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2020-08-13 06:50潘广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产教结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潘广婷

摘 要:校企深度融合,产教协同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与企业应该在师资培养、教学内容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充分保障,拓展合作内容,构建长效机制,保证产教融合能够顺利、规范地开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 产教结合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也是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重大改革任务,为当前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而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了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传统发展优势正在弱化,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突出这个发展瓶颈的关健就是从“关门办学”向“合作办学”的重大转变,形成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载体的一种人才培养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已经在合作深度方面展开有效、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产教融合存在问题分析

1.产教融合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

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不明确,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缺乏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结构、功能、体制以及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双方无法借助“自由恋爱”手段达到有效、无缝合作,社会企业缺乏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动力[1]。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仅仅通过顶岗实习、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方式进行,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不系统,学校对校企合作准备不足,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一些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意识以及观念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于校企合作的定位仅仅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结果方面,即学生就业环节合作。

2.企业缺乏参与教育活动的动力

以企业角度分析,企业需要将自身经营与生产作为主要任务,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人才培养属于学校的任务,与自己没有关系,不必要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这些企业并未对校企合作的作用进行正确认识,在资源共享、人资质量、人资数量等方面缺少关注,导致企业难以扩大规模、扩大经营,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3.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大多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机制、培养目标、人才评价、课程开发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教学上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在企业生产岗位上的专业应用能力不强,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双师型“青年教师引进渠道单一,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学校教师引进的主要渠道,而普通高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这些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略显不足,难以满足实践、实验以及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无法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以及其他应用型科研工作,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严重不符。职业学校通常强调教研以及理论教学等方面工作,对于青年教師实践技能培养不够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体系与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青年教师在实践、进修以及培训方面的机会较少,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仅仅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2]。

二、校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考与策略

1.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首先,借助多方合作力量推动校企合作机制平稳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积极参与,经各方协商制定可行性合作章程,并合理确定各方权责义务,确保校企合作机制长效运行。其次,大范围推广合作办学模式。校企融合的目的之一,即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便为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此期间,为校企提供互动机会,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基地、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结合等措施落实合作办学模式。最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科研活动,借助学校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等。尤为关键的是,职业学校领导者动态观察企业用人需求,将校内潜在资源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以此满足企业优秀人才供应需求。当校内人才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后,企业会竭诚为教育教学工作助力,这对校企长期合作有积极影响。

2.推动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对接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

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此项工作具有长时性、复杂性、系统性特点,要想顺利、有效完成人才对接任务,势必要从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合理调整、实训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确保产教各个环节无缝对接。要想真正优化产教融合效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为产教融合机制有效运用做足充分准备。下文具体从课程标准、校企文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四方面详尽阐述:

(1)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

① 紧贴生产发展设置专业

职业学校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为缩短这一教学目标实现时间,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据此设置课程标准,确保校内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根据市场用人需求细化职业标准,从岗位、技术、用人趋势等方面进行专业设置。由于用人需求动态变化,所以课程标准应随之改变,这是迎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应考虑产业转型、产业升级这一内容,以便明确专业建设方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具体来说,面向农业、医药行业、交通运输业、智能产业等提供专项人才,确保新兴产业发展得到人才支持,这对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客观分析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专业发展间的关系,以便为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提供思路,取得社会专业发展的理想效果。在此期间,积极拓展家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在专业中融入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元素,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3]。

② 紧贴工作岗位开设课程

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校中专业规划和教材开发以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加速企业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朝向企业真实生产环节入手,形成任务型的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还需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大环境来不断完善调整 内部的产学结构体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合理编写应用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的双重改革。

③ 紧贴职业需求改进教学

积极探索与企业之间零距离的教学合作模式,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探究,校企双方特别是要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费活动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理念和思路,要建立健全完善系统的教学资源库,搭建贡献共享平台和相关交易机制,以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改进教学手段,加速网络空间和学习的推进。

(2)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

加强校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共进,逐步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育人机制。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技能专长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行动计划,抓技能练兵、抓素质比拼、抓社团活动,使得校企合作文化能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校企合作有序开展,还要引导学生培育企业员工做到团结合作,注重竞争和交流,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秀文化价值利理念,还要接受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熏陶。真正形成良好职业素养。还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到职业教育始终,开展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活动,聘请专业人士前来授课,充实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行业工作的感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素养。

(3)实训环境对接职场环境,建设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中校企机制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还要设立如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地点,在校内设立企业工作地点,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空间,真正形成共建共享类型的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教学场地校园化的氛围,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训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实训练习,让学生能够快速熟悉习惯未来工作模式和环境,并尽早适应。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式,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为学生后续参与职业工作提供必要训练和学习,帮助学生不断形成系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还要将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推广到应用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符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制度,加速推进实训实习规范化的发展,在工厂生产实习过程中,还要适时完成生产任务,要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合作共管,共同建设方式强化管理,注重教学与未来工作实训相结合,形成学生员工一体化发展。

3.实施“双导师制”,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双师型“青年教师培训研发基地,培养理论与实践双精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一是请进来教。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双师型“青年教师引进渠道,有计划地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聘请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企业教师库。发挥企业教师的作用,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培养,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由校内导师指导,实践技能、实践环节由聘请自校外的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指导,组织校内青年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通过开展听课观摩、教学展示研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教研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强化“双师型“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双师型“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二是送出去学。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并形成长效机制,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运行机制,熟悉行业运作模式、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掌握行业业务规范、企业生产技术,获取实践经验。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革新,通过研发项目,使得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所处的发展新阶段是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国和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健一招;产教融合最终要把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实现标准对接、环境对接、文化对接,师资对接,使产业与学校相互促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而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頸,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睿,杜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22-24.

[2]王志强.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3.

[3]陈珊.深化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调研研究——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01):102-103.

猜你喜欢
产教结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产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