,《After G》从头至尾如叙事般地诉说女人内心的情绪变化,何尝不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无词歌?

原始的蓝调音阶(Blues Scale)只有五个音,随着时间推移扩展出多种形态,每种形态都有其特征,蓝调音阶常见的特征为bⅢ级、bⅤ级(#Ⅳ级)、bⅦ级,这些独具特色的变化音慢慢地成了蓝调特有的蓝调音(Blue Notes)。它在谱例3 里体现。

第1 小节在bE 大调主和弦上,左右手每组分解和弦的第一个音构成主旋律,bB-C 的大二度两次循环制造一种迂回婉转至bD(bⅦ级),这是一个“蓝”音,因bⅦ级极为不稳定,好似一个模糊不清的问句。

谱例3

谱例4

三、和 声

爵士乐的和声和其精神一样,具有创新性。《After G》有三个方面体现了爵士乐和声的应用。

(一)七和弦的使用

第4 小节(谱例5)开始出现的在C 大调上的以小字组的c 为中心的对称型连接,该句是6+6+6+7 的分解和弦,并且谱中已标明左右手,在快速的演奏中,借助逐渐增密的音符使乐句具有上升冲击力,迫不及待地到达主调bE 大调。它的骨干音是CEbAbB,即C7b6。和弦七音的巧妙运用是爵士音乐创作的惯常手段,它改变了和弦结构,使其成为大小七和弦,亦扩大了不稳定音的发声范围,这样的方式常常被叫做“蓝调七”(Blues Seven),它具有特殊的音响效果,根音C 与七音bB的弦长比为4:7,它不同于西方大小调使用的平均律,听起来给人感觉不在调上。

(二)Ⅱ-Ⅴ-Ⅰ的进行模式

5、6、7 小节的和弦根音如谱例6 所示FbACbE、bBDFA、bEGbB,他们分别是bE 大调的Ⅱ(F)-Ⅴ(bB)-Ⅰ(bE),这也是爵士乐最典型的根音关系进行模式。

(三)经过音和倚音的运用

经过音(Passing tone,谱例7 中简写为“P.”)与倚音(Appoggiatura,谱例8 中简写为“A.”)都属于和弦外音,《After G》将它们灵巧地应用在不同乐句里,以推动情感的发展。

第2 小节(谱例4)转调至同主音小调be,但将第一句的旋律线条缩短了一半,同样结束在亟待解决的ⅶ级,正如原歌词描述的那样:“他星期一会来吗,还是星期二?”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女人在等待心动男人出现时欣喜又复杂的心情。旋律线里二度音的左右游离渲染了女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谱例8

第7 小节如狂风般盘旋向上翻滚的十六分音符群,借助半音级进的形式逐步向前推进,密集且快速的八度跳进增大了旋律的张力,伴随着力度的增强流动至变奏1-A1 段。低音Ⅰ-Ⅳ-Ⅴ-Ⅰ的和声进行使得这个承前启后的连接句更为自然合理,在经历A 段缠绵不休的想象后迅速地整理心情,音乐又呈现出另一种活泼俏皮的意境。

15 小节如暴风骤雨般急速落下,右踏板将旋律连成线,音乐术语也标出此处应具有生气蓬勃的变现力。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左右手力度在快速弹奏中的精准控制,B 段在和声写作和演奏技巧上都十分出彩。三连音的出现制造了左右两手的不对称呼应,同等时值的倚音在强拍位置点缀着弱拍位置的和弦音,此处利用倚音在强拍的特点打破墨守成规的强弱规律迎合了爵士乐精神,本应具有装饰性效果的倚音与和弦音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流畅的旋律线条。c 小调里ⅴ/ⅴ(DFbAD)、ⅶb7(BDFbA)至第16小节C 大调属三和弦GBD 的解决,借助大小三和弦的交替出现推动了矛盾的情感发展。在这个三连音音型里,控制左手第一音主旋律突出的同时还要将右手第二音的顿拍表现出来,飞快的速度要求下,右手手腕放松整齐的弹奏至关重要,掌关节的支撑可以帮助手腕放松,同时还要控制力度上的差别,第1 音最长最重,第2 音比第3 音更短,如同用手掌拂去玻璃上雾气,迅速且轻柔。

