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山区高速公路“三改”问题与典型案例

2020-08-17 03:50
中国公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挖方涵洞断面

(广东云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3)

粤西地处山岭重丘区,雨季长且降雨量大,河塘密布。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部分既有道路网络和水系难免被截断,需要进行改路、改沟(渠)、改河等措施来恢复其功能,方便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由于改路、改沟、改渠/河(简称“三改工程”)往往与涵洞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改路、改沟(渠/河)及与之相关的涵洞设计变更一并考虑。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指导三改工程设计和施工,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设计方案主观性大、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天桥过高、通道积水,甚至净空不够等问题,成为激发路地矛盾的导火索,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据了解,某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封闭了周围为陡峻山坡的山坳,而该处种有经济林,施工期仅设置了断面为2m×2m的过水涵,通车后当地村民提出无上山通道,树木无法运出,若采用顶管法打通路基做通道的费用达数百万元,远远超出施工阶段做涵洞的费用。江苏徐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杨春霞以徐济高速公路为例,从设计、施工及政府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崔晋清提出了常见改路、改沟(渠)设计要点。为高效高质量解决三改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典型案例处理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一、“三改”问题类型及其原因

(一)“三改”问题点多面广、错综复杂

三改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的线外附属工程,涉及面广、工点分布零散,功能、利益交叉。三改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高速公路修建阻断既有水渠、道路、河流、管道,未设计改建的;

(2)高速公路占用地方既有道路,原设计改路、改沟、改河与现场不符,需要调整;

(3)原设计存在改路、改渠高(低)于既有标准的;

(4)原设计改路(沟、河)长度不足;

(5)由于路基排水沟(边沟)尺寸不能满足雨季排水需求;

(6)改路、改沟、改渠、改河需结合改涵进行调整;

(7)考虑运营期安全,取消原设计天桥,增大涵洞断面、新增改路;

(8)考虑临永结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

(9)考虑高山峡谷段桥梁运营期维护,修建检修道路。

某高速公路主线长155km,原设计三改工程395处,工程造价约为7300万元,施工过程同步施作三改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对原设计三改工程变更的有96处,变更率24.3%;新增156处,较原设计增加约40%,工程造价增加约1800万元。可见,由于协调各方利益诉求、设计遗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三改工程变更、新增比例接近65%。

表1 “三改工程”主要类型

(二)对“三改”问题重视不够

三改工程往往会改变当地出行者的出行习惯、改变水系流向,直接影响当地生产生活便利性。然而,与主体工程相比,三改工程往往得不到重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经验不足、赶工期、地形变化等因素对地方既有道路和水系的调查不够深入,部分地方政府征地拆迁费用补偿发放不及时,不能对施工图中三改工程遗漏或不合理之处及时核查预判,容易导致三改工程遗漏或设计方案与现场不符的情况,返工甚至重复建设。

(三)缺乏配套的技术指南或规范

很多山区村道受地形条件限制,存在多处陡坡急弯,通行条件非常差,如完全按“对等原则”恢复,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按现行的高等级公路路线、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标准,可能造成大填大挖,建设成本大幅增加。改路后,要尽量设计得更加合理,提高安全性能。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三改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造成了三改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有较大的主观性。设计方由于无统一标准,在参数取值上可能偏于保守,而施工单位可能会因三改工程要求低、有利可图,与地方政府合谋增加变更数量,导致业主利益受损,带来审计风险。2019年6月实施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为改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但高速公路三改工程仍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设计、施工技术指标与标准。

二、案例分析

(一)改路

如图1所示,被高速公路封闭的周围陡峻的山坳,只设计了断面为2m×2m的过水涵,未考虑到村民上山砍伐、运输经济林的需要,遗漏改路,导致运营期路地矛盾,后期补救代价巨大。

图1 设计遗漏改路

如图2所示,平原区低路基段,设计团队为节约填方路基占地,降低路基高度,导致桥下、涵洞内路面位于凹曲线上,雨天积水严重,且桥下改路净空无富余量,导致难以改造,雨季经常引发矛盾。

图2 低路基造成的通道积水

如图3所示,利用填方路基平台设置改路,由于软基太深,清淤不彻底,运营期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主线路基纵向拉裂。

图3 利用填方路基平台设置改路

如图4所示,受地形限制挖方路段,可考虑利用挖方路基平台设置改路,但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限速、警示标志。

