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2020-08-14 09:59朱静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需求库存消费

摘 要:缓解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是有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方式之一,本文在系统介绍了牛鞭效应的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信息共享、降低需求可变性、缩短提前期、规避短缺博弈行为等角度减弱牛鞭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牛鞭效应;需求;消费;库存

一、牛鞭效应的概念

牛鞭效应,也叫作需求变异放大效应,当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只根据来自其相邻下级销售商的需求信息进行订货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扭曲。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1]。

二、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造成牛鞭效应的首要原因是预测的不准确性,牛鞭效应的本质是需求变异的不断放大,供应链下游在对上游投放订单的时候是基于一种预测的需求,由于预测总是不准确的,所以为了使所订的货物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需求方、客户往往会把预测值进行适当的放大,最终导致生产量远远偏离实际需求量。批量订货也是牛鞭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当订货的批量越大的时候,相应的单位运输成本和物资的单位价格较低。需求方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就会将一段时间内的需求量进行累计,所以每一次的订单实际上针对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累积的需求量,而不是满足瞬时时刻的一种需求,所以一段时间累计的需求量自然就是把相应的预测误差又进行了累计,从而导致需求预测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

订货提前期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牛鞭效应。当客户把订单发出的时候,供应商会承诺在一个时间段内送货,24小时、8小时,或者48小时、一周等,从订单发出到货物到达的时间我们称之为订货的提前期。由于订货提前期的存在,企业要维持安全库存,并在维持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再进行订货量的决定,那么这也是导致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由于提前期有时候还具有变化性,这样就导致安全库存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订单量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也会使得订货的变动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同时,当出现很优惠的价格折扣或进行促销时,客户、消费者就会加大自己的订货量,也就是提前购买,这样就导致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但是一旦折扣期过后,促销活动结束以后,客户就会减少订货量,所以价格折扣与促销也是导致需求发生波动的原因。当某种商品供应很紧缺的时候,供应商就会按照订货量的50%或者70%或者其他的百分比来供货,也就是每一个需求方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订货量,但是又不能够完全百分百的满足,这样就会导致需求方把自己的实际的订单数量人为的加大,如果供应商说只能满足50%的订单的需求,那需求方可能就会把它的订货量自己先乘以2,然后再发给供应商,这是一种由于供给和短缺博弈造成的一个需求失真现象。

如果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零售商在进行促销活动的时候,如果上游的企业没有共享这方面的信息,那么它就会单纯的认为某种产品销量变大了,市场需求加大了,但是当促销活动结束以后,产品的需求会降低,从而导致订货量的波动。供应链的结构也会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当供应链的结构越长也就是说从消费者到供应商之间跨越了更多的环节,中间经历的环节越多,牛鞭效应的现象就会越严重,这种逐级的信息失真沿着供应链到达上游的时候就会使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牛鞭效应的危害

首先,牛鞭效应会导致库存成本增加。牛鞭效应导致供应链库存水平的上升,库存水平越高,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为了应付增大的需求变动性,企业不得不持有更高的库存水平,高水平的库存增加了仓储空间。同时从产品的供应来讲,供应环节的不稳定导致订货的提前期延长,提前期的延长又会导致库存成本的增加。其次,牛鞭效应使得生产计划变化加剧。由于牛鞭效应使得生产环节接到的订单有较大的波动,当需求处于较低点的时候,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会出现过剩,而需求处于高水平时又会表现为生产能力的不足,所以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各节点企业不得不频繁地修改生产计划,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牛鞭效应影响了产品的可获得性。由于订单的大幅变动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向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降低了供应链内产品的供给水平,使零售商出现货源不足的频率加大,供应链销售额减少,导致货源不足现象时有发生。牛鞭效应导致了额外的成本支出。首先,牛鞭效应导致供应链上的运输成本增加,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运输需求随着需求的波动而持续变化,需要及时补充劳动力满足高峰时刻的运输需求。其次,生产预期之外的短期产品的需求也加大了额外成本,如工人工资、加班费用等。牛鞭效应恶化了供应链成员关系。由于订单量忽大忽小,上游的供应商难以准确安排生产。当订单过大的时候,供应商加大了生产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可能是需求的降低,这样就使得供应商又出现生产能力过剩或者库存过剩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供应链成员之间关系的恶化。

