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关键词】失眠;中医疗法;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42-01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多由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导致心神不宁、阳不入阴引起,故临床常以宁心安神和引阳入阴为治则,用中药方剂和針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治组和内外合治组,每组各35例。
1.2治疗方法
中药内治组以酸枣仁、茯苓、甘草、川芎和知母等中药组配宁心安神方,并随症加减,尿频尿急者酌加芡实、金樱子和菟丝子;高血压者酌加夏枯草、白蒺藜和桑白皮;颈僵头晕者酌加葛根;心悸者酌加苦参和淮小麦;胃胀者酌加白术;咽痛者酌加黄芩和焦山栀,300ml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二次饭后口服[1]。内外合治组在中药内治组的基础之上,让患者取仰卧位,用经过消毒的不锈钢头针和体针刺入其穴位,以神门、四神聪、百会和神庭为主穴,心悸者配心俞和内关,偏头痛者配太阳和头维,颈椎病者配肩井和风池,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用点、揉法对头部的印堂、鱼腰、攒竹、百会和角孙等穴进行按摩,每穴各1min;用抹法、一指禅法扫散透颞侧,用按拿法按摩肩井穴,各10min;顺时针按摩腹部8min,重点按揉中脘、关元和气海等穴[2]。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失眠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
1.4评定方法
中医方面,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对晨起困倦、多梦易醒和入睡困难等主症进行评估,根据其有无和轻重程度记为0~3分;西医方面,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从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和效率、睡眠和入睡时间等方面评估失眠程度,总分21分,二者评分均与睡眠质量呈反比。失眠程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以5分、10分和15分为界,分为重、中、轻、无四个等级,评分与失眠程度呈正比。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失眠程度
中药内治组和内外合治组的35例失眠患者中,分别有29例(82.86%)和35例(100.00%)治疗后轻中度失眠或睡眠正常,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失眠程度比较[N(%)]
2.2睡眠指标
中药内治组和内外合治组的35例失眠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主症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指标比较(-x±s,分)
由表1可见,内外合治组患者治疗后的非重度失眠率明显高于中药内治组患者(P<0.05),说明中医内外合治法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宁心安神中药方剂具有宁心、养肝、安神之效,可针对性消除肝血不足、心神不宁等造成失眠的病理基础;针灸和推拿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可调和阴阳,引阳气入阴,促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二者联用,标本兼治。由表2可见,内外合治组患者治疗后的中西医睡眠指标均明显优于中药内治组患者(P<0.05),说明中医内外合治法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宁心安神中药方剂随症加减,可在根除失眠病因的基础之上调畅气血,避免伴随症状影响睡眠;针灸随症配穴和头腹按摩可在引导睡眠的基础之上调和脾胃,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二者联用,可有效消除睡眠障碍。
总之,在失眠的中医治疗中联合应用宁心安神中药方剂和针灸、推拿按摩,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在引导睡眠的同时消除睡眠障碍,进而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标本兼治和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周光进,贾宁,杨嘉恩.宁心安神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失眠患者对其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3):302-303.
王燕,杨双,李晓娣.宁心安神中药组方联合针灸推拿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06):85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