四、节奏

爵士乐是一种具有舞台效果的艺术形式,但它首先是一种舞蹈音乐。我们常常在爵士音乐中听到的切分节奏,实则来自美国黑人创造的拉格泰姆,拉格泰姆(Ragtime)起源于圣路易斯等城市的非裔美国人社区的地方民谣,是爵士乐的主要先驱之一,其根本特点是切分音或者参差不齐的节奏,主要在钢琴上演奏。拉格泰姆在美国存在的时间久远,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1868-1917)1913年在接受黑人报纸《纽约时代》的采访时曾说:“自黑人种族来到这里,美国就一直存在拉格泰姆音乐,但是白人一直到二十年前(1890年)才注意到它。⑦”1897年,拉格泰姆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小报上,在那以前,人们称拉格泰姆为吉格钢琴曲⑧。爵士乐的出现导致拉格泰姆歌曲从1917年起发行逐渐减少,但是拉格泰姆并没有消退,完全属于爵士乐,并继续以新颖的方式在钢琴上出现。

《After G》的第一次变奏A1 段就是给原旋律加入了跳跃的切分音节奏。如谱例9 所示,它将右手旋律音置于弱拍位置,对原本规律的节奏造成一种干扰或中断,由此来获得爵士乐摇摆的韵味,第9、10、11 小节都是以这种方式对A 段加以变化重复的。这种离拍的无形节奏动感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凹槽(Groove)音乐。《新格罗夫爵士乐字典》将凹槽定义为:“一种不明确但有序的,以独特、有规律和有吸引力的方式维持的东西。”第8 小节左手句末Sf 的力度明显区别于A 段句末的承接关系,以铿锵有力的旋律风格回应前半句的“轻声细语”,戏谑意味的游戏隐含在左右手的对答里,这种明显令人愉快的节奏,让人想不跳舞都难。

谱例9

“不走寻常路”似乎是爵士乐的精神所在,它不同于巴洛克时期的庄严神圣、区别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严密规整、差别于浪漫主义时期的炫技抒情,它之所以独特,在于满足了美国人内心反叛的心理,用尖锐新颖的音乐语言发出内心深处对政治、社会、家庭的不满,摇摆且不规则的律动节奏仿佛可以把这些烦恼一扫而空。《After G》将AABA 的流行乐框架与带有忧郁气质的蓝调语汇、爵士乐常见的根音进行模式和打破常规的切分音节奏精心整合,创作出技巧兼内容于一体的《After G》。

五、《After G》的创作理念

亚历山大·碧乐岛的练习曲多数是为学生锻炼手指而作,他曾在2017年出版了一本改编曲集《东方民歌 西方视角》⑨,此书将中国耳熟能详的民歌加入西方的异域风情,或节奏或和声。他也常常鼓励学生们自己写曲子,如果一种指法或者音型弹得不顺利则可以创作专项音乐片段针对这一弹法练习。可以说他的练习曲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也是钢琴课的“副产品”之一,练习曲集的创作目的之一是向公众展示他是如何使用适合学生的练习来尽快解决钢琴课堂里偶然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的,从而鼓励读者建立个人的练习谱集。这其中用给定材料进行变奏可能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几乎所有作曲家都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如果我们能从浩如烟海的钢琴曲库中挑选与技术要点相契合的音乐元素并使用变奏方法创作,这不仅可以丰富演奏者的演出曲库,也使得独创的练习曲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亚历山大·碧乐岛写作这首具有爵士色彩的钢琴练习曲旨在培养学生创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更多风格的音乐、扩宽学生钢琴曲目的涉猎领域。

