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龙
【摘 要】 这是一堂作文课,针对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一现实问题,提出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这一解决问题的路径,即关注生活中的体验,达到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的理想状态。教学中,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注重学生体验的理念,结合江苏中考作文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破解“言之无物”的作文瓶颈,同时丰盈学生情感体验的质量,回归生活,实现了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 体验式教学
【课堂设计】
(一)引入问题
以本班同学一篇随笔所展示的问题为切入点。
“又要开始语文学习的“五个一”工程了,觉得很烦,很累……特别就是不想写文章。作文,作文,写什么呀?什么都是写不出来,怎么办,怎么办?……呵呵,那么多問题,作为一个学生,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切都要自己来解决。”
看到这段话,我觉得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从中读到两个信息:一是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感觉很无奈;二是作为学生,又确实想写好,心情很急迫。
我想,这样的问题在座的同学也曾经遇到过。可是好作文究竟在哪里呢?
宗白华先生有一首《流云小诗·诗》:“啊,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在美学家眼里,生活处处有诗意。然而这种审美的、情感的体验,从来都不是主动撞上自己的,如果不置身其中去体验,我们就不能读懂细雨、微风和蓝天,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二)解题
为此,这堂课我要和大家探究一个话题:当体验从我们心灵轻轻走过,怎么用真实而自然的文字把“春天”留住?
注:春天可以指美妙的景色,也可是美好的情感、光辉的人性和灿烂的人文。正如古词人所言,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三)展示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
关于体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是以身体之,是实践,用身体去感知;验,以心验之,是认识,用心灵去思考。写文章首先得去体之,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功能,即直面;但这还不够,还要去思考,去回味。
(四)唤醒体验
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让学生谈自己的相关体验。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某市中考题)
2.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 (江苏某市中考题)
这两道中考作文题,一篇是话题作文,一篇是命题作文,都要求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如果从这两篇作文中由你任选一篇来写,你可能会写什么?打算怎么写?
教师点拨,学生自由谈经历和体验。
(五)作文启示
通过归纳几点写体验作文的启示,明晰体验式作文在体验的方式、行文思路、增加篇幅及语言等方面要求。即:
1. 直面与回味★
2. 情绪——干扰——情绪改变
3. 增加篇幅,细致描写(联想、插叙、心理、景物) ★
4. 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
(六)真情体验
设计两个作文题进行练笔。
1. 视频体验:9月10日、初三10班、操场、祝福。
这是一个感动你我的美好瞬间,师生之间流淌着真挚的情谊。请你用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将这份经历和体验记录下来。
2. 课堂体验: 9月25日、初三10班、课堂、风采。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情境里,定然也会有诸多感触。请你用真实而自然的文字将对本堂课的体验留住。
(任选一题练笔,时间10分钟左右)
(七)表达体验
学生抒写体验暨展示与点评。
(八)升华及结束语
在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生命意义。这种生活有悲有喜,有苦有甜,有幸福有灾难,正是这种寻常的生活包藏着生命本身的意义。这种寻常的生活可能是坐在园子里聆听、默想,走在悠长的胡同里,伫足在热闹非凡的街头;抑或是和朋友捉一回蟋蟀,偷吃了一回桑椹,摸着被麻辣串辣得发麻的嘴;还可以是独坐夕阳,眺望一山金黄的余辉;或是读雨读风、读悲读喜……这就是“体验此在”。
【课后反思】
一直期待有这么一堂作文课,为切实解决基础薄弱学生的作文难题而开设,也为展示写作能力较强学生的才华而开设,更为课堂上师生围绕某个话题而进行有效的知识、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和谐交流而开设。但作文教学课堂无法预设,操作难度大,同时也最能展示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过程简单地重复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传统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参与性不强,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体验式教学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的教学目标,采取“领情入境,审美体验——对话移情,探究体验——实践纵情,评述体验”的三环节教学样式。这堂课总体而言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情感的表达自然活泼,课堂有序的、生成性的发展,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更给学生指明一条写作的路径。本堂课也在某个程度上表明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对于作文教学的指导,也是一个有益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辛继湘.体验作文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单云德.体验式读与写[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