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妤
摘 要:幼儿在相互接触与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冲突现象,这种情况在游戏活动中及其容易出现。如何正确处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担当,当好旁观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小朋友冲突教育时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幼儿们在一次次的冲突化解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相处、化解冲突和相互合作的技巧。也使教师自己真正成为幼儿的人生导师,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幼儿冲突 解决 角色 思考
引言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解决冲突与应对冲突的思路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幼儿在发生冲突时,幼儿园教师在化解幼儿冲突的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我们广大一线幼儿园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1]
一、作为观察者的幼儿园教师
1.给自己留足耐心观察的时间
在幼儿发生冲突时,不要急于马上去制止。教师可以先观察事情的发展,先让幼儿自己面对与处理,从而留给自己观察与思考的时间。[2]
首先,教师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了解,冲突为什么会发生?(了解清楚冲突发生的起因很重要)为后续必要的调节和指导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在这段时间可以观察冲突双方的各种表现。小朋友的态度、思维、语言以及肢体动作等,以及他们自己化解矛盾采取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平时教育工作的生动实例,可以作为在调解或者冲突以后对小朋友进行批评和表扬的根据,是教育的活生生的资料。如果一冲突就去制止,也许就丧失了许多珍贵的教育原始素材。[3]
还有,教师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如何处理眼前“事件”,怎么定性?批评谁?鼓励谁?表扬谁的哪一方面?要在这段时间内形成一个“方案”。凡事预则立。从这一点上来讲,给自己留足观察的时间也是必要的。
2.给幼儿提供自主解决的机会
事实上,大多数的幼儿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化解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但是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成年人,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片面地认为幼儿的年纪过小,还不具备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看到幼儿发生冲突时,第一时间就冲上去化解矛盾,不给幼儿任何自我发挥的机会,而实际上幼儿处理冲突事件的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有研究学者曾做过类似研究:让幼儿在幼儿园里自由地玩耍,教师在一旁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大人在场时,三到四岁的儿童协商、妥协以及和解策略的运用比有大人在场时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有大人在场时,幼儿通常会寻求大人的帮助,而不是选择独立解决问题。
从成长理论分析,其实每一次冲突对幼儿来讲也是一次成长的经经历,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看到幼儿发生冲突时,应该尽量留给幼儿一些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二、作为指导者的幼儿园教师
1.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幼儿毕竟年龄尚小,不可能每次都是自己解决。因此当幼儿无法解决冲突问题时,或者是使用的解决方法失败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幼儿一些指导。
一是鼓励他们尝试思考其他的解决办法,或者是给幼儿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告诉他们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结果。
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因为玩“七巧板”游戏时要借另一位小朋友的一块“三角形”块与另一位小朋友起了冲突。一方要“拿”,一方不给,结果就“打架”了。没有形成自己解决冲突的结果。而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在我把他们劝开以后。我把两个小朋友叫到面前。跟他们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我对要借“七巧板”的小朋友说:“借东西一定要跟对方打招呼,而且要有礼貌。你不跟他说,就去拿,对方肯定有意见。”然后我又对另一个小朋友说:“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看到人家有困难要伸出友爱之手,这样以后人家也会帮你忙。”在进行指导之后,我让他们按照我说的“演练一遍”。结果要借的小朋友顺利借到了“七巧板”。一场冲突顺利解决了。[4]
二是就个别予以指导。由于幼儿的年龄以及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导致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给予那些在交际能力上表现的比较差的幼儿一些适当的帮