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供图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厦门市公路养护工作主动应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经济特区公路自身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市场重构和流程再造,使厦门公路养护市场更具开放特质和竞争活力,不仅优化了养护要素及资源的配置整合,也为实现专业化和精细化养护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
“十三五”时期,厦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着力在科学分类、差异管理、严格内控方面下功夫。
紧扣厦门公路发展自身规律,正视城市资源禀赋,明确定义公路养护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化养护的优势。例如:将道路保洁和绿化养护分开招标;将桥隧灯、标志标线设施维护和机械化保洁交由专业团队完成;将日常保养与小修工程分离,成立专业小修队等。
结合不同道路、不同路段、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性质的养护作业特点,科学划定道路养护、绿化养护等级,开展市场化招标,根据划定等级及中标养护标段实际情况,对各项养护作业标准、资金设备投入、服务品质监管、效果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提高养护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匠心打造各具特色的高颜值景观道路。
在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全面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一方面是优化养护业务流程,强化公路部门自身内控管理;另一方面是督促养护中标单位建立养护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养护实效。
在社会对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养护资金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厦门公路主动求变,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向,通过公开面向市场招标,厦门岛内清扫保洁任务由上市企业福建龙马环卫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招标最大特点是在未增加养护费用投入前提下,养护机械化一体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合同约定,从日常“洗扫冲收”、清洗降尘到绿化带保洁、垃圾转运,中标养护企业投入了34辆总值约2100万元的全新洗扫养护设备。在履约过程中,养护单位认真落实好标准化、精细化养护及应急响应等各项要求。
厦门岛内的绿化养护任务、环岛路等4条道路的绿化养护,由大型国企住宅集团下属企业厦门万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其他道路的绿化养护由厦门鹭路兴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上市企业蒙草生态子公司)中标。
在市场化条件下,通过催化和竞争,一批管理理念新,技术、机械设备、管理力量水平“三高”的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进入公路养护领域,带动新时代公路养护发展理念、方式、手段的迭代、更新与升级。
为规范养护市场,厦门公路中心建立了常态化的养护巡查考评机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养护监管体系,出台了《养护缺陷处罚管理办法》《养护考核评分办法》《机械保洁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等养护管理制度,同时,与时俱进细化养护作业标准和考核评分标准及实施细则。2018年以来,围绕“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特色”的总体目标,因路施策,全力推动标准化示范路建设,匠心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颜值景观道路,展现“精”“专”“特”“红”四大亮点,探索形成公路标准化创建的“厦门样本”。在由专业团队实施桥隧及路灯设施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各区公路中心(分局)作为市公路中心的派出机构,强化日常养护管理主体责任,结合各区特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化解决方案,发挥业主监管的重要作用,确保养护合同履行到位。
“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路网结构、重构养护市场、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等一系列措施,厦门公路服务供给矛盾基本缓解,公路综合服务由保障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公路整体通行环境也由单一“保畅”型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融合型转变。
根据区域和路段实际,分门别类制定详尽的保洁作业方案,全面实行机械保洁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作业模式,辅之以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作业模式,织严织密作业服务网。例如:采用“一拖二洗扫模式”“正常洗扫模式”“一点模式”等,打出多套洗扫保洁“组合拳”,提升道路保洁效果;对现行作业模式和作业时间频率进一步优化,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定人定路段;整合现有设备资源,组建专业清扫队伍,对岛外重点路段、重要区域实行全方位机械保洁。
通过设置绿化养护专业班站,针对公路绿化养护季节性强的特点,以病虫害防治、花化彩化、三角梅控花、绿化整形修剪等方面为切入点,组建绿化专业修剪队伍,强化重要路段、重点区域专业化、精细化养护,打造高颜值精品公路。按绿化等级面积配备合理的人员、水车等,明确修剪技术工人比例不得低于绿化养护人员的25%。同时强化对绿化水肥、农药使用的监管。
