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霞
[摘 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简单、语言流畅、结构鲜明,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解读,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线索、推测故事情节、展开读写训练,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关键词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 关键词句;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特点之一是重视表达,致力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口头语言水平,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某些词句看似简单,但是在文章中起到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若能结合上下文展开分析,则能激活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将其纳入语言系统中,展开自主建构。这样学生读写能力会得到发展。
一、梳理内容,织线成面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鼓励学生抓住文章中具有回环往复结构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为何要安排这样的句子,它们对文章结构的协调有什么帮助。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作品中的关联词,看看这些词句是否起到串联上下文的作用。这样就能织线成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文章内容。
以《雾在哪里》为例,引导学生围绕“无论是海水、船,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这句关键句展开分析,尝试提取关键词“无论…还是…都”,并思考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学生认为:“这样的句子说明了雾能将很多东西隐藏起来。”此时引导学生围绕“藏”这个关键词入手,找出作品中展现雾隐藏东西的关键词句,尝试自主发现作品中回环往复的句式结构。通过探索带有“藏”的关键词句,学生很好地整理了文章结构,对作品的内容也有了整体化的了解。学生发现文章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雾隐藏其他事物的能力,最后来了一个反转,形象化地展现了雾的消失。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有时在阅读作品时不能完整地掌握内容。若引导其结合关键词句进行梳理,则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提升阅读效果。
二、推测情节,深化思维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抓住作品中具有悬念性的关键词句展开思考,尝试结合上文内容推测下文情节。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促使学生深化思维。在学生预测后,再对照课本进行阅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有助于激发其想象潜能。
以《桥》为例,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分析,尝试推测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阅读老汉揪出小伙子的场景,并结合“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个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猜测一下故事的后续发展。如有学生提出:“小伙子一定会和老汉吵架。”但是后续阅读中,学生发现文章的情节发展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猜测老人和小伙子的关系,然后继续阅读课文,并再次展开推测。读到小伙子推了老人一把,让老人先走的时候,引导学生再次推测,说说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老人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这样就解释了小伙子为何不和老人吵架,为何让老人先走。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老人的高尚情操。
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扎实地“读”,不仅要读懂文章的核心内容,还要读“活”,引导学生依托文章的情境,结合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推测下文内容,这就是一种读“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说写迁移,借鉴应用
部编版课本的编写关注“读写”的一體化整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课本的言语表达方法,并进行语用训练,掌握这些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让学生展开仿写。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联想迁移,提升表达能力。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展开仿写活动。先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为何会给人生动丰富的感觉。此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仿写,让自己的作文语言变得更丰富。如有学生分析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发现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再多加几句比喻句,这样能将排比修辞和比喻融合起来使用,显得内容更加丰富。”鼓励该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创作,试着同时运用排比和比喻展开创作。
借助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给学生提供言语素材,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能逐步学会借鉴吸收,运用掌握的词句表达个性化的想法。
在教学中依托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展开各种读写训练。若能以关键词句为支架,指向表达,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则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疆域,引导学生在迁移联想中提升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J].华夏教师,2017(21).
[2]张桂芳,朱天山.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32).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