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军队院校文职教员教学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2020-08-14 15:09丁立超潘伟徐绍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学管理

丁立超 潘伟 徐绍麟

摘 要:教员的教学管理对院校建设、专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军队文职制度的不断改革,文职教员数量和质量都与日俱增,并在教学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大文职教员在教学管理仍然存在军政素养教育不充分、人员管理模式不丰富、教员培养规划不完善、交流合作氛围不浓厚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军队院校的实际,在军政理论教育、差异化管理、过程管理、知识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军队院校文职教员教学管理的方法,为文职教员的个人发展与军校的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军队院校 文职教员 教学管理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文职人员的编配比例大幅增加,已经成为军队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军队院校的教学岗位,文职教员已承担部分教学与科研任务,成为一线教员的重要力量。文职教员的管理与培养,是影响军校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1]。当前,紧跟习主席对军校建设的时代要求“名师必晓于实战”,文职教员虽然工作热情饱满,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依然面临军事教学经验缺乏、军事实战背景浅薄、军政素养有待提高的现实。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军校文职教员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加强文职教员教学管理的措施,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奠定基础。

一、文职教员教学管理现状

1.军政素养教育不充分

军政素养是军队教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衡量军校教员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2]。文职教员肩负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责任,自身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先进的政治理论及严格的政治纪律;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及较强的军事技能。在政治素养方面,文职教员中党员人数居多,虽然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但是疏于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对党的先进理论的深刻理解,导致对党的先进性认识不足,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结合。在军事素养方面,文职教员仅在大学时学习过军事理论基础课程,但是在军事技术、军事技能、军事训练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国防观念淡薄,保密意识不够,纪律意识不强。

2.人员管理模式不丰富

文职教员作为军队人员,是军队院校的组成主体,主要承担军队院校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文职教员的来源包括军转文与社招文职,组成结构复杂。军转文军事素养较高,装备操作技能较高,然而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社招文职主要源自社会流动人才,包括地方高校教师、专业技术工程师、应届毕业生等,工作热情饱满,专业理论较强,但是涉及“学生-教师”“社会-军队”“军队—军校”多重身份的转变,导致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岗位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目前文职管理政策包括条例、条令及院校的规章制度等,已经逐步形成了起自上而下的文职人员管理体系。然而这些管理主要针对文职人员的共性问题,对文职人员的工作、生活进行法制化规范,缺少对文职教员的特点和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导致针对不同院校办学理念、不同文职教员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措施。

3.教员培养规划不完善

自2018年全军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军队文职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及教员培训投入工作岗位。岗前培训可以初步提升文职的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教员培训通过观摩授课、备课、试讲提升教员的授课水平。然而,教员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复杂性、创新性、时间延续性和个体差异性,上述培养主要集中在岗前,忽略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军政教育、教学实践与装备运用以及教育學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更新。导致文职教员的教学管理局限于目标引导,缺少了针对性、个性化、实战化的过程管理。使得文职教员三尺讲台站上容易站稳难,教员不能立足实战讲理论,更谈不上装备教学。长此以往会降低教员积极性、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使得教员缺乏长远规划,难以发挥文职教员的优势。

4.交流合作氛围不浓厚

教员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员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军队国防力量的建设。实战化背景下,教员必须晓于实战,教为战,研为战,因此军校教员不仅要立足所在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新技术、新装备,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也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发展与装备运用。尤其是文职教员,大多来自社会流动人才,更加缺乏对多种军事技术、多种装备的了解。目前,院校鼓励教员通过学习、培训、授课实践等方式进行个人知识积累与管理,缺少教员个人知识在群体中的分享与交流,不利于交流合作文化氛围的养成与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构建。使得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整合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专业知识与部队需求不能充分结合,学员实战应用能力不足。

二、加强军校文职教员教学管理的措施

1.加强军政理论教育,创造良好校园环境

军政教育是培养文职教员军政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军政理论教育可以坚定政治信念、树立军魂意识、牢固思想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军事技能,促使文职教员加快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岗位,尽早发挥作用。因此,军政理论教育须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强化组织保障。文职教员服务于院校和部队建设,其在工作中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员的师德师风源于个人的军政素养。将军政理论教育制度化、正规化,有助于军政素养的养成。同时通过组织保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文职教员融入军队、走上讲台、服务军校,为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军政理论教育。军政理论教育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军政理论教育纳入文职教员的培训体系,科学规划军政理论课程,并形成阶段性性、长期性的规范课程。培训过程中,通过座谈讲座、小组研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等方法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及军事技术技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形成军政教育氛围,提高军政素质。

三是完善考核体系,促进自主学习。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强加军政理论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考核内容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考核方式结合定期与过程考核。考核过程要突出重点,并针对学习内容加强分类考核,同时加大量化考核,加强综合研判,摒弃单一的闭卷问答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制定奖励机制,促进文职教员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军政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2.基于统一管理,发展差异化管理

