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桢妍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后备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积极鼓励孩子们创新,通过组织孩子们开展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作为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模式,充分运用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笔者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原有的模式,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推出了导入新课一调查了解学生一有的放矢解决问题一交流板块巩固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期我校老师就小学低段学生读图能力做了研究,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笔者在执教一年级的《找规律》这一节课,在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布置教室,正好时间上也差不多,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从而把静态的找规律转化动态的视频中去,这样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更加强烈了。再渐渐地通过观察和分析,慢慢地融入数学的找规律这个目标,从而能够愉快地学习。
二、趣味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
课堂上,笔者时刻注意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进自己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大胆地改革教材结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操作的平台,切实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这个研究性学习,笔者研究了一个课题《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做了各种不同的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1.将一堂课变成一个探究性课题
例如,笔者在执教三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幻灯片展示了这样的一段话“老船长带了5只小猫,4只小狗,3只羊出海,请问老船长今年多少岁?”当课件出示以后,学生之间就不停的讨论到底老船长多少岁呢?后来郑老师也请几个同学回答,并要求说出理由。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回答的肯定是对的,还用算式来证明自己,他说“5×4×3=60,所以老船长肯定是60岁”,当这个学生这么回答的时候,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赞成了他的说法。这时老师只是轻轻地一点鼠标,就听见老船长的声音“小朋友,有没有上当呢!哈哈!我今年68岁,小动物的只数和我的年龄没有关系!解决问题要仔细读题哦!”
这个互动过程当时印象很深刻,是的啊,生活中很多问题会被其他的信息给干扰,如果我们不出示这样的内容直接进行连乘也是可以的,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就变成了一个探究的课题,有助于学生更加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将一堂晦涩难懂的理论课变成一堂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课,趣味横生,收效颇好。
2.抓住课内重点、难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笔者教学的一年级《认识整时》就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磨了2次课。《认识整时》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从整节课中,看到了团队的点滴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教学看整时这个环节时,先是观察7时,我请一些优等生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发挥优等生的作用;第二个时间是8时,由于前面的铺垫,绝大部分孩子掌握了看整时的方法,而且语言也比第一节课规范了。(2)课件出示一个是钟面上只标有12、3、6、9四个数字的时钟。学生不但能正确的读出时钟,而且方法表达的很清楚。如9的后面是10,最下面的数字是6,它前面数字就是5等,语言表达很清晰完整,这主要和前面教学认识钟面到位是分不开的。
三、鼓励创新,师生和谐创造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已被社会广泛认同,核心素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师生携手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和谐气氛,就是要求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里,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图形的拼组》时,在这节课中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多拼多练,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学习坏境中,学生很自然地把对新知识的学习转化成了一种内在的需要,也促使了学生对知识渴求愿望的达成,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活跃,使课堂教学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和强烈的研究氛围之中,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协作,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参与,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创造。
2.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方面的才能。
重视孩子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教学目标已不再仅一知识为核心,而是转向以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为核心。
参考文献:
[1]李云凤.让孩子快乐地飞翔——记中班科技教育活动《纸盘小鸟》[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2]李建芝.动手操作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