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主要途径研究

2020-08-14 10:15廖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途径研究

廖雯

摘  要: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主要是让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分享、同情、关心等,幼儿的这些情感对幼儿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幼儿年级尚小,对部分情感理解不到位,所以在具体做的时候行为意识会有偏差。这就要引入德育教育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发展方向。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逐步增进其对人和事及其关系的道德认识,这对提高幼儿自身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性行为;途径研究;培养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054-02

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意义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特别是大班幼儿培养的过程中,他们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人或者事物有了基本的判断力。所以培养的时候教师设定的培养计划要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然后再对幼儿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深挖,这样才能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同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1.利用文学作品对幼儿社会行为展开培养

文学作品当中的故事具有优美的语言,很多的故事情节不仅简单而且生动,同时还拥有非常可爱的人物形象与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幼儿喜爱的元素。这些元素能够有效地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质。故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移情训练当中,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加强训练。移情便是要让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将自己想象成为别人,对他人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情绪变化进行体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非常好地帮助幼儿认知他人情感与思维、态度,在情感上产生有效共鸣。在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从认知上对幼儿进行提示,要从情绪上进行追忆,要引导幼儿展开情感上的互换,并在活动结尾进行巩固和深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听故事,去理解故事并对这些故事展开续编和表演。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好坏与善恶进行区分,引导学生对白雪公主产生同情,同时还要让幼儿能够准确感受到小矮人们对白雪公主的帮助。故事讲完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将会从语言与行为中更好地对故事当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进行体验。这样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使幼儿更好地进行合作,培养幼儿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使幼儿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相同情境时进行更好地应对,帮助幼儿实现社会性行为的形成。

2.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

对于幼儿而言交往活动都是从游戏活动开展起来的,其实游戏是幼儿进行交往的起点,游戏规则一方面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毕竟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尽宠溺,更是家庭的中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依旧保持这种心态,因此要借助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何谓团队协作,何谓伙伴,并引导幼儿向着社会合作方向发展。

游戏中幼儿先要用规则控制行为,用规则协调同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这样幼儿才能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获得良好的品质,能做到团结友爱协作共赢。幼儿在自己或者同伴共同配合下能更好地了解其他人,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共处中幼儿能学会合作。

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这类活动的时候,幼儿能清晰地知道幼儿和长辈之间的交往方式,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方式等,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你来我往的交往,在保持自己愉悦兴趣点的同时,幼儿的交往素养也随之提升。

幼儿在交往的时候学会了懂礼貌,了解了道德品质,更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对的行为,更能在判断美丑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幼儿一旦形成自己独有的道德准则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有基本判断,这要优于幼儿教师讲授,毕竟讲授很抽象,幼儿自己体会到的道德行为规范才更具体。

幼儿在“娃娃家”活动中扮演一个“医生”,对待来看病的“病人”要做到关心体贴。幼儿教师让幼儿结合自己已经有的社会经验设置场景和对话内容,幼儿能更深入地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幼儿在表演中将场景搭设完成后,直接进行对话,“医生”问:“你感觉哪里不舒服?”“病人”回答:“我感觉肚子不舒服,头也很晕。”“医生”再次询问:“这种情况多久了,是否还伴有其他症状和感觉?”“病人”回答:“早上出门之前还一切正常,刚刚就有这种感觉。”“医生”查看一下“病人”的体征状况,并要求病人做检查,此刻“病人”拒绝做检查,感觉做这些检查无用而且自己不适症状不明显,要求“医生”开药。

此刻问题的纠结点就来了,“医生”需要合理的给病人解释为何要做检查,并让病人了解有些病痛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伴随各种并发症甚至是很多病症的先期表现。

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严格监控,游戏结束后从道德上对幼儿进行赞赏和肯定,让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的体验,对于幼儿处理不当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地予以指导,并利用游戏、移情训练的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进行培养,逐渐地将幼儿负面的道德情绪转换为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

3.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开展一日活动并让幼儿展开合作。当幼儿在任务的进行中遇到困难时便会向教师进行求助,这时教师便可以向幼儿进行推荐,让有能力帮助其解决这一问题的幼儿加入到他们的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自己直接出手解决幼儿的问题。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任务难度的设定,使幼儿不能轻易地完成任务,但通过合作与努力能够有效实现任务目标,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师可以尝试将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进行改编,使其变成合作游戏。在改编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心理氛围的创设,使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当中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教师在为一名幼儿提供了帮助之后,幼儿会向教师道谢,这时教师便要向幼儿说:“帮助了你,我自己也很快乐。”在这样的氛围与模式中,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快乐的情绪将会非常好地结合到一起。教师在加强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培养工作的重视的同时,还要将对幼儿不当行为的消除工作和防治工作做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出气角”或者“悄悄话园地”,讓幼儿能够得到一个相对隐秘的空间与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喜欢的玩具讲一讲自己的心里话,还可以通过击打软靠垫等方式发泄心中的怨气。

成年人对于幼儿有着非常强的榜样作用,成人行为的引导和榜样作用远大于教师的语言指导。因此,教师与家长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充满关怀与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熏陶。教师还要重视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强化,通过及时地表扬与奖励,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有效形成。

幼儿日常活动中,幼儿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互动中隐藏丰富的教育契机,所以幼儿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需求度,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特别是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时候,需要幼儿教师引入德育教育环节,用理智爱孩子,关心孩子,以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凤霞.浅谈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11):77-78

[2]韩春霞.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特点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232-233

[3]王卓,杨宁.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2018(36):37-38

猜你喜欢
途径研究
高校学术期刊创新实力提升的途径探析
将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途径探究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研究
新时期企业党建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索
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及其途径研究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
夹江县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新形势条件下的企业工会作用发挥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