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伟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内容源于生活,只有将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融合,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最大价值。所以,在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回归生活、走进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根本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35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各类素材的集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一、借助生活素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没有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后续教学活动学生就更难以融入,更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将课堂导入工作做好。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都是直奔主题,语言比较僵硬,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调整,教师在导入所学新课内容时,不必直接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导入,可以用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来导入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从教学理念的生活化逐步延伸到教学全过程的生活化,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导入新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为文本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走神。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融入学习活动中,甚至会脱离学习状态,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在该种环境下,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只能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来,长时间下去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往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知识的讲述者、指导者,帮助学生搭建起生活和学科知识学习间的桥梁,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化案例等的引入,让整个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物事件、故事等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街道上的小伙伴的追逐打闹,保洁工人忙碌的背影,小组活动中成员的相互合作,家庭中父母辛苦劳作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事件引入所学内容。根据各种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扮演相应的角色,将生活中普遍会出现的矛盾冲突问题、温馨画面、感人瞬间等呈现出来。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如何化解和修复友情危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与朋友、家人相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缺點也会被暴露出来,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引入生活情境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可以学会处理朋友间矛盾的方法,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改正自身的不足,相互尊重、理解,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学会拒绝。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构建生活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如有三个小伙伴说好周末去游玩,但是对周围环境不太了解,两个人只有一个人带了水,在路途中瓶盖不知什么原因弄丢了,浪费了半瓶水。伙伴A说道:“怎么办啊,只剩下半瓶水了!”伙伴B却说道:“还好,还好,还有半瓶水呢。”如果是你,你更乐意和谁做朋友呢?相信大多数会选择伙伴B,究其原因是伙伴B心态乐观,时时刻刻给他人满满的正能量。通过生活故事情景的构建,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然后基于此基础上再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学习付诸实践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购物消费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购物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有些是用质量不达标的劣质产品,有些是不公平交易,虚假宣传,让消费者花费高额资金去购买假货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购物消费收集素材,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消费的过程中因商品及服务方面的缺陷给自身造成的损失、伤害等应如何维权。让学生知道当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与商家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协议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向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寻求帮助等,让学生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更深,使他们的维权意识变得更加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学实践、地点及内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学科的教学很难实现最终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是如此。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是规范和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标准,而不是在某个固定地点、时间段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其变成一种自然现象,教师要拓展教学范围,知识的讲述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或者是有效的教材资源,还要重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讲述延伸到课外,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开展《服务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保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讲解,使学生自主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组成小组对学校公共设施的损坏程度进行调查,且通过小组协商制订出维护计划。
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的实践带领学生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革命纪念碑等,还可将维护公共秩序作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自愿参与维护秩序的公益活动,如做交通志愿者,在十字路口处指挥与劝告人们安全通行,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得到启发,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融入时政热点教学内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时政热点与人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关注时政热点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融入时政教学内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法治是很重要的内容。法治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成为一个遵守法规道德的公民。在对这部分内容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对法治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违背法律道德,要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问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积极寻找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融合点,精心设计目标明确、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拉近学生与所学文本知识的距离,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违法要受法律处罚》的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完教材案例后,适时引入当下较为热门的话题。关于一些热议的话题,教师可在教学前引入相关的新闻进行阐述,这样既能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学生掌握新的法律知识,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形成。
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融入信息化要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脑等设备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必备工具。借助网络平台,学生能够获取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这在无形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同时,网上的信息很繁杂,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事例屡见不鲜,还有一些直播平台,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被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融入信息化的要素,教會学生如何辨别真假信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此外,教师还要去了解网络发展的趋势,根据网上点击量最高的信息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些软件等,了解学生的个人动态及需求,并结合这些内容去分析对学生成长有影响的因素,引导他们去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六、结语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也是让学生产生主观认识的重要因素,开展生活化德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初中教学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建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方法,要融入生活化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等,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学版),2018(3).
[2]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3]徐万丽.生命教育,道德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8(40).
[4]黄怡.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