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强 刘静 童昱琪
[摘 要] 高职学校专业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在供给侧视角下,荆州高职学校专业教学工作还存在如教学体系不完善、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授课模式等方式对荆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而整体提高荆州市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 键 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116-02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质量是展现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专业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吸引力和办学口碑。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将办学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鉴于此,高职学校应该从供给侧视角对专业建设进行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含义
供给侧一词源于经济学,在2015年的经济体制第五次改革常务会议中,首次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模式的全新思路。综合来说,供给侧改革即通过改变供给质量来平衡供求关系,只有供求关系得到平衡,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题,需要运用供给侧改革视角加以完善。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荆州市的高职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高职专业教学结构不合理;(2)缺乏专业内涵;(3)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不符合。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专业教学结构不合理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就业,为了扩大招生量和吸引生源,一些学校跟风开设了一些不符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的专业,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口碑。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仍然开设一些已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冷门专业。以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该校自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而类似于数控技术等这类的冷门专业却一直存在。结合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近些年的就业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这两类专业的就业率不足10%,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招生中,这两类专业仍然存在。基于此,学校一定要对这类冷门专业进行处理,采取合并或者淘汰的方法,优化学校整体的专业体系。
(二)专业设置内涵不足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1)人才培养模式落后;(2)师资力量薄弱;(3)课程体系不完善;(4)缺乏资金。正因为高校专业建设受到多方面限制,一些学校为了发展,不得不采用“逐利”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重点发展校企单位所需的对口专业,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的通识教育。以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采用订单班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而订单班培养模式也就是常见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专科学校学生在校就读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随后步入工作岗位。虽然该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是也存在部分院校为了完成学校指标强迫学生进入订单班培养的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很难从理论教学中汲取相关知识,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反馈得知,部分校企单位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并没有传授给学生真正的社会实践技能,仅是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
(三)专业设置和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并没有经过谨慎的调研和考察,仅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化设置专业,虽然院校的做法没有错,但是这种模式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形式会导致其中一些专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正如前文提及的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的数控机床等专业,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这两个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院校的冷门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呈线性下降态势,且这两类专业的就业率仅为10%。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开设一门新的专业之前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经过谨慎客观的调查和研究后再进行专业设置。同时,学校也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专业,切勿盲目跟风,如本院的专业总方面偏重于人文社科类,不要盲目跟随社会大流开设人工智能研究、大数据研究之类的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但是很多高职学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来支撑这些专业教学。鉴于此,高职院校还是要从做好特色专业和开设一些符合办学实际的专业入手来进行供给侧改革。
三、供给侧视角下强化高职专业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的供给观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需求。在开设一个新的专业前,一定要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学校实际的办学条件来确定是否将该专业引入当前专业结构内。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开发一批有特色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提高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契合度。
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着重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如汽车检修技术和会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又衍生出了如互联网金融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针对这种情况,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采用市场调研和市场前景分析的方法,为学校额外增加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结合学校毕业生和教师的反馈来看,这两项专业的就业率和学生满意度普遍较高。
(二)树立对专业的动态调整观念
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说到底就是为向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的。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对自己已经拥有的部分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通过优化和整合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体系。面临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结合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各个专业的就业率等诸多因素动态调整自有专业。
以湖北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结构为例,该校开设的专业共有47种,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4个。基于此,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就业需求对专业进行动态化调整。比如:可以将经济管理学院中的会计专业单独划分出来进行重点建设;可以将空乘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专业这三个同为服务业的专业放到一起进行教学。
(三)优化专业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就业需求
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原则,通过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2017年的就业生需求调查分析:当前,正处于互联网金融、绿色农业以及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在供给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方向也应该从这几个点入手。
比如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对自己专业课内容教学进行调整,为了革除“满堂灌”式教学的弊端,荆州职业学院可以颁布一项规定:除体育课和实践课之外,教师一律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多媒体技术不同于二维的黑板板书,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除此之外,该学院也可以对原有的专业课考评机制进行改革,采用“理论成绩+实操成绩+课堂表现+调研报告评分”模式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进行考察。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荆州职业学院可以取消专业课补考,采用重修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以会计专业课为例,往年该专业中的财务管理一科不及格率达到10%,随着重修制度的深入,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不及格率下降至3%。由此可見,专业课重修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颇有成效。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专门开设微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四)深化校企合作,开创特色课程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区位特点等优势,开创一批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在开创特色专业的过程中,高校还要同周边一些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和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建立订单班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口碑,高校还要发挥专业群体效用,通过专业群建设来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为了减少前文中描述的逼迫学生参加订单班这类现象发生,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举报热线,且学生签署的劳动协议必须经由学生家长签字同意方可生效。
比如荆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可以继续采用订单班培养方向,向区域内的各大银行、汽车制造公司、模具公司输送定向培养毕业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向各大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通过人才输送和技能培训双向服务,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口碑。此外,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就业技能服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还可以大力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来对学生进行就业实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专业建设工作,专业教学质量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工具。基于此,本文以荆州高职院校为例,由于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专业教学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缺乏内涵等,所以急需对该校的专业体系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才能保障人才供给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德艾.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哲学思考:以湖南现代物流职院物流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7):209-212.
[2]张德虎,李冬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2017.
[3]陈宣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建设:以“财务会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7):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