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病人效果观察

2020-08-17 09:50高丽均曹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

高丽均 曹芹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急诊危重症病人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在2018年9月~2019年8月之间收治的6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行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实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1%,对照组为76.5%,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值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8.2%,对照组为58.8%,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明显,不仅可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危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引言

急诊危重症患者发病急、病势险、进展快,需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从而赢得更多救治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调查发现在救治措施实施过程中辅以相关优质、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可确保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为确保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整体质量,我院选取68例患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8例已确诊危重症患者,均为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8月之间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为(50.25±3.56)岁,8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脑血管疾病,7例创伤,5例其他;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为(51.21±3.38)岁,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脑血管疾病,6例创伤,4例其他。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迅速分诊、动态检测患者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配合抢救、急救后护理干预与后续治疗等常规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入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工作,若需要实施现场救护,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实时联系现场急救人员,对患者现场急救情况及疾病发展情况进行掌握,救护车到达医院前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事先与救护车护理人员建立沟通,对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资料给予了解与掌握,并按照到达医院预计时间做好接待与急救准备工作。其次,急诊分诊工作。急诊科室护理经验丰富人员负责分诊工作,严格按照患者病情进行合适急救床的选择,并准备好数量充足的急救药品与物品。再次,入院后干预。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患者病情的再次分析与评估,并进行吸氧与分诊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合理调整药物滴速,为患者争取更多急救时间。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急诊急救流程实施专业抢救,同时与急救医生进行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展开急救工作,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危急患者及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在医院医务部处汇报患者基本情况,严格按照医嘱通知会诊,确定会诊意见之后需要与急救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急救计划相结合,对患者呼吸道及口腔中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给予吸氧治疗时确保患者头部保持侧偏状。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给予密切监测与全面记录。最后,全程陪同护理服务。患者在检查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与检查科室进行联系,确保各检查人员做好准备后再送患者检查,患者急救过程中要参与其中,患者抢救成功之后将患者送至病区,并与住院部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统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抢救成功率统计有区别,x2=6.275,P=0.01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1%(33/34),对照组为76.5%(26/34)。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统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理满意度统计有区别(如表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并特殊的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均是病情危急并且病情变化快速的患者,主要承担对这部分患者的急救治疗。因此对患者及时高效的治疗与护理是保障急诊急救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工作,并尽可能的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是当前急救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此次实验中,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时,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并缩短急救的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在整个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丝失误的发生都会对抢救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其达到最为专业的急救,我们有必要在临床上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因此建议在临床上积极推广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张琴,冉柳.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53+155.

李红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47-4248.

吴娟.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224-225.

闫敏.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8):1135-1136.

李海燕,文建英,冯碧霞,张会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10.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置入鼻肠管的风险评估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