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造小学阶段数学的高效课堂

2020-08-16 16:18安中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7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安中江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和新课改深入推进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结合当前的教育理论与数学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简要发表自己的見解,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从课程改革到课堂改革,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每个层面的实践我们都需要去理清各种各样的“关系”,只有着力研究如何把握各种关系,在行进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再向纵深推进。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多元的、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成长的过程。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了几点策略,分别是优化导入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翻转课堂,化解教学困境;开展学习活动,强化概念认知。

一、优化导入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关乎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细致地研读课程标准和的新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精心设计导入的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游戏、竞赛、多媒体等各种趣味化的形式来展示导入的内容,巧妙地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出导入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位置”内容时,进行了这样的导入:课始,学生排着两队站在课桌的两边。(手里拿着座位号)。师: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你们能够自己找到座位吗?首先,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确定哪是第一组,哪是第一个)接着,寻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做到不抢、不挤。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帮忙。(学生开始找座位)然后,描述位置。提问:坐在第1组第1个的是谁?(站起来,报一下姓名。)请第2组所有同学举手;请每组第2个举手。刚才谁举了两次手?是第几组第几个?坐在第3组第5个的是谁?坐在第5组第3个的是谁?班长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体育委员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活动: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看他(她)坐在第几组第几个?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氛围,引出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接下来的教学的开展。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视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宠和广大教师的首选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难点突破以及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课堂增光添彩。

例如,为使学生直观感知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将各个部分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动态过程。之后,向学生问道:如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么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呢?随后,边运用多媒体进行了演示,并继续引导道: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圆可以被无限等分,那么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什么图形?学生答道:长方形!如此,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直观呈现,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这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自主地发挥潜能,积极思考,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

三、构建翻转课堂,化解教学困境

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传统的“预习→讲授→作业”课堂”。其实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翻转课堂都不同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出现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面貌。

在传统课堂中,有几个常见的教学困境。首先是预习与讲授之间的知识重叠,学生预习后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预习状况调节讲授的快慢,造成经过预习已经学会的学生对老师的讲授缺乏兴趣;其次是在课后作业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课后作业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作业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影响知识的内化及进一步的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这些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在课前,教师将课程内容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学习,抛开课堂管理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调控学习的快慢.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针对性地解决自主学习、知识应用时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有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

四、开展学习活动,强化概念认知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非常基础,但也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为了能够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我们需要多方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对比、测量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

例如,在教学“倍数”内容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一根一根的比较”,“一份一份的比较”,然后,通过“数一数、”“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等学生喜欢的活动,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倍”概念的直观体验,从而很好地建立了“倍”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周长”内容时,这节课以“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在“指一指”、“画一画”中感知了“边线和一周”;通过“量一量”、“分一分”、“比一比”,感知了“封闭图形”;最后在“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等操作活动中,建构了周长的概念,探究了知识的本质,让学生经历“二维到一维”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思想。学生在测量、观察、对比中发现“图形一周都有固定长度”,理解周长了概念本质,发展了空间观念。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时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不断创新既有的教学方法,树立生本观念,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扎实工作,有趣的、鲜活的、学生喜爱的、高效的数学课堂就一定会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桂宏.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7(24):11-12.

[2]  吴秀梅.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47.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