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评析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5-2020/5,随机取100例,分为使用常規手术的对照组(n=50)与使用微血管减压术的观察组(n=50),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症状缓解用时与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患者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使用微血管减压术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优于使用常规手术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用时短(P<0.05),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少(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时,使用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0061-02
属于临床神经疼痛疾病之一的三叉神经痛是因患者三叉神经进入患者桥脑入脑段后遭受小脑角部位的异常血管压迫导致患者面部出现不典型疼痛综合症[1]。该病症属于神经脱髓鞘病变,可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有差异。本文探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在2017/5-2020/5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并分为人数各为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排除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排除具有先天性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过敏、肿瘤或传染病的患者,排除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对手术治疗方式不认可的患者。观察组年龄平均(47.3±3.3)岁,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平均(48.8±3.5)岁,男21例,女29例。资料经比对认为能够用于研究(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常规对症用药治疗后给予观察组微血管减压术[2]。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将患者硬脑膜剪开并释放脑脊液减轻患者脑压后,等患者小脑半球塌陷一定程度后使用显微镜对患者小脑脑桥角进行观察并将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进行松解,探查进入神经根进入脑干区程度,观察小脑上动脉及静脉等相关血管病使用棉垫将相关血管或神经进行固定,然后对影响到三叉神经的细小蛛网膜束进行松解,将血管完全松解后探查周围蛛网膜对神经的牵拉与压迫后,行止血和清理操作,避免出现黏连等。给予对照组切断术治疗。对患者麻醉后在显微镜下探查患者三叉神经是否被粗大静脉压迫,如存在相关情况,将患者静脉与脑干间的蛛网膜系带剪开,根据患者静脉压迫程度考虑使用包括远离、隔离或悬吊减压等方式进行静脉游离,必要时使用电凝方式将其剪断,然后在显微镜帮助下,在三叉神经根外侧1/4处左右进行锐性切除断操作,避免对患者血管及神经造成较大损伤,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行同观察组一致的护理。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疗效评价[3]:使用Taha评估标准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
1.3.2疼痛评价:治疗前后用十分制VAS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低代表疼痛感低。记录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用时。
1.3.3不良反应评价:如头晕头疼、恶心呕吐、面部麻木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处理相关资料,用( ±S)或(n,%)表示,行t或X2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疗效评价
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手术获得的手术优良率有差异,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总优良率高达96.0%(48/50)好于使用常规手术的对照组的80.0%(40/50)的优良率,差异显著(X2=6.0606,P=0.0138)。
2.2治疗前后VAS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25±1.22)d和(6.25±2.03)d,差异显著(t=8.9568,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有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率
术后观察组出现面部麻木的有1人,头疼2人,恶心1人;对照组出现面部麻木、头疼及恶心的分别为5人,3人和3人。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00%和22.00%,差异显著(P=0.0499,X2=3.8431)。
3. 讨论
研究认为三叉神经痛与患者脑部血管受到压迫有较大关系,这是因为三叉神经进入脑干段的移动带鞘膜不完整会对周围血管的挤压过程产生较高的敏感度,神经元因此产生异味冲动而造成剧烈疼痛。除静脉压迫外,蛛网膜肥厚或出现黏连等也是造成三叉神经疼痛的原因。采用属于显微神经外科的微血管减压术能有效消除患者疼痛感觉,患者疼痛症状能够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且观察组出现头疼、恶心及面部麻木的人数较少。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头疼等不良反应主要与手术过程对患者脑部造成影响,颅内压过低或过高导致。出现面部麻醉等不良反应则是三叉神经根切术的弊端之一,而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则可有效避免这个问题。结果表明,给予三叉神经痛患者属于微血管减压术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可取得高手术优良率(P<0.05);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疼痛感觉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叉神经痛患者运痛感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症状缓解用时短(P<0.05)且不良反应率低(P<0.05)。表明对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痛感显著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燃.观察和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83-84.
[2] 王西增.不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10(017):87.
[3] 李全友.三叉神经痛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首都医药,2019,013(006):45.
作者简介
凌南(1988-)男,汉,江苏徐州,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脑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