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田恬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是语篇分析的经典理论和视角,旨在探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是身份的外化,身份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手段能标记、表征、建构身份与形象;身份属性也引导、制约、影响着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文章以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三维分析”理论为分析工具,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分析文本的语言特征,结合话语表达的社会语境,探讨文本和社会互动之间的关系。CGTN主播刘欣在本次话语实践中,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实现了一次正面积极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活动,在互动中建构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性 中美主播对话
刘欣作为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女主播,曾于2019年5月30日与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商业频道前女主播翠西·里根进行了跨国公开电视辩论,这场中国主持人与美国主流媒体进行的硬碰硬的正面交锋,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9月3日,刘欣应邀在美国纽约接受了美国主流媒体CNBC《华尔街直播室》栏目三位主持人约12分钟的访谈,这是刘欣继首次中美女主播跨洋对话后,第二次以嘉宾身份在美国主流媒体直播节目中发声。对话以美方问、中方答的形式,围绕事关两国切身利益的中美贸易战展开,涉及加征关税、谈判进程、知识产权保护、对消费市场和旅游业的影响等话题。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两个超级大国,CGTN和CNBC分别作为中美权威主流媒体,媒体代表发言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与明确的国家立场。刘欣的积极回应体现出中国媒体人参与国际对话的自信与能力,拓宽了广大国际受众的认知视野。
费尔克劳夫提出语篇分析方法的三个维度,即文本(text)、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和社会文化实践(sociocultural practice),认为“任何话语事件可被同时看作是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和一个社会文化实践的实例”。笔者将“CGTN主播刘欣受访CNBC”作为一个话语事件,以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框架,结合互文性理论,运用议题分解、语句拆分、意义解读、现实联系等手段,着重对刘欣的发言进行话语分析,探讨话语背后的身份建构与社会意义。
文本维度:语言特征分析
文本是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初级层次,是话语分析的基础和核心部分。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本质上是借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的过程,研究隐喻有利于理解词汇的表达策略。
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发展即旅行,旅行有出发点、计划、交通工具、目的地,要想顺利抵达需要克服困难。中美贸易战胜似一场博弈,好比一场曲折多变的旅行。刘欣多次强调中国严正声明的“绝不退缩”立场,明确最终目标是与美方达成和平协议,这需要美方的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中国取得发展的路径。“We have to upgrade, bring ourselves up on the supply chain, right be more innovated, develop our basic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so we can be stronger. These are the pain of development.”任何工程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充满挑战,中美关系发展应当以互信和尊重为基础和前提,彼此理解和接纳是初衷也是目标。“I think China is willing to engage anytime but it has to be mutually respectful. It has to be a mutually acceptable deal.”
冲突隐喻和围棋隐喻。围棋是一种策略型的两人棋类游戏,古时称为“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博弈如同下围棋。中美贸易战就像打太极,既有规则又要智慧。美主播认为贸易争端根源是中国强制美国公司进行技术和IP共享,质询中方是否准备让步,刘欣不卑不亢,以美中商会调查数据为反驳依据,同时站在美国企业的角度为观点提供支撑。“This is a very disputable point, because you see things that way.……actually 5 percent of American companies say they have been asked to transform technology and it was not some kind of forced technology transform. They would all have to agree to it, otherwise they dropped the deal.”正如棋局無定数,为防止创新成果被窃取,应该时刻警戒保护IP成果,刘欣强调问题关键在于美方是否愿意真诚信任中国。“The ball is not on the court of China here. It reall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is able to show sincerity and to show good faith that is really wants to have trade deal.”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态使用和情态系统,对文本分析和人际功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语态可能是表达者想凸显动作执行者的角色定位,强调事件责任的归因;被动语态的表达者可能想弱化动作执行者的旨意,转移责任甚至隐蔽归因。刘欣的回应多是主动语态,美国主播倾向于将美方置于被动。例如,认为是中国对美国公司强制共享致使贸易争端,“make concession”(妥协让步)暗指中方是争端主导者;美国“has warned”(警醒)中国不要采取强制措施,暗含霸权主义色彩;挑起中国人旅美话题,强化美国“受害者”身份。被动语态的使用削弱了主体行为的动作感和目的性,以实现某种意义的“主题化”(thematization)。
情态系统同样实现了语篇的人际功能。情态指正反两极之间的中间程度,情态的实现主要依赖情态助动词。情态词汇是系统而丰富的,韩礼德将情态助动词分为高、中、低三大类。笔者沿用此方法,将情态助动词分为三类研究。低等值情态助动词表示可能、也许,如can/could,may/ might;中等值情态助动词表示将、不得不、最好,如will/would,have/has to;高等值情态助动词表示必须、需要、应该,如must,need,should。
与国家政治话语相区分,新闻职业话语强调专业标准与行业规范,其话语风格表现为客观、平衡、多样信源与公众视角。本轮对话中,高倾向性、强立场的高值情态助动词的使用相对谨慎,体现个人风度,事关国家形象。面对美方主播的有意拷问,必要时使用高值情态动词表明中方捍卫正当权益的决心。国家电视台主播应当尽可能保持中立客观原则,中低值情态助动词拥有最大占比。预测趋势的will/would、预测举措的have/has to,表达对贸易战进程的期待,顺势提出应对措施,使规划有合理依据。对于不确定性和风险高的问题,使用猜测类情态动词may/might、can/could模糊表达观点。
话语实践维度:互文性研究
话语实践是三维分析框架的中间层次。费尔克劳夫将语言分析和互文性分析视为语篇分析的两种互补形式。有学者从读者和分析者的角度,把互文性分为“具体的”(specific)和“体裁的”(generic)两类。具体互文性指一个语篇中有具体来源的他人话语,以及不加标明引用他人话语而产生的互文关系。体裁互文性类似于费尔克劳夫的“构成互文性”,指的是在一个语篇中不同体裁、风格或语域的混合交融。互文性联结了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分析,探讨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语篇生产者和解释者如何有效使用习俗化实践(如体裁、话语、叙事等)的特定组合。
