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荣
摘 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言而喻,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知识遗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教材改版后(部编版),古诗词由原来的69篇增加到124篇,增幅达80%,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怎么落实古诗词课堂内外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积累更好更多的古诗词?是我们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示范;自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
一、每课一诗 以一带一
古诗文教学,一首或一则一节课有余,余下的时间如何规划教学?倘若继续背诵诗文或是背诵诗文意思,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厌倦情绪就会产生,长此以往,将会失去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此刻,何不拓展一首与此诗有关联的古诗文,这样不但在学生理解上得到更好的注解,还能扩大诗文阅读量,可谓一箭双雕。笔者认为,拓展的古诗词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1.同题异文。何为同题异文?即主题相同,诗文内容各异的。例如北宋王安石的《梅花》与南宋卢梅坡的《雪梅》均以“梅”为主题,但写法迥然不同。《梅花》明暗两线:明里描梅,雪暗衬之,体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洁白无瑕的品性;然《雪梅》则为飞雪与白梅两线贯穿,相互辉映,竞春开放。这样,学生相互比较,从中感悟诗文各异,内容互补,增强学生感受力。
2.同人异文。顾名思义,同人异文即就是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同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两首诗都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主义感情,上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我又推荐了了《示儿》给学生,学生在第一首詩的基础上很快弄懂了《示儿》的诗意,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效果奇好。
3.同意异文。这就是表现相同主题思想而不同的诗文。如北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通过怜惜打渔人的辛劳,反映了“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象。此诗言语简朴,对比深刻,蕴含道理显浅。而李绅的《悯农》就刚好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再读《蚕妇》,学生则一目了然,无须教师再讲,已明诗理。
二、每周一诗,自吟自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是学习古诗文最大获益。积累古诗文一朝一夕绝难成事。每周一诗,一个学期二十首,诚然是日积月累学诗词的好方法。其做法简单而实用:将教室一角辟为诗词园地,每星期五,写上一首名家名篇,让学生周末诵读。这做法虽简单,但做好如下更能锦上添花:
1.科学选文,合理安排。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诗词,低年级应以易懂通俗的五言绝句为主;中高年级可丰富一些,如七言绝句、律诗、宋词、诗经等。其二,根据教学主题和时间段选好诗词。比如春夏秋冬的詩文,节日的诗文,如春节用上王安石的《元日》,中秋节《十五夜望月》等;第三,要做到难易适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积累为主,理解为辅。学生通读古诗词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最大根本在于积累,“腹有诗书”,熏陶情怀,提升修养。所以,每周一诗的学习不必遵循课堂教学的环节,突破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诵读、背诵、感悟。学生做到琅琅上口、读出味道,目的就达到了。
3.注意反馈,及时检查。诵读每周一诗,均是学生课外时间里进行,诵读效果视学生自觉性,及时的反馈、检查,是促进学生自觉性必要手段。因此,学生诵读积累几首诗文之后,检查反馈即时跟进。检查手段尽量要多样,如小组背通、最强诗词积累、诗词接力赛等。
三、见缝插针,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古诗词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的主阵地。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结合学生的平时生活和依托各项活动而进行。教师需要有一颗“诗心”,灵敏捕捉转瞬即逝的诗情画意,恰如其分地引人诗词。比如有一次课外活动竞赛,教师准备颁奖,学生在吱吱喳喳,非常嘈杂,老师大声笑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说话声戛然而止,老师顺着诗意,顺理成章颁发奖项。又如,寒假春节刚过,学生返校第一天,相互述说新年的喜悦:放鞭炮啦贴春联啦,说拜新年走亲戚的啦,浓浓的春意洋溢在教室里。当时我此情此景,写下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ー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接着说讲:“同学们,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人用诗描绘过新年气氛了。”学生一听,顿生好奇心,迫切想知详情。于是,我在黑板上指着教读《元日》,教室里响起了阵阵的读诗声。春天到了,在无边春色中吟诵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季来临,于是“毕竞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读诗声回荡耳边……
四、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诚然,单单吟通几首古诗词,并不能算是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文学熏陶,只有置身于古诗文浓浓的氛围里,才使学生真正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其一,要打造古诗词学习的校园、班级环境。橱窗、板报、黑板报一角、走廊过道要布置古诗文氛围,学校广播站要常播放诗词歌赋或古诗新唱,让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其二,利用课前3分钟吟诗作对,让古诗词的吟诵声充满校园角落,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三,在开讲古诗文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进入诗情“角色”,一起进入古诗文“画意”“状态”,让学生在古诗文的艺术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文学鉴赏力。
参考文献
[1] 让凝练的语言变得丰满而生动——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于硕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2016年)。
[2]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肖颂音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