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发声,提升高中生演唱能力

2020-08-16 13:44邹季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

邹季玲

[摘   要]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等。学习音乐自然离不开歌曲演唱,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音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指导学生科学呼吸、打开嗓子、进入头腔、调整姿态,帮助学生掌握发声位置、还原声音本真,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演唱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演唱能力;发声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21-02

发声指学生通过控制咽喉部的气流强弱、声带振动发出乐音。在音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科学、系统地掌握发声的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咬字等方面。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打好演唱歌曲的基础。

一、科学呼吸,弹性扩展

科学呼吸可以说是歌唱的基础,也是发声的动力。克拉克在《论呼吸》中指出,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会适当的呼吸。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呼吸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呼吸来控制气息。

例如,在学习“民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需要演唱一些民歌。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较好的演唱效果,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胸腹式呼吸练习。进行胸腹式呼吸时,操纵气息的部位在胸部和腹部的连接处,即横隔膜。让学生快吸慢呼气,挺胸后阔肩。吸气时腹部略鼓,胸腔有意识地阔张;呼气时腹部放松但不要用力收缩,胸腔保持住阔张的状态。有效完成这个过程的重点就在于横隔膜用力,呼气时要将气保持在横隔膜上不散。让学生用口、鼻同时将气吸入,要吸得低而深。吸气时要平稳、放松,不要抬肩,身体不能僵硬。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扩展胸腔,使整个身体松弛和舒展。吸气时要保持横隔膜、胸腔及两肋自然撑开的状态。最后再呼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吸气—保持—呼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呼吸的方法。通常来说呼吸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还有胸腹式联合呼吸。初学者或者是业余歌唱者用得较多的就是上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使用这两种呼吸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均匀、节制、科学地进行呼吸。

二、打开嗓子,高度还原

学习唱歌要从基本的练习发声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嗓子、张开嘴巴去发声。发声时要上下齿松开,产生下巴松松的,好像要掉下来的感觉,还要用舌尖松松地抵住下牙。这样做有利于还原声音本真。

例如,《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F大调,单乐章,共ABA三个部分。整首歌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这首歌。这首歌是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音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人物或作者所崇敬的事物。然后进行开嗓练习。练习形式是:学生挺直腰部,跟着教师用钢琴弹出的音唱。教师弹一个音,学生唱一个音,并跟着琴音不断加大或减小音量,再用比较低的音调唱一段旋律,然后逐渐把音调升高。打开嗓子以后,再进行《祖国颂》歌曲的演唱。

在唱歌训练或指导发声的过程中,打开嗓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用力的部位和感觉,在唱歌时打开、放松口腔,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出入。学生若能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么唱出来的声音会是“竖的”“圆的”,有清亮圆润的感觉。

三、进入头腔,真假结合

在发声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从而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这样便能帮助学生进行真假声转换。简单来说,真声就是我们平常说话的声音,用真声演唱需要声带持续处于工作状态,容易造成嗓子疲惫难受。假声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來的声音。

学生学会头腔共鸣后,能使发出的声音明亮集中,更具穿透力。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哼鸣,达到头腔共鸣的效果。鼻咽通道是声音通往头腔的必经之路,而哼鸣可以打开鼻咽通道。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哼鸣方法。教师先让学生模仿预备打“哈欠”时吸气的样子,微提笑肌,将嘴唇轻轻闭上,上下牙略分开,从而使口内略呈“0”状,之后放松舌根,上提软腭,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且音量不宜过大;再引导学生将声音延长,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好像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头腔共鸣。唱“mi (咪) ”“ma (妈) ”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且声音仍保持不变,则说明头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且声音有明显变化,则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头腔共鸣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声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真假声训练。

可以说,良好声音的获得离不开头腔共鸣。学生在掌握头腔共鸣的方法后,不仅能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在歌唱时对声音位置进行确定,确保在同一个位置发声,还能提高声音的持久度,自如地增大音量或美化音色。

四、调整姿态,融入情感

唱歌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正确的姿势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还有歌唱的效果。同时,在唱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态能帮助歌唱者更好地融入情感,从而达到以情带声、舒展自如的歌唱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歌唱姿态,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正确歌唱姿态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歌唱祖国》的演唱训练前,教师要调整学生的唱歌姿势。唱歌时身体自然直立,保持放松平稳,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注意不要眯着眼,嘴巴要张开放松,下颌收回;要使小腹到两眉之间连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条直线(这样才能使气息畅通无阻)。由于《歌唱祖国》属于进行曲,在演唱这首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除了上述提到的科学呼吸、打开嗓子、进入头腔、调整姿态等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发声训练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实现呼吸、喉头、共鸣器官的密切配合、协调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科学发声的训练方法。教师要明确,只有进行正确的发声基础训练才能保护学生的嗓音。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发声练习,学生才能更好地使各歌唱器官协作运动,进而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护好自己的嗓音,提高歌曲的演唱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蒋竹.探究音乐课堂中发声训练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3):9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