同时亚历山大·碧乐岛建议学生在分析和声时更多地用耳朵聆听。恰如理查德·弗兰科·戈德曼(Richard Franko Goldman,1910-1980)在《西方音乐和声》中写道:“我们听和弦时总是有很多主观因素,尤其是钢琴这样书写复杂的乐器(有同音情况出现),为了使音乐演变发展的更为及时,在创作音乐时我们往往依赖于回想和预测的能力。尤其在19世纪,许多延留音(Suspension)、先现音(Anticipation)、装饰音(Embellishment)只是和弦音的一种扩展,它们推动声音持久的流动,通过耳朵的反馈再在心中将它们综合为一体。有时候我们也必须考虑音乐部分所占的比例以及速度和音值长短,如果音乐移动足够快,那些不在调式里的和弦音听上去只是简单的粉饰,不具有实际的和弦结构。⑩”

《After G》要求四分音符等于160,这样快速经过的和弦并不需要逐个分析,有些和弦能够根据前后和声关系判断为和弦外音,不具有真正的和声功能。亚历山大·碧乐岛说他小的时候学习和声使用的是功能性标记的TSD,而不是罗马数字的大小写级数,因为在即兴创作时留给自己的考虑时间是有限的,功能性的和弦更容易选择其走向,当我们在分析和弦的时候,耳朵要专注地听,顺从乐思的发展,在这样的训练方法下逐渐培养理解音乐的感觉。《After G》中有很多装饰音,如果不考虑音符时值与速度的关系机械地将和弦音列出来单独分析,那是白费功夫。

爵士乐是一个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它将严肃音乐与不同种族的民间音乐合二为一。学习爵士乐可以锻炼演奏者多项能力,因演奏形式需要,无论是大乐团或者小乐团,每一位演奏者都可能成为即兴独奏的成员,相比交响乐团的固定乐谱,爵士乐更考验演奏者的听辨能力、作曲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爵士乐即兴演奏的精髓是每一位爵士演奏家都需要锻炼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聆听队友的声音而发散性的创造,它不仅训练了演奏者灵活地随机应变,也迫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多方面、全方位的音乐素质训练值得国内各大高等音乐院校借鉴。

爵士乐也是美国文化在艺术界的表现,它独立思考、个性、创意、看中实际的内涵影响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格什温曾说:“真正的音乐必须反映人民和时代的思想和愿望。我的人民是美国人,我的时代就是今天。”亚历山大·碧乐岛巧妙地借鉴爵士音乐元素,将其编作成既提高手指技艺又表达丰富情感的练习曲《After G》,且把它带入钢琴教学的课堂,借此呼吁高校加强对地域性风格音乐的重视。他不囿于传统的和声写作,而是扩展到加入其他民族音乐的基因,他的人民是全体热爱音乐的学生,他的时代就是我们演奏起《After G》的每时每刻。

注 释

①ROBERT W,The George Gershwin read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83.

②弗兰克.蒂罗:《爵士音乐史》,麦玲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21 页。

③ROTH R. “On the Instrumental Origins of Jazz,” American Quarterly,Ⅳ(April 1952),pp.305-316.

④弗兰克.蒂罗:《爵士音乐史》,麦玲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4 页。

⑤巴里·克恩菲尔德 :《新格罗夫爵士乐词典》,任达敏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463 页。

⑥WILLIAM R F and BILLY T,Blues from the Delta.New York:Da Capo Press,1984,p.229.

⑦“Theatrical Comment: Use of vulgar words a detriment to ragtime,”New York Age(April 3, 1913),p.6 A.

⑧弗兰克·蒂罗:《爵士音乐史》,麦玲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31 页。

⑨亚历山大·碧乐岛:《东方民歌 西方视角》,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⑩GOLDMAN R F,Harmony in Western Music,New York:W.W.Norton,1965,pp.114-115.

猜你喜欢
蓝调谱例爵士乐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洗水soft fabric
缝补Boro items
浅谈爵士乐
Music
蓝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