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茹
摘 要: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7月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联合康复指导及运动干预,两组护理完毕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康复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ST段恢复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YHAⅠ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NYHAⅡ级率、NYHAⅢ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将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心电图ST段及心肌酶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康复指导;运动干预;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20-02
心肌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是由于多种原因以的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且多数患者发病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过度的体育活动,持续的紧张和疲劳,会加重心脏的负担[1]。同时,对于情绪激动、暴食暴饮、便秘、酗酒等也会诱发心肌梗死[2];患者发病后经休息或给予硝酸甘油药物干预后症状难以改善,临床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加,進行性心电图改变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动脉内膜粗糙很容易诱发血栓,出现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心肌梗死后并发症[3]。因此,本文以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展开,探讨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2)。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9~75岁,平均(60.09±2.61)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14例,侧壁12例。观察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52~88岁,平均(65.09±6.58)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14例,侧壁1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②意识清楚,可沟通。
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疾病者;②患有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的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护理。完善患者有关检查,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配合不同程度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对出院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进行治疗。①成立康复指导及运动干预小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由护士长带头,成立康复指导及运动干预小组并进行康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护理。②康复指导。积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不良的生活、饮食等习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将康复训练融入生活,康复过程中配合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出更好的康复方案。③运动干预。运动前向患者讲解运动的目的、运动方法、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加强患者运动前热身指导、干预;出院后加强患者心功能评估,并正确指导其康复锻炼的方式、锻炼量,锻炼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患者发病的不同时间段,为患者制定出对应的运动锻炼计划;活动初始时间为6~10min,含1min热身运动与1min整理活动;根据患者恢复加强患者运动适应、心动能监测,对于运动耐受良好患者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为30~60min。
1.4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恢复评分比较。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满分5分,分别对住院天数(4项)、ST段恢复时间(5项)、心肌酶恢复时间(3项)进行评分比较,统计后的分数越低,患者康复效果越好[4]。②心功能分级。I级:具有心脏病,但是日常活动不受限;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是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绞痛;III级:具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但是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引起不适;IV级:不能从事剧烈活动[5]。比较两组患者各心功能级别比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心功能恢复间的比较
观察组康复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ST段恢复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
经过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YHAⅠ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NYHAⅡ级率、NYHAⅢ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且多数患者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病。同时,再加上各种原因等,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在斑块表面并形成血栓,引起心肌缺血和坏死[6]。患者发病早期以心绞痛加重为主,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症状难以耐受,且经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症状难以改善,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指标异常[7]。急性心肌梗死可由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酗酒都是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心梗后早期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肌功能,改善心脏储备和压力承受能力,改善心肌血管的侧支循环,降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高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在心肌梗死康复护理过程中,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应用广泛,效果较好。本研究中,观察组康复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ST段及心肌酶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心肌酶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本研究中,经过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YHAⅠ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NYHAⅡ级率、NYHAⅢ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看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促进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和质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心肌血供,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
综上所述,将康复指导联合运动干预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ST段及心肌酶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栾澜,韩英,向东贤,孔琳姝.格林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2020,15(04):513-517.
[2]周秀红,杜新平,李文杰,等.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术后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0):867-870+879.
[3]赵素华,朱世琼,李亚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运动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01):73-76.
[4]杨振華.七步法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1):48-49.
[5]姜崴.心理护理和运动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3):81-83.
[6]孙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83-284.
[7]马晶,张瀛月,李海燕,等.融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10):72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