图4 利用挖方路基平台设置改路

同样地,可以利用桥下空间改路、改沟、改渠。如图5所示,某高速公路原设计“天桥+改路”路线长540m,路面为宽4.5m的水泥路,最大纵坡15%,填方3000m3,挖方58760m3,占地面积5953m2,天桥跨径为3×30+20m,净空高约30m,造价274.7万元,改路119.8万元。若取消天桥,采用增大附近“涵洞+调整”改路的方案,路面宽度不变,路线长1273m,最大纵坡12%,填方7860m3,挖方96660m3,占地面积21972.4m2。取消天桥可减少274.7万元;涵洞断面由1-4m×4m调整为1-6m×5m汽车通道并移位变更可减少39.2万元;改路增加86.4万元。合计节约227.5万元。可见,通过优化设计,顺坡就势,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造价,有利于运营期养护和行车安全。

图5 天桥改路

(二)改沟(改渠)

如图6所示,通过分割涵洞断面,满足排洪兼灌溉需求,实现一涵多用。在过人或过车兼过水的涵洞中,常采用抬高路面的方式,实现功能渠划。

图6 排洪兼灌溉

如图7所示,涵洞出口低于附近水田,如不解决灌溉问题,水田将变旱地。为把涵洞水引排至下游较高水位用于灌溉,在涵洞内设置挂壁式渡槽抬高水位。

图7 挂壁渡槽

如图8所示,该段路基穿过鱼塘,导致路基两侧鱼塘不能连通,左侧鱼塘无法供水;涵洞设置应考虑鱼塘的干塘;冲涮沥青路面的雨水流入鱼塘易产生污染。这些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鱼道、塘斗、渡槽得到有效解决。

图8 塘斗、鱼道及渡槽

如图9所示,路基截断水渠,路基顶面标高与既有水渠齐平,且水渠纵坡较小,无法通过路基下设置圆管涵恢复水系,且山坡大桩号侧桥台地形陡峻,采用路基右侧与排水沟并行设置盖板沟进行恢复,大桩号侧部分采用渡槽恢复。

如图10所示,粤西山区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村民往往利用相邻山头的高差修建水渠,出现多处山顶有水田的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公路从两山头间穿过,在水渠与路基高差合适时可采用圆管涵恢复水系,结合水田变旱地的成本,决定是否采用渡槽恢复。

图9 改渠裁弯取直

图10 山顶灌溉渠引流

如图11所示,该段路基位于纵向半填半挖区,原设计改路坡度较大,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取消涵洞1,新增填平区,增大挖方侧排水沟和涵洞2断面,优化改路方案。

如图12所示,原设计弃土场位于山间凹地,施工期间由于征地困难,施工方另选弃土场,导致该处无足够弃土填平山坳,山间积水形成堰塞湖,旱季水深约6m~8m,存在浸泡路基风险。在施工期间采取补救措施,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增加线外改沟,在异地设置1-2m×2m过水涵,以满足汛期泄洪压力。

图11 取消涵洞后的功能恢复

图12 异位设涵+改沟

如图13所示,某高速公路匝道阶段既有水渠,且匝道路面高度和渠顶基本持平,通过设置“倒虹吸+改渠”的方式恢复灌溉功能。

图13 倒虹吸

如图14所示,某高速公路互通区存在排水隧洞,供地方水电站用,施工期核查原设计发现缺少具体方案及相应工程量,予以增补。

图14 引水隧洞

(三)改河案例

如图15所示,为改河、改沟与沿河桩基防护相结合的断面形式。改移河道往往是裁弯取直,会改变河床的糙率,流速加大,对河堤的冲刷作用加强,需要采用浆砌片石护坡等防护措施。对于临河桩基,防冲刷及陡坡防护设计可与改沟统筹考虑。

对于大型改渠、改河工程,应及时与地方水利部门沟通,并以正式文函的形式征询地方意见,必要时应请具有水利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或技术咨询。

图15 改沟与沿河桩基防护相结合

图16 改路标准横断面图

三、“三改”问题处理对策

(一)工作措施

1.成立三改工程及既有地物调查小组,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及工作机制。在设计期间全线核查三改工程设计,避免因设计调查不细,导致漏项及设计不合理。在初步设计阶段与地方政府及村民联合开展调查,与地方政府签订恢复协议,明确既有道路、排水沟(渠)、河道的宽度、结构、材料及改扩建计划等,并进行现场丈量和拍照存档。

