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索

2020-08-14 09:59黄昳昕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集群

摘 要:城镇化发展主要就是农村人口向着城镇区域转移,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向着城镇聚集,使得城镇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规模有所拓宽,属于一种历史过程。而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发展期间必须要明确未来发展的路径,按照区域之内的发展状况,促使产业的良好转移,预防出现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问题,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为其后续的发展与进步夯实基础。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属于基本前提,也就是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出现劳动力与资本剩余的现象,使其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向着城镇转移,形成一定的聚集作用。在此期间工业属于国家城镇化发展期间的根本动力,具有非农业生产、聚集发展的特点,能够快速、不断吸纳劳动力,增加城市的规模。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表现为:

(一)政府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1949年到1978年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对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性影响,再加上存在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村人口向着城市流动受到一定限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城市化发展的受到一定的阻碍。在此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是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选取区域之内大型、重点的工业项目,促使城镇化的发展,但是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

(二)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1979年到1991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在此期间我国开始推行各种制度,可以消除城镇化的阻碍,在利益因素与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着城市流动,可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

1992年到2009年,我国开始进入到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乡镇的企业资本与技术的水平开始提高,可以替代部分劳动力,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数量降低。在此过程中,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引入了外资结构,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加快,使得乡镇企业所释放出来的低成本劳动力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能够促使城镇化的良好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我国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诸多动力因素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对其长远发展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

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呈现出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虽然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活跃度较高,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能够促使工业产值的增加,但是,在工业出口方面的营销环节、设计环节与金融环节等,都是借助国外的渠道,导致相同产值的工业发展,不能起到同水平产业型服务发展的带动作用,导致城镇化的发展比工业化发展落后,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多数区域的乡镇企业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无法起到集中人口的目的,不仅会导致土地占用量增加,还不能起到人口聚集与规模效应,对城镇化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协调

根据有关调查可以得知,在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效率较高,东北地区偏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最低,北上广区域的城镇化率最高,而云南、西藏等地区的城镇化率最低,这就导致城镇化的区域发展不协调,不能确保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协调性。在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下,不能确保国家各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三)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发展期间还存在速度与质量不协调的现象,虽然部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却不能符合要求,很容易诱发诸多问题。一方面,在城镇化发展期间,土地的发展速度比人口发展速度要快很多,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用地的面积增加了8倍以上,而人口数量增加了3倍左右,可见二者之间存在不協调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在城镇化发展期间,还存在人口户籍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等,不能确保城镇化的发展质量[1]。

三、产业转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解决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问题

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转入地可以在产业的带动下有效整合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等等,在此期间,不仅能够促使工业化发展,也可以形成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将产业转移到城镇地区之后,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为其提供就业岗位,起到一定的聚集效应,能够拓宽城镇化发展规模,实现新城市建设的良好目的。与此同时,在劳动力聚集的过程中,也会有着一定的消费需求,可以加快城市住房领域、交通领域、通信领域的良好发展,构建成为各个基础产业的循环发展链条。从产业转出地方面来讲,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可能会出现资金外流的现象,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可以降低土地占用量,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还能为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空间,可以促使产业转出地的可持续进步[2]。

(二)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对城镇化发展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而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区域发展的各种问题,主要因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地区的产业向着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发达地区的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生产资源、资金资源的支持,使得欠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在此过程中,发达地区也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承载力过高问题等等,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在此期间开展相关的产业转移工作,还能归纳总结丰富的经验,按照产业转移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产业转移规划方案与战略计划,这样不仅能够促使产业的良好转移发展,还能形成一定的城镇化促进作用[3]。

(三)有助于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其建设质量,就必须要注重产业、城市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和产业之间密切联系,在产业有序发展的同时,促使城镇化的可持续进步。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解决人口流动的问题,确保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产业转移就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能够在人口流向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能针对生产力布局进行全面的调整,在产业转移期间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其能够到城市落户定居,全面调整人口资源、产业资源等等,实现城镇化的优化布局目的。

四、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承接转移模式创新的作用,采用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措施。

(一)做好产业集群基地的转移工作

对于产业转移而言,城市郊区或者是县级小城镇属于转移的载体,传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规划设计问题、占地量过多问题、集聚效应问题、辐射半径过小问题等等,不能确保具有一定拉动力与整合力,导致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降低,不能确保产业转移的良好发展。在此情况下,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意识,将园区当成载体,促使集群化的良好发展,整合诸多的城镇化要素,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升投资方面的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应该编制完善的规划方案,明确未来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得企业向着园区之内集中,园区也可以向着城镇集中,实现最终的城镇化发展目的。对于一些具有一定工业发展基础的农村区域,应该积极创建新型的农村社区,将城镇化理念作为基础部分,改造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形成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模式,积极构建现代化、先进的产业体系,使得产业与城镇化之间都可以同步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应该注重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转移,形成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环境的承载力较高,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要想促使区域的良好发展,就必须要采用“走出去”的策略开展工作。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在此情况下,可以强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例如: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中合作开发园区,发达地区提供管理资源、资金资源与品牌资源等等,欠发达地区提供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各个地区之间的问题,还能提升经济效益,促使城镇化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三)强化产业转移与产业链配套合作力度

近年来我国在中部地区向着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受到产业配套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产业转移的问题,难以起到产业集群的良好作用。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制定较为完善的规划方案,改善生态环境,将大品牌产业联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力量的产业集群,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产业链机制,保证在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配套合作的情况下,可以优化整合诸多的资源,形成良好的资源整合作用,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促使企业集体突破,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整体升级的目的,还能促使其形成跨梯度发展的良好模式。在此期间为了保证产业转移和产业链之间的配合,应该按照产业转移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完善规划内容与战略内容,形成系统化的产业转移指导模式和机制,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的力量,形成带动力,满足当前的产业转移发展需求。

(四)制定完善的制度与政策

为了可以通过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形式促使国家城镇化发展,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与政策,利用激励性制度与限制性政策,使得产业转移发展能够有序进行。目前我国在产业转移方面已经制定了有关的政策,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可以提出总体规划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与环境政策等等,保证其和产业布局相符,保证可以实现产业转移的工作目的。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了形成激励性的作用,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表彰认定,提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制度,采用资金奖励的方式提升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在产业进入方面应该提出限制性的条件,经过许可之后才能进入,尽可能带动产业向着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不仅起到区域之间相互协调的作用,还能保证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升级的效果,彰显区域政策的作用和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区域不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镇化质量低等问题,不能确保城镇化发展水平。而产业转移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能使得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将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作为基础,编制完善的战略计划与方案,促使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白璐,赵少平,刘婕.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互动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0):126-128.

[2]陈湘满,陈瑶.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系——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3):104-110.

[3]颜银根,王光丽.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J].财经研究,2020,46(2):82-95.

作者简介:黄昳昕(1988-),女,汉族,江西省新余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产业集群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