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体质指数变化与高糖血症关系的五年随访研究

2020-08-17 11:07刘秀张爱军科宇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糖基线血症

刘秀,张爱军,科宇

本研究价值及局限性:

(1)本研究通过随访探究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结果显示,BMI降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女性控制体质量提供了依据。

(2)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影响因素分析中并未全部纳入所有血脂指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果,后期有待增加样本量、纳入更多指标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

空腹血糖升高是2型糖尿病、心脏疾病和卒中的高危因素[1]。老年人肥胖是引起其高糖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2]。高糖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最初临床症状,主要由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共同作用引起[3]。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异常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0~20倍[4]。肥胖是除年龄以外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的主要促进因素。有研究表明,虽然16~64岁人群总体肥胖率升高并不明显,但65~78岁女性的体质指数(BMI)持续升高[5]。因此,关注老年人BMI变化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随访探究老年女性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为促进老年人群控制体质量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于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65~76岁绝经女性30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无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异常史;(3)意识清晰,能配合随访,并长期定居(>2年)于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社区。排除标准:(1)有近期手术史或合并急性疾病;(2)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虚弱不能配合研究;(3)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严重认知障碍;(4)拒绝评估;(5)诊断不明确时自行服用治疗糖尿病药物;(6)空腹血糖≥ 5.6 mmol/L。

1.3 方法 依据入组时空腹血糖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预期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随访5年(截至2018年1月)。随访终点事件为高糖血症。本研究高糖血症定义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6]。

1.4 观察指标 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高、体质量,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吸烟定义为≥400支/年,饮酒定义为饮酒量>100 ml/周。

随访:每隔6个月进行1次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测量体质量、身高,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依据体质量和身高计算BMI。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BMI的分级标准为[5],偏瘦:BMI≤ 18.5 kg/m2,正常:BMI>18.5~24.9 kg/m2,超重:BMI为 25.0~29.9 kg/m2,肥胖:BMI≥ 30.0 kg/m2。本研究将受试者基线BMI进行分级,其中BMI≤18.5 kg/m2和 >18.5~24.9 kg/m2定义为 BMI正常,其余参照 WHO分级标准分为超重、肥胖。同时,将基线到随访截止时受试者BMI的变化情况按照平均增量分为3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BMI降低、BMI保持、BMI增加。

基线数据为受试者入组后第1次检查时收集,最后1次数据于受试者出现随访终点事件或随访截止时间前最后1次检查时收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MedCalc 16.4.3 和 SAS 9.4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量资料以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老年女性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最大似然估计。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与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两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吸烟率、基线饮酒率、基线舒张压、基线低密度脂蛋白、基线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基线BMI、基线收缩压、基线空腹血糖、基线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随访截止时吸烟率、饮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随访截止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受试者基线和随访截止时BMI变化情况 153例BMI正常受试者基线BMI为(22.1±0.2)kg/m2,随访截止时BMI变化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别为(20.2±0.6)、(22.6±0.5)、(24.8±0.9)kg/m2,各51例;106例超重受试者基线BMI为(26.4±1.0)kg/m2,随访截止时BMI变化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别为(24.1±0.4)、(27.0±0.5)、(30.1±1.6)kg/m2,分别为35、36、35例;41例肥胖受试者基线BMI为(32.1±1.1)kg/m2,随访截止时BMI变化为降低、保持、增加者BMI分别为(27.1±2.2)、(31.0±1.5)、(35.8±2.1)kg/m2,分别为13、12、16例。

2.3 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访截止时,共32例受试者发生高糖血症。以老年女性是否发生高糖血症(赋值:发生=1,未发生=0)为因变量,以随访截止时BMI变化(赋值:降低=1,保持或增加=0)、糖尿病家族史(赋值:有=1、无=0)、随访截止时吸烟情况(赋值:是=1,否=0)、随访截止时饮酒情况(赋值:是=1,否=0)、随访截止时收缩压(赋值:连续变量)、随访截止时舒张压(赋值:连续变量)、随访截止时空腹血糖(赋值:连续变量)、随访截止时三酰甘油(赋值:连续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变化、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以老年女性是否发生高糖血症(赋值:发生=1,未发生=0)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所有自变量(赋值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两组基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test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ollow-up 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testing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自身因素如肥胖、超重、血压异常、吸烟、各种家族遗传史等是否会导致血糖异常,从而引发糖尿病及自身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师常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本研究通过随访探究老年女性的多种自身因素,例如家族遗传史及体质量、血压、血脂指标等与高糖血症的关系,为促进老年人群控制体质量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既往有关老年人体质量变化的研究多聚焦于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的关系,强调老年人BMI增加与死亡率呈负相关[7],但其结果并不能让人信服。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血管损伤、肾衰竭等,且这些并发症发生于所有年龄段[8]。本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变化、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成年人体质量增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9],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同时本研究还发现BMI降低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与HAN等[10]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体质量变化不能笼统的作为判定指标,需要结合具体的危险因素说明其与高糖血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11]。虽然本研究的观察终点为高糖血症,并不能直接与2型糖尿病画等号,但高糖血症是提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且有研究显示,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可有效预测前驱糖尿病人群是否会发展为糖尿病[12]。空腹血糖异常与糖耐量异常相结合将提高2型糖尿病判断的准确性,也有研究表明,在绝经后女性中,可根据检测这两个指标区分不同的危险人群亚组[13]。

本研究用来描述体质量变化的指标——BMI有其固有的缺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组织会逐渐萎缩,而脂肪逐渐堆积[14],尤其在腹部,BMI并不能作为判断肌肉与脂肪比例的有效指标。此外女性的身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因此若不能连续监测,BMI的计算将出现偏移。

表3 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最大似然估计Table 3 The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yperglycemia in elderly women

本研究不足之处为入选样本个体差异性,如血糖升高者在随访前其空腹血糖已有明显升高(仍在参考范围内),那么空腹血糖是否可作为高糖血症的预判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且本研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未纳入所有血脂指标,其是否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本结果是否能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研究指标来验证。

综上所述,老年女性BMI变化是其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体质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症的发生风险,对临床指导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减重有积极作用。

作者贡献:刘秀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整理,结果分析与解释,撰写与修订论文,并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张爱军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科宇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学处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糖基线血症
KIF1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丹酚酸B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自噬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