具体互文性:权威的消息来源与有力的事实论证。统一官方口径,表达中国立场。“We just want to send a very strong message as our guest said just now,……”权威的消息来源,用数据说话。“The latest statistics survey by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found that……”(中美商业委员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China is among all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highest world innovation index, an index made by WIPO, which is the UN IP agency, together with Cornell University.”一份由联合国知识产权机构与康奈尔大学共同制定的指数显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世界创新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谈及贸易战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刘欣表示“In terms of impact, I would say a little bit, similar to what is happening here. Yesterday, I was on the street, I was outside a supermarket, target for instance to find out (inside) the price and asked a couple of people how they feel, they mostly didnt feel so much yet.……Although I went to the China Town, the souvenir shops there, the Chinese grocery stores there, are feeling a bigger hit.”结合自身超市见闻,大部分美国人还未觉察贸易战给生活造成影响,但前往唐人街的纪念品店、杂货店,确实受到较大冲击。谈及旅游业,刘欣认为并非中国人不想前往美国,讲述自己在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时等候队伍之长超出预料。将高度抽象的意识形态问题具像化,通过个人亲身所见所感展开实例论证,撇清了含糊的政治边界议题,展现了中方积极正面的态度。
体裁互文性:反复与对比。修辞互文性属于体裁互文性的一种,表达者通过使用不同修辞实现体裁的互文,增添了表达的节奏感和艺术性。首先,高频重复使用表述能感染受众和加深主题。刘欣在回应中多次使用“deal”,分别为reach a deal、have a deal、dropped the deal、have trade deal、be a mutually acceptable deal、table a reasonable deal、result in a better deal、a big deal(重要的事),“deal”名词译为“交易、协定”,中美贸易战语境下是实现互利共赢(an arrangement for mutual advantage)。其次,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个表达体系中,形成对照和呼应。刘欣将当前中美态势比作球场对弈,指出球不在中方,取决于美国是否具有诚意和信任。“The ball is not on the court of China here. It really depend on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is able to show sincerity and to show good faith that is really wants to have trade deal.”劉欣还将中美消费市场状况进行对比,事实表明美国生产企业的不确定性更强,在贸易战中更加受创,中国消费者生活照常,国内消费市场依旧强劲,中国企业更具有弹性和适应力。
社会实践维度:社会背景与意义阐释
社会实践作为三维分析框架的最高层次。《话语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费尔克劳夫认为,话语和社会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就是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意识形态根深蒂固于社会实践中、渗透于话语实践过程中并隐含于文本的底层,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够实施辩证关系的灵魂,是一种维系权力关系的有效机制。中美媒体人的非官方话语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美局势与现实处境,同时又促进了刘欣个人和媒体机构的身份认同,向世界展示中国姿态和中国精神,塑造了一个勇于应对挑战、肩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刘欣作为CGTN主播,外形端庄得体、表达恰适有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专业媒体人的优秀素养,同时有助于提升CGTN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尊重并客观反映事实,提升话语可信度。开场以加征关税为先导,开宗明义指出美国此举有损双方利益,摆明中方立场即维护合法权益;面对中国强制美国企业技术共享的质疑,刘欣用权威数据说话,不回避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承认问题有助于赢得公信力;刘欣认为企业转移浪潮早已出现并属于正常经济现象,中国更注重自主创新力的提升;美国主播有意将矛头指向中国,刘欣通过“语言事实”消除偏见,批判美方非正当行为,诚恳希望与美方共商合理对策、共建友好关系,中美关系绝不是“零和博弈”的对峙游戏,而是追求双赢的长期共处。
促进国家身份建构和认同。语言建构国家身份的过程,不仅是国家间语言权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互动者之间的一种心理试探和相互适应的过程。抓住他国的心理特点,明确他国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表征事实,施加影响,才能实现交际目的。CGTN 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开办的国际媒体,语言国际化是眼光和思维国际化的前提。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政治立场的议题上,专业媒体人的话语应当始终保持着与国家政治话语的协调一致,非官方对官方的吸纳与平衡,是保证职业媒体人在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语舆论安全的大局面前作出正确表态的基础。面对美国主播带有攻击性的追问,刘欣在立场上前后一致、内部自洽,在态度上从容不迫、不怒不恼,打响了一场漂亮的舆论反击战,树立了一个直面挑战、肩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语
本研究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总体分析框架,以CGTN主播刘欣与美媒CNBC的对话文本语言为语料,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探讨话语、社会现实、身份的辩证关系。作为中美主流媒体主播,媒介代表在非官方外交场中扮演着跨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对话聚焦事关两国深切利益的热点问题,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上体现非官方外交的独特价值。通过对话语文本微观细节、中观形态、宏观视野的辩证分析,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专业媒体代表的角色与担当,同时,以本次成功的对外传播案例作为参照,在今后更好地运用话语策略进行观点表达与身份建构,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看待话语表达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实现更优质、更具有影响力的跨文化交际。(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1.辛斌,赖彦:《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修辞学》,2010(3)。
2.冯若谷,吴嘉莉:《议题与话语的弹性边界:对外传播中官方与非官方主体的联动策略》,《对外传播》,2019(8)。
3.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4.王泽霞,杨忠:《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話语研究》,2008(3)。
5.李莹:《语言建构国家身份的手段和原则》,《戏剧之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