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0-08-15 00:55:30缪彩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0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缪彩华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近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对临床管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针对新生儿黄疸管理,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造成的皮肤和巩膜黄染现象。若黄疸症状得不到及时改善,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遗留后遗症[1]。所以需要加强对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护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尽早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以便确保新生儿出生后的健康安全[2]。所以,本文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在下文对其应用的临床有效性给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接收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80例新生儿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新生儿分别有40例,观察组新生儿男女比例为22例/18例,年龄均值为(3.0±0.6)日;对照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21例/19例,年龄均值为(3.5±0.7)日,两组新生儿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新生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1)早期黄疸监测:新生儿出生后进入病房便开始每日定时监测胆红素,每日监测2-3次,监测时间延续到出生后第3周,针对特殊新生儿可将监测推迟到4周后。若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出现异常,则需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2)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新生儿健康状况、详细记录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计划;(3)新生儿抚触:每日定时对新生儿进行温柔抚摸,通过抚摸刺激新生儿的皮下神经,从而达到促进排便的效果,每次抚摸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并加强健康宣教,指导采取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将新生儿体位调整为俯卧位姿势,放置母亲裸露胸前,头偏向母亲乳房,且脸朝向母亲,以便更好的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感:(4)药物干预:给予新生儿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以减少肠肝循环,每次一克,每日一次。(5)蓝光治疗:要做好光箱的提前预热消毒处理,箱内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保持在55%-65%;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新生儿佩戴眼罩,同时医护人员要采取抚摸和语言刺激的方式安抚新生儿情绪,减少新生儿哭闹。(6)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监护力度,及时掌握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变化;并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新生儿黄疸发生因素以及危害性,提高家属的重视度,并告知新生儿的正确护理方法,提高家属的照顾能力[3]。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管理质量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比,评分方式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单项指标10分为满分,指标越好分数越高。记录对比护理前后组间新生儿胆红素指数及护理后(黄疸消退、首次排胎便、胎便转黄)各时间。

1.4 统计方法

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20.0,本文中的计量资料应用(±s)进行描述、t进行检验,两组指标数据经对比后,结果存在差异较大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干预前两组管理质量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差异性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通过干预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短,各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已占据显著优势,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详情

最终结果显示,护理后同对照组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其余结果达到了(9.6±0.4)分,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仅为(8.6±0.2)分,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性,经计算后显示已达到统计学意义(t=14.1421,P=0.0000)。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生理异常现象,且多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其诱发因素多数是由于母婴血型、ABO溶血、宫内缺氧、喂养不足以及头颅血肿等,这也会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上升,随着胆红素的逐渐增加,最终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及粘膜黄染情况,若发生黄疸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由此可见,加强对新生儿出生后的黄疸治疗监护力度,及时监测胆红素指标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新生儿黄疸消退速度的关键[5]。为此,此次研究中对新生儿黄疸管理中开展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获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定时监测胆红素变化,进而能够及时掌握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异常情况,从而能够尽早为新生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新生儿黄疸发展严重;并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新生儿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了临床干预的有效性;并通过加强对新生儿的抚触、药物干预、蓝光治疗以及日常监护力度,最终有效提升了临床监护质量,使新生儿出生后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照顾,最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使新生儿黄疸疾病能够得到尽早治愈,减轻黄疸疾病对新生儿出生后健康成长造成的影响[6]。

综上所述,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管理中,对于提升新生儿科管理质量、促进新生儿黄疸疾病治愈效率以及减轻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该护理方案建议临床将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