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建设在舆情监测研判中的应用

2020-08-14 10:00由川雁
关键词:研判舆情流程

由川雁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量急速增加的网民对社会事件的普遍关注,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对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研究了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操作主体、服务对象、基本流程、关键环节和制度体系建设,为网络舆情的机制建设提供经验。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etizens who generally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ev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operation subject, service object, basic process, key links and institu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關键词】舆情监测;机制体系;应用

【Keywords】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mechanism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36-02

1 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用户广泛的网络时代,网络舆情工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在2018年底已接近60%,网民共计8.29亿人。相较过去而言,社会个体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平台上,能够更轻易地发表看法、表达意见[1]。当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最直接的体现,传播广、媒介多、速度快、瞬时全面爆发性强等移动互联网舆情特性,更考验舆情工作者的处理能力,也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网络舆情机制,特别是信息监测分析研判报送机制,从而增强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明确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操作主体和服务对象

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科学、有效运行需要关键要素的充分联动,这些要素包括操作主体和服务对象、基本工作流程、关键环节及其制度规范。

舆情信息要做到收集的广泛性、监测的实时性、分析的准确性、报送的针对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承担以上任务的机构和人员就是舆情信息监测报送的操作主体。这其中包括舆情分析师、各单位的舆情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等社会舆情研究机构。

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服务对象是党和政府等职能部门的相关决策人员,以及集体、各机构或组织、企业的相关决策人员,甚至个人。操作主体只有明确了服务对象,才能使舆情信息监测报送工作“围绕谁、为谁服务”这个主题进行,才能进一步增强各个网络舆情信息处理阶段相关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 确定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

舆情信息监测报送需要满足信息准确、监测及时、内容可靠、操作规范等要求,而这些要求需要依靠基本流程的顺利实现来保障。其基本流程包括:监测收集→分析研判→信息报送→信息反馈总结和保障激励制度,属于螺旋上升的闭环工作流程。

在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流程中,要注意监测、速度、研判、整理、报送五个关键环节。

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基础是建立在网络舆情的全面、准确搜集基础上的[3]。舆情监测和收集,需要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其中包括微博、微信,以及网站、论坛和社区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舆论平台也发生极大变化,从过去的论坛、博客转向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同时,之前以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视频、图片为主的新型传播方式。随着多种互联网媒介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民在网络上获取资源变得更为容易,且由于互联网监管难度很大,网民也能通过不同平台随意发表评论,甚至宣泄不满的情绪。网上的意见领袖在舆情监测和收集中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微博大V在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往往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4]。同时,大专以上的网民思维活跃、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要给予更多舆情监测关注。此外,网民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也是舆情监测和收集的重点。

舆情发生后,要抢抓舆情,把握舆情发生时间,在短时间内把有价值的内容甄别出来,并完成初期报告。是否能够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和发展是舆情研判的关键,同时,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群,所体现的民意也是不同的,因此,舆情研判要注意划分层次性。

在舆情整理过程中,要选取好角度,找到合理的舆情切入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整理舆情报告。舆情报送要严格遵守报送程序,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报送,舆情报告要准确、全面,要体现政治性、政策性和保密性,一定要做到不漏报、不误报、不迟报。

4 规范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的相关制度

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是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报送机制高速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

①建立舆情监测日常工作机制。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的舆情跟踪与搜集必不可少,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一方面能够为媒体态度、舆情走向的预判提供支持,为应对过往舆情话题的“翻新”提供充足的资料信息;另一方面还能为舆情应对的传播方案设计、媒体信息发布提供足够的资料和数据支持。同时,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人工+技术”的24小时舆情监控值班制度,对重点工程、重点对象、重点领域、敏感时间等舆情和可能发生的重点舆情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为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理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同时,定期撰写编发舆情工作报告和相关简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時,积累素材案例,为决策提供参考。

②建立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研判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网络舆情相关信息的收集、筛选、甄别、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舆情分析研判可运用各类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如搜索引擎、监测工具、图表报告、数据抓取平台等,将其作为技术保障。采用人工浏览法、关键词搜索法等多种网络舆情研判方法,在分析研判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在研判网络舆情过程中,可将关注度、炒作点、现场感、建设性、类比性作为研判网络舆情的依据。舆情研判要分层次、分层级,综合考虑相关维度、相关角度、相关领域,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并执行日汇总、周分析、月总结和重大舆情专题研判等舆情工作方法。

③建立舆情报送与反馈机制。首先,要建立舆情报送的工作网和流程体系,要明确舆情分析师、舆情报送员、具体分管领导、上级领导,以及负责舆情的组织机构。其次,明确报送流程和报送方式,要确定不同程度网络舆情需要向上级报送的相应层级,明确报告时间,报送过程中严格进行签字签审,做到舆情处理有痕迹。报送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书面报告、电子化报告(如内部信息化办公系统、邮箱、即时通讯工具等),以及在线通讯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报送过程务必要有记录、有记载,这样可以明确多方的责任。再次,要有统一、标准的报告格式,包括封面、标题、字号、监测日期、报告人等。同时,要掌握舆情报送的几个原则,即一事一报、急事急报、重大舆情双报告。最后,要做好舆情报送后的及时反馈和批示意见的执行落实。

④建立舆情信息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范畴需要包含信息监测报送工作的目标职责和完成情况,使舆情工作人员有管理、有压力。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表扬,做到考核激励双结合。此外,定期对舆情工作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舆情队伍的业务能力,促进舆情工作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舆情处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提高技术工具的使用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每一位党政干部、决策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舆情回应与引导的意识和能力。

5 结论

当今,网络舆论影响的愈加凸显对网络舆情应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报送机制愈发具有现实意义。信息监测报送机制需要明确操作主体和服务对象,保障基本流程的顺利实现,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完善并规范包括日常工作机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舆情报送与反馈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的体系建设,在制度建设上为实现应对有效、反应快速、研判精准的舆情应对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Urban J,Bulkow K.Tracing Public Opinion Online An Example of Use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100):108-126.

【2】邢梦婷,王曰芬.国内外社会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1):139-144.

【3】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4-107.

【4】Han Yaming,Fan Xiaomeng.A Study on the Governments Governance of Microblog Public Opinions in Emergencie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9(4):394-397.

猜你喜欢
研判舆情流程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舆情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