提高文职教员的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文职教员教学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在坚持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明晰职能定位,加强差异化教育管理。根据军种的不同、军校的种类不同,结合文职教员的特点与任务,建立职能分类的管理制度,明确职务的管理目标,制定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工作标准,同时结合文职人员的来源、成长经历、工作特点、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因素,注重教学管理与职能培养,形成个人“抽屉式”管理。例如,生长军官教育类院校更加关注教员的理论水平以及基础理论的创新能力,在培养文职教员时则偏重基础理论与基础研究;而任职教育类院校更加注重教员的实践水平与维护以及装备运用能力,在教员培养方面侧重装备专业技术与装备应用研究。同时,根据文职教员的工作经历、特点,有针对性培养文职教员的胜任能力。应届毕业的文职教员从学生到教员的角色转变出发,加强教学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从工程师转成文职教员的,从其牢固的专业技术基础出发,加强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从地方高校转成文职教员的,从教学基本功出发,加强专业技术实践水平的提升。

分析文职教员内部军转文与社招文的异同,把握军转文军政素养较高,军事技能较强,对装备了解深入的优势,侧重其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创新能力提升。社招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教学经验,则侧重其军事技能、军事技术、装备运用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对文职教员与现役官兵普遍特点与新现象的研究,深化对文职教员管理的认识和把握。结合统一的法治管理,制定贴合军队、协调军校、独具特色的文职教员管理规定,提升文职教员管理效能,激发文职教员工作潜能。

3.强化过程管理,完善培养规划

军校的教育种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任职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与特色。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院校类型,制定文职教员的管理目标,各单位根据管理目标结合文职教员的工作特点、成长经历、任务需求等明确文职教员的职能定位、分工及任务,并形成“明确教员发展需求—确定发展目标—设计发展活动—实施发展行为—评估发展效果—改进发展行为”的文职教员培养链条,加强文职教员的教学管理。

在文职教员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目标是基础,发展活动的设计是核心。发展活动的内容直接影响文职教员的成长速度与技能提升水平。一是要打牢军政基础,延长入职培训时间、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丰富军事训练科目、增加军事训练强度、完善军政考核体系,培养较高的军政素质。二是要规范岗前培训,拓展岗前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理论、军事技能,还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科概况及发展、教员基本功等内容,提升文职教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三是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文职教员参加教学法比武、座谈讲座、观摩授课、交流备课等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多重教学手段、积累教学经验,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四是要搭建贴近部队的实战训练平台。文职教员的教学与科研,都离不开部队需要与实战背景,通过合理的部队代职、参演参训、部队调研、跟研跟产等方法,结合短期专职、长期兼职的方式,加强文职教员与部队交流联系,提升文职教员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五是要推动文职教员继续教育。网络信息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与更替与日俱进,文职教员的继续教育不仅能够加强军民融合,还可以增加文职教员的创新力,激发自设的能力素质潜力。

4.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发展交流合作文化

院校知識管理不是先进技术,而是借助集体智慧结合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文职教员个人发展及专业发展[3]。院校文职教员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优化教员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提升教员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员经过备课、授课、观摩、讲座、调研、代职、参训等有目的性的活动,获得具有显性或者隐性特征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对于显性知识,文职教员可以采用档案、网站、知识库等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对于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方式,将情景性、偶然性、过程性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为知识的总结与分享奠定基础。

教员个人知识管理侧重于教学反思与日常积累,为加强专业建设以及教员个人职业发展,还需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建设专业知识管理,侧重于知识的分享、更新与循环。一是遵循积累原则、共享原则和交流原则,构建利于交流的组织和文化氛围,加强文职与现役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员协作与交流。二是增强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主动探索、分析、总结、反思、积累的过程,为文职教员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保证。三是建立交叉学习组织,创建知识数据库。院校应优化教员组织结构,创建灵活的、专业化的学习组织,促进教员之间、教学团队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数据库,为优秀成果的保存、分享提供保障。四是健全知识管理体系,通过全面的、严格的、健全的管理机制保障知识管理的连续性、自主性与积极性。并利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引导教员的知识探索、分享与更新。院校知识管理以教员个人知识管理为依托,构建专业知识管理,拓展专业知识库。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军队院校文职教员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教员发展、军校建设的基础,是促进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加强军政理论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文职教员的军政素养。严格文职教员的统一法治管理,根据文职教员的任务、特点,发展个性化管理,有助于教员胜任能力的提升与内在潜力的激发。明确文职教员的培养目标,强调培训活动、培训制度的过程,加快文职教员的岗位适应与成长速度。强化教员知识管理、创建专业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交叉学科知识的共享与积累,为优秀教学成果的传承提供平台,为教员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素琴,王玉海,王炯琨.实战化背景下军校文职教员教学转型研究[J].科技视界,2018(13):207-208.

[2]冯小卫,党折折,段朝晖,李博敏.基于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的军校文职教员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2):16-20.

[3]于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9):267-268.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教学管理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