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我们首先要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把握议论的论题及中心论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1.认识观点。
(1)中心论点与论题。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即议论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往往是一个短语结构,它是构成论点的基本要素;而中心论点是对论题的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一个观点正确、鲜明的完整的句子,能够统摄全文。
如《敬业与乐业》,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论题;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總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这篇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概括起来就是“工作要有责任心,要从工作中寻找趣味”。
(2)抓住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包含议论文的话题及对它的判断,有的可直接作为中心论点,有的稍作调整就可以作为中心论点),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有许多议论文的标题只是指明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提示论述的范围,而没有直接点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我们可以从分析文章的内容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论点。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雨果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写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却在这封信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的态度,“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的观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
2.认识材料。
议论文中的材料即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一般议论文,用得多的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它比别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议论文中事实材料的叙述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清楚即可。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的著作和权威的言论(包括领袖言论、名人名言等)。它们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可靠的,同时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观点,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作者引用了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又用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事例作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3.发现联系。
议论文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论证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阅读议论文,我们不仅仅要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材料有哪些,而且要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能够服务于观点,或者是怎样服务于观点的。
如《论教养》中,利哈乔夫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观点: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文章通过逻辑和推论探讨问题,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精辟的格言,这些材料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崔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