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对策研究

2020-08-13 07:19刘琪文
卷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

刘琪文

摘 要:对于公共图书馆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形势改革的趋势,本文以钦州市图书馆改革为例,具体分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特点,从而为基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提供相关的建议与对策。通过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用户以及专业人士的具体全方位的参与,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效能

1 引言

2019年,钦州市图书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等方面发力,在各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进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2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特点

1)创新体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际上是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架构的制度改革,在这个管理框架下运行的公共图书馆需要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在章程的要求下,理事会与管理层公共制定管理机制,决策部署需要互相监督。如钦州市图书馆在制定章程的同时,相继出台理事会、监事会、党委会等相关议事规则;同时,图书馆对相关业务、各部门职位所管内容与职权等清单进行公示,确保改革中各方职权行使明确。创新机制的运行主要是希望通过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机构,从而确保公共设施为民提供均等化的权益,通过以管理章程的确立,实现制度的运行,确保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规范运行,此外,对于国家管理公共设施的改革也是一种创新型的尝试。

2)公开组建程序。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要求对于参与改革的公共图书馆在处理事情过程中,所经过的程序和提出的决议必须要公开透明,如章程的制定、理事确定人选等内容都应该根据要求进行细节的披露和内容的公示,从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针对公示内容积极的接受公众的意见,对于相关质疑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积极的改正,从而确保所形成的方案,能够得到普遍社会大众的认可。钦州市图书馆首届理事会成员组成包括社会各种成员,社会公众代表8名。其中读者代表2名、业界专家代表1名、教育界代表1名,其他代表4名。由举办单位面向社会征选,进行审核聘任。

3)规范运行机制。通过改革后的公共图书馆,将会按照改革的要求确立各种规范的运行机制,如:理事会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和工作内容报告等多项制度规范。钦州市图书馆改革过程中召开相关会议确定资产的管理和财务制度,同时公示有关本馆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决策、本馆管理情况及重要人事任免、民主评价等事宜;领导班子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人事、福利、职称、年度考核、学习深造及其他职工密切关注的事项。在建立规范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参与改革的图书馆均能够通过民主的监督进行决策管理,通过管理理事的互相监督和交流总结管理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够对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机制运行的咨询,在初步探索中总结出有效的运行机制。

3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对策

1)改革图书馆组织结构。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其组织结构,确保在制度层面上对其公共图书馆运行的保证,确立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成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试点办公室,公开制定图书馆章程(草案)并且公布《图书馆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确保组织机构能够充分接受社会的监督,政府、图书馆与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协同对图书馆的治理,实现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此外,对于组织结构构成成员需要积极引进相关新形势下形成的理论,赴浙江温州市、广西百色市等先进地区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学习调研。

2)强化信息素养教育。推進图书馆改革,除了要保证组织结构形成公开透明、吸取社会先进力量,同时还需要实现图书馆人员和用户双方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运行的图书馆既能够在实体图书馆内进行读书活动、借阅图书、咨询服务等还可以实现线上24小时的全面查询、读书、浏览等随时的多种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内容从文献查找变为知识性的引导。这需要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灵活的掌握,从而能够确保用户在线上与线下都能进行知识的查找,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线下线上整合模式使得读书服务更加多元化,两种图书馆模式的结合,使得读书服务的渠道得到了有力地拓展,读书服务从实体馆延伸至虚拟空间。所以,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双向性的培训,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和知识拓展,提高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此外,为了提升读者信息素养,适应图书馆的改革,还需要加强对用户读者的培训,通过讲座、视频公布、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用户参与信息化教育的积极性。

3)引入评价监督机制。新推出的《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图书馆必须要建立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并定期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水平进行全面考核”这就为引入评价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一方面需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管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职工员工还是社会公众、读者用户等都应该作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评价主体,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政府内部的图书馆定级评星。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形成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要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的提升为目标,尤其是对图书馆运行、管理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效果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评价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性,关注时代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等发展要素,并应尽可能挖掘图书馆管理的优势从多角度地的去评价,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引入监督评价机制,将对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估进行制度化、常态化,还需要形成多样化评价形式。发挥评价的促进改革的功能,建立公众评级基础。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推进图书馆的多角度的改革。通过确立征集制度,进行不定时的网上意见征集、问卷调查、用户意见反馈等调动公众对监督评价机制的参与,发挥公众用户的主体地位,参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从而实现用户合理信息需求的满足,加快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4)增进社会力量参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下的公共图书馆改革,使得图书馆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具体来说,就是增加社会力量对于图书馆管理的参与,从最初的一元管理变为全面的社会各阶层的参与性共同治理结构。一方面理事会管理层将公开吸收社会各界的有能力的人士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另一方面选用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公开竞岗应聘,使得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治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同时机构改革,使得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权逐步转向社会上的各种专业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推进实现社会化运营。此外,对于图书馆的运行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和考核,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全面的提升,最大实现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菊秋芳.基于法人治理结构的西部民族地区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86-90.

[2]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2):1-6.

[3]肖容梅.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1-12.

[4]陈顺忠.国内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工作现状研究——重点基于公共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6(11):14-20.

猜你喜欢
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