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炜 袁巧巧 杨杰
【摘 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常规脑梗死)与观察组(n=14,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h、24h及7d,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7.14%)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并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66-01
脑梗死属于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也称为缺血性卒中,因脑补血液供给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严重[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关键。本次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8:6,年龄51~78岁,平均(64.3±2.5)岁,梗死时间30min~4h,平均(2.4±0.7)h;观察组中,男:女=9:5,年龄52~79岁,平均(64.8±2.3)岁,梗死时间40min~5h,平均(2.5±0.6)h。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患者300mg初始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治疗,1次/d,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可逐渐减少剂量至100mg/d。对伴脑水肿的患者,给予1g/kg甘露醇注射液(生产企业: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865)静脉滴注。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从患者入院开始,立即联系主治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简单评估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然后实施溶栓治疗。先给予患者0.9mg/kg阿替普酶(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020034)10%药物剂量静脉注射,然后小剂量静脉泵注剩余90%药物,60min内注射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分进行对比,评分区间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对两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结果
2.1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h、24h及7d,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
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14%(1/14);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炎,发生率为21.43%(3/1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6,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臨床中比较常见,发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对患者生命有直接威胁。发病后患者主要以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表现为主,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均可能诱发该病,症状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等情况,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威胁[2]。
临床中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时,目的是尽早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但以往研究中,仅3~5%的患者发病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多数患者溶栓治疗时机错过,导致治疗效果下降[3]。急诊绿色通道的开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尽快接受溶栓治疗提供了保证,可使患者就诊、用药时间大幅缩短,发病后得到及时救治。在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属于常用溶栓药物,在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较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结合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对纤溶酶原进行激活,加速纤溶酶生成,使患者梗死部位尽快通畅。此外,阿替普酶选择性交高,对患者其它部位链激酶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在溶栓治疗中可显著减少出血风险,溶栓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实施,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显著(P<0.05),提示阿替普酶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溶栓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丽灵,马青峰.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12):628-632.
[2] 叶静,姜爱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12):1509-1513.
[3] 朱云波,李佳佳,刘伟, 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084-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