整合中心既有的养护机械设备资源,组建了集中调度的专业化机械化保洁队伍,岛外重要路段实施全面的机械化统一保洁,根据设备组合优势,研究出设备组合方法,并在2017年度首次尝试多台专业保洁车辆全覆盖联合作业保洁新模式。引进专业化队伍参与公路清扫保洁,所有主车道采用高压清洗车和洗扫车联合作业模式,机械化洗扫率达100%。目前,厦门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现有各类设备240余台(套),总价值近1.2亿元。这些设备的投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养护作业效率,还确保了在抢险救灾和重大活动保障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和机构,严格落实桥隧养护工程师制度,通过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桥梁梁板露筋、裂缝、支座腐蚀等病害,并根据桥隧病害分类组织专业队伍,采取专业预防性养护措施;对特殊结构桥梁专门编制桥梁养护专业化管理手册,设置桥梁健康专业监测系统和除湿系统。“十三五”以来,通过积极实施预防性专业养护,全面提升桥隧使用功能,增强桥隧耐久性,有效提高桥隧使用寿命,实现桥隧管养专业化。
将沥青小修专项养护任务从一般性小修养护工作中剥离出来,组建沥青路面小修专业维护队伍,配置“修补王”等专业设备,建立高效便捷报修反馈工作机制,早发现、早预防、早维护,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编制沥青路面标准化作业指南等手段,实现了沥青路面维修的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集约化,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及路面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明确修复时限,即涉及道路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24小时内完成修复;涉及路面坑槽的投诉件,3天内完成修复并反馈;其他路面病害5天内完成修复。
经过多年的打磨,厦门公路构建完成了平战结合的“专业化+社会化”应急抢险救援保障机制,初步建成了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保障基地、应急抢险队伍、应急机械储备和应急保障物资相互联动的“五位一体”的高效应急处置体系。
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给厦门公路造成灾难性破坏,绿化损毁倒伏近26万株,公路附属设施损毁严重,面对史无前例的严峻灾情,厦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调集强有力应急保障专业化队伍,在登陆当日就基本抢通岛内外主干道,使灾后无路可走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为应急抢险设备通行提供了快速保障。次日,全市主要公路干道、隧道和下穿通道恢复通车,为厦门市赢得抗灾抢险“厦门速度”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通过推行标准化精细化公路养护理念,厦门市努力把粗活做细,细活做精。加强对人流密集、公众要求服务标准高的重要路段、重要区域的养护保洁及洒水降尘,按重点路段、一般路段分为全天候机械化保洁、人工保洁和机械配合保洁、人工保洁3种类型,实现道路清洗全覆盖,做到每天上午7时前就完成第一遍全面保洁工作,如遇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则再提前半小时完成保洁工作,厦门金砖会议期间甚至提前至凌晨4时前完成全部作业内容。针对辖区道路屡遭土方污染的困扰,努力做到“即污即扫”,因地制宜出招打出一套养护“组合拳”,在加强清洗力度的基础上,出台机械清扫、浮土清理、水车降尘、路面泥块清洗、乔灌木及路缘石清洗等一系列标准化保洁方案,每周每日细分保洁任务,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网格化保洁工作机制。同时积极配合做好轻微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增加清洗和洒水降尘作业频率,开启雾喷降尘系统等,提升道路环境空气质量。
在绿化养护方面,紧抓春季绿化补植、绿化养护培训、劳动技能竞赛等,组织做好绿化整型修剪、控花、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养护工作。
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以公路绿化基础数据库为依托,制定日常绿化养护精细化工作方案;根据绿化所在路段的区域特征、重要性,以及养护难易程度等,将绿化划分不同的养护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养护标准和检查考评办法,实行绿化分级养护管理;做好绿化修剪、浇灌等日常养护的技术指导,注重培养绿化修剪技术工人,加强绿篱、景观树木、模纹色块的修剪定型,达到层次分明、造型美观的目标,同时对中分带、侧分带的绿化带安装自动喷灌系统,提高公路绿化景观效果;建立绿化病害虫预测预报体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防治病虫害,积极开展公路绿化病虫害防治和三角梅控花技术的相关科研工作。
在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中,大力推行“精细化施工”和“零质量缺陷”的理念,每项工程精雕细琢。前期从设计入手,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设计单位,在方案上做深、做透、做细,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施阶段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选取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以合同为依据,以规范为尺度,强化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加强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金控制,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成,工程合格率100%,努力创建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