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
【摘要】美是人类自诞生起就有的追求。美字的由来与烹饪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甲骨文中的美字是从饮食中发掘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已经由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的饮食转变成一种具有赏心悦目性的饮食艺术,更成为一种文化。“色”、“香”、“味”、“形”和“器”构成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注重从“色”,即工艺美术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烹饪工艺 美术教学 教学策略
现阶段的烹饪工艺美术之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谐性以及联系性,更为注重菜品与烹饪器具的搭配性,注重宴席台面的具体摆设的整体性,从而真正构建菜品、器具以及主题之间的融合性和联系性,让人们享受美的同时,品味美味,促进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本文注重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简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颜色美的认知力
众所周知,高职生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的高职生为中考的落榜生,或是真正地想减轻家庭负担,从事一项具有收入性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注重从翻转课堂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颜色之美,提升学生的烹饪工艺美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烹饪色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讲授此部分内容,并制作专门的微课,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升学生对颜色美的感知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注重教学的目標性。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下完成。(1)色彩形成的过程?(2)色彩形成的条件是?(3)不同菜品颜色呈现的不同感官是?第二点,注重教学的引导性。教师可以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第三点,注重提供平台。教师在运用此种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平台,让学生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对颜色美的感知能力。
二、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对烹饪美的辨析力
在培养学生对烹饪美的辨析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烹饪之美,提升学生对烹饪美的辨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烹饪图案形式美法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烹饪美的辩证性和统一性,提升学生对烹饪美的辨析能力。为了达到以上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可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第二点,注重引入多媒体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展示多种烹饪图片,真正让学生在观察中,在分享中,真正感受到美的辩证性和统一性。第三点,注重教学的评价性。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组间评价、师生评价以及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反思个人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烹饪美辨析能力的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烹饪美的赏析力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美的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各种烹饪之美,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受烹饪之美,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美的赏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烹饪综合造型艺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对各种烹饪图片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引导,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点,展示图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所要教授内容的图片,并在此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阶段的教学埋下伏笔。第二点,讲授知识。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图片与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欣赏此部分内容,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对烹饪美的赏析能力。第三点,注重构建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对相关的美术造型进行调整,并在此过程中,让他们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两个角度进行探究和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开展提升烹饪工艺美术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元的方式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个,为学生提供相应自主探究和思考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烹饪工艺之美,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美,发现美,甚至是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阮珉斌.中职学生烹饪工艺美术设计能力的生成与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
[2]林农.装饰图案在烹饪工艺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1).
[3]贺坚.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