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产业升级,构建高端物流装备制造领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2020-08-14 10:00程晨李鲲刘葆林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产业升级创新驱动

程晨 李鲲 刘葆林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统领,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与高校、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高端物流装备制造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is the strategic suppo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economic system. Sticking to innovation driven b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novation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hui Y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has been guided by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dhering to market-oriented,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jointly building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hat integrat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gh-end logistic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

【Keywords】Innovation-driven; industrial upgrad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20)06-0120-0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愈发重要。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战略任务。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通过内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级,如何转变创新模式,在高校、政府、科研机构不同主体间形成知识、技术的动态互动机制,对于基于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创新驱动和创新协同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企业创新驱动的定位和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 理论基础

创新驱动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之一,当国家处于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不再依赖于生产要素,而是体现在日趋紧密的产业联系,国际市场的差异化产业竞争、垂直深化的产业集群和日趋国际化的服务业。宏观层面,国家创新驱动的任务是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微观层面,企业创新的任务是面向产业需求,强调企业的内部创新,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在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创新驱动呈现新的内涵和特征,一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主体的内部或者存在明显的组织边界,各主体以跨学科、应用为导向,参与的主体互相影响、协同式地参与知识生产和创新,在知识资本化这一新的科学范式下,政府、高校、企业、公众社会之间突破组织壁垒,以应用为导向,协同开展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实现“1+1>2”协同创新效应,共同构建以知识生产为本质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不同主体间协同动力机制呈现模糊化、非线性化的特征,政府、企业、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以三螺旋的形式共同参与知识的生产,每个主体之间呈现相互作用、递归演进的动态非线性过程,螺旋内部不断重构创新,螺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进化。由于政府、高校、企业、公众社会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自组织的多主体的复杂网络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动态平衡型和系统演化性的特征,很难确定各主体的边界范围,因此,探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机制首先要找准各创新主体的定位和需求。企业实现创新驱动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此来实现长期依靠生产要素转向创新要素和技术要素,从规模经济的压缩生产成本转向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该阶段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市场需求侧,企业在创新驱动的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通过构建多主体的开放性创新环境,创新资源的获取与使用成本将由多方承担,企业的创新成本与风险外化和转移到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因此,在新的创新范式下,企业充分发挥管理协同倍增原理,通过内部要素的任务分工与系统耦合达到控制成本、转移风险、提高收益的目标。

3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结合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需求,加快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和助推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手段。结合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探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推动以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3.1 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研发投入占比是体现科创类企业科创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3年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0%。此外,贯彻落实《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安徽省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保证政府科技投入落实到位,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用到实处,近3年公司共获政府各类科研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高质量地完成了合肥市仓储分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安徽省新产品鉴定等项目的验收和绩效评估。

3.2 加强企业的研发体系创新,打通科技创新生态链

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创新,构建以用户需求和产品创新为驱动的研发管理体系,将研发有机地嵌入企业价值链条中,优化创新环境,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实践、实验室研究、持续跟踪并优化升级的科技创新生态链。近3年来,公司进一步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立足服务于“三重一创”建设,申报成立了合肥市仓储分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组建以来,已完成环形交叉带分拣系统、直线交叉带分拣系统、往复式交叉带分拣系统、转盘式交叉带分拣系统、密集型仓储系统、智能拣选系统、智能搬运系统等柔性仓储分拣平台的开发,攻克了仓储分拣单元轻量化设计、多源传感协同控制、复杂工况下高速精准控制等技术难题,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资源和支撑,成为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的研究开发平台。

3.3 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研发力度

近年来,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技术装备,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提升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公司研发的 “DFW-12009T型电商用往复式智能分拣系统”和“ETOWN-9901型环形交叉带分拣输送设备”分别获2017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2018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凤凰网在2018年10月发表“勇立潮头敢为先一一通2018年度再获‘首台套项目认定”文章报道,报道指出:ETOWN-9901型环形交叉带分拣输送设备最高分拣速度可达11500件/h,分拣动作轻柔、长时间高速分拣、降噪能力强、系统适配性强、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可定制,广泛适用于快递、电商、鞋服、图书、医药、烟草、商超供应链等行业。有效填补了自动分拣产品的国内空白,对智慧物流装备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品可带动自动化分拣行业的进步,推动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

3.4 强化多创新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联合、开放、流动、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加强与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交互、技术开发、应用创新,形成定期沟通机制,开展技术交流会、技术研讨会、科技成果转化会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促进行业交流。不断深入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等地方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融合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參考文献】

【1】黄瑶,王铭.“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1):69-75.

【2】夏伟,肖坤,李夏菁.协同创新引领高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和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130-134.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产业升级创新驱动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