四、应对牛鞭效应的措施

首先是信息共享,提高需求預测的准确性。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都是按照接收到的下游的订单数量来预测未来需求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修订。由于预测总是不准确的,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客户的实际需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需要实时共享销售信息,即所有供应链环节可以基于相同的末端需求来预测未来的需求,这样订单波动与实际客户需求差异就会大大降低。同时,需求方的相关信息如果能够及时为上游的供应商所共享,那么供应商就可以更准确地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同时采取一些共享的策略、协同的策略来进行预测,有利于降低预测效率过低的问题。如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策略(CPFR)就是有效提高预测准确度,实现供应链协调的重要途径。同时还需要避免多方需求预测。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都是通过计划传递预测信息的,由于预测方法与购买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在向上游企业订购时产生订单波动的现象。这时可以通过绕过下游企业的办法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如通过直销等方式直接联系消费者,可以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降低需求变动幅度,有效降低多方需求预测的影响。

降低需求的可变性,尽量使末端的需求保持一个平稳的变化。我们从零售环节开看,当零售商采取天天低价策略时,它提供的是单一稳定的商品价格,而不是带有周期性价格促销的常规价格。通过消除价格促销,零售商可以消除由于由促销引起的需求的急剧变化。因此,零售商采取天天低价的方式有利于消费者产生平稳的需求,不会因为促销而提前购买某类商品。同时,在促销期间,供应商可以限制可能的购买量来减少超前购买量,这样既可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也可以弱化价格波动、使需求预测更加平稳。缩短订货的提前期。一般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订货量就越准确,因此鼓励缩短订货提前期是破解“牛鞭效应”的一种有效的办法[2]。通过多频度小批量联合送货方式,实现需时订货,降低需求预测的误差。积极使用EDI、POS系统等信息技术,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还可以实施延迟化策略,降低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扭曲程度,进一步缩短提前期。

规避短缺博弈行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应转变经营战略,设计合适的产品配给方案,预防商品短缺。可通过缩短补给供货期、减少批量规模等方式限制投机。数量折扣由批量折扣转为总量折扣,积极减弱牛鞭效应的影响。可以根据零售商历史的销量而不是当前的订货量来分配供应,可以有效消除零售商在短缺情况下人为扩大订单的动机,使零售商在需求低迷时期尽可能售出更多产品,从而能在供应短缺时获得更多的产品配给。削减供应链级数,供应链过长势必会加大协调的难度,而且過多的环节也会使库存和费用增加[3]。因此,应当对供应链进行瘦身,去除那些不必要的节点,只保留核心企业,如可以通过取消销售渠道中的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层级、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等方式使供应链的结构更加简洁。供应链成员之间需要构建一种长期的、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可以通过实施VMI(供应商管理库存)、JMI(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管理等策略来弱化牛鞭效应。同时供应链各节点成员之间还可以尝试通过股权互换等方式,保证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利益协调。

最后,要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激励机制与目标保持一致。应考虑各部门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而不是对总成本甚至局部成本的影响。如将考核销售部门业绩的激励依据由购入变为售出,即销售部门的业务量是由零售商的实际销售量决定的,而不是以零售商的购买量决定的。这样的激励机制使得销售人员向零售商强推产品的动机大大降低,有利于减少零售商预先购买,从而减少订单波动、削弱牛鞭效应。

参考文献:

[1]付恩琴.浅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缓解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01):103-106.

[2]赵云燕.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07(08):63-65.

[3]吴丹,谭勇.供应链牛鞭效应成因与减弱方法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31(03):98-102.

作者简介:朱静(1985-),女,汉族,山西省霍州市人,中级经济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需求库存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