2.坚持实事求是、设计指标对等恢复的原则,实行标准化设计、动态设计和人性化设计,注重功能恢复与安全、经济、便捷、生态环保相结合,尽可能统一标准,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3.加强施工过程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倡导临永结合、通道共用、资源集约利用理念,特别是改路、检修通道应优先考虑与施工便道相结合。如利用填方或挖方平台改路;在弃土场改路,消化弃方;桥下排水沟与地方水沟共用;改沟与临河桩基防护相结合等。

4.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除满足设计变更细则要求外,还应明确不同变更费用等级所授予各部门人员的权限,明确操作流程,提高变更效率和质量。鉴于三改工程方案的变数较大,对征地有直接影响,施工单位应在实施前逐个核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完善变更手续后方可实施。建设单位应建立三改工程变更台账,跟进地方政府来文和变更会议纪要的协调处理情况,以免问题堆积,引发路地矛盾、阻工和停工。

(二)标准化设计建议

以下为粤西山区某高速公路项目结合实际地形地质及既有道路、水系标准采用的设计情况。

1.路线。改路纵坡应尽量控制在10%以内,提升安全性能;通道净宽、净空应考虑实际通行需要和未来发展规划。小半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交安设施。

2.挖方边坡。参照主线边坡地质地形条件,三改工程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挖方边坡(挖方高度<20m)坡率建议按以下原则设计。(1)一般土质边坡:坡率1:1~1:1.5。(2)膨胀土、高液限土边坡:a)边坡最大高度H≤6m者,采用一坡到顶:边坡坡率n1=1.25~1:1.5;b)边坡最大高度6<H≤12m者,采用分级设坡:边坡分级高6.0m,n1=1:1.25~2,边坡平台宽2~3m。(3)岩石路段:对于弱~微风化路段采用1:0.3~1:0.75;强风化~全风化路段边坡率可取1:0.75~1:1。(4)对于路堤缺土路段,路堑边坡应结合取土方案综合设计,可适当放缓边坡,对孤立山包原则上削平取土石,减少边坡防护工程。(5)对于确实难以绕避的路堑高边坡,应尽量减少锚杆锚索等工程加固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3.填方边坡。一般填方路基边坡坡率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推荐值如表2所示。

4.线外圆管涵。线外改沟改渠与道路交叉时往往采用圆管涵在地下穿越。图17为云茂高速公路项目改沟采用的Ф15cm的混凝土预制圆管涵方案。

5.改沟(渠)断面尺寸。改沟、改渠的方案,应综合考虑原沟渠情况、施工便道是否易于到达、施工难度、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而定。对于石料丰富且廉价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浆砌片石,其次是现浇混凝土和砖砌。图18为某高速公路项目采用的部分改沟断面形式。壁厚根据过水断面大小而定,断面在2m×2m以上时采用现浇混凝土经济性较差。设计应尽量做到同种规格水沟的壁厚统一,以免村民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攀比心理,同时也便于质量检查、验收和计量。

表2 填方路堤边坡坡率推荐值

表3 改路路面结构形式示例

图17 线外圆管涵基础大样图(单位:cm)

图18 改沟断面图(单位:cm)

四、结语

改路(沟、河)设计只靠与地方政府签的协议是不行的,必须在勘察设计阶段安排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深入调查,切实解决出行者的实际问题,确保改路沟、渠、河,方案能满足各方合理诉求。

应综合考虑既有道路恢复、后续规划需求,以及地方水系(含鱼塘供水和干塘)、上下游农田灌溉(山顶灌溉)、泄洪要求,设计合理的涵洞断面和出口高程。

高填方路基封闭山坳时应预留村民上山耕作、伐木和运输通道;平原区在设计低路堤时,必须重视过人过车通道的净空和积水问题,通道净宽与净空必须满足当地大型机械和运输需要。

在主线路基附近的原设计弃土场取消或增加时,必须同步核查排水方案,设置完善的排水沟,以免形成堰塞湖,危及路基安全。

由于三改工程往往会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建议在实施前逐个复核推荐方案和预征地范围的变更,避免不必要的征地拆迁。

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通道等资源,三改工程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共用通道,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改工程应遵循规格对等、安全、经济、便捷、生态环保原则,还应与地方规划配套,建议加快相应技术指南的研究编制工作,便于标准化、装配化施工。

猜你喜欢
挖方涵洞断面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高速公路涵洞安全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