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娜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生本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传统课堂中小组合作常常流于形式,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策略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半年多,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在师生中达成共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被教师们所认可。现在实践的“生本课堂”,正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种教学模式。
要想真正实现生本,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实施的效果。以往的小组合作基本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说话的声音,小组里每个学生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而这种混乱的状态正好给爱讲小话的同学提供了机会,一会功夫已经跑题千万里了,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小组长的统筹安排,没有学生之间的任务分工和配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价值,必须讲究策略。下面就我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经验得失,谈谈自己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的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
二、目前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生本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课堂中也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提升,取得显著成绩。但在日常听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一些做法流于形式,虽有合作学习的过程,但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安排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没有事先思考与准备,虽然有讨论环节但是学生之间缺乏讨论的深度,无法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有效的组织,缺乏组长的统筹安排,导致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好基础好的学生发言,而基础稍差的就成了听众,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时间长了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备课中都预留了一定的问题和任务,但是对于问题和任务的讨论结果预设并没有充分的准备,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讨论的问题还没出结果教师就终止了讨论,致使小组讨论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基于以上几点问题,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把握以下幾点:
1、小组成员按成绩合理搭配,分工明确。为了使每个小组成员真正能动起来,能够达到讨论的预期效果,在分配任务之前,对每位组员都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基础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进行标号,1号2号是成绩较好的学生,3号4号是中等生,5号6号是潜能生,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分工,以优带差,做到优势互补。组长负责发言次序的确定、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也可以有调整。
2、教师在备课中对于小组要探讨的问题及难度,探讨的答案都要做详细的预设。教师要研究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研究考点,清楚重难点,课堂中的探究问题一定要面向中高考,难度适中,学生通过探讨和教师的点播能进行升华,不管是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能有所提高。
3、注重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小组交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实施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会使学生两级分化。刚开始要对组长及其组员进行培训,按照之前的编号根据问题的难度确定回答问题的学生,一个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再补充。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慢慢坚持下去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小组交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交流时不仅有序,而且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高。有时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与其他小组求助。当然如果探究题难度太大,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对采分点进行提示和点拨。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学会了主动思考、互相帮助,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实行小组评价奖罚机制。既然设置了小组就要有奖罚机制,“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被激励的系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他们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潜在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挖掘。例如笔者在七年级的历史课堂上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激励机制,对于上课回答问题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计分,下课时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每周统计一次,每月奖励一次,而对于那些上课偷懒、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则给与一定的惩罚,上课违反纪律、回答不上问题的同学就站着,但是对于本节课以后的问题站着的同学有优先回答问题的权利,于是他们为了早点能够坐下,便积极回答问题和背诵。只要回答问题正确或者背诵的快都可以加分,学生的积极性瞬间提升,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和背诵,效率很高。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有一句话:“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和实践生本教育理论,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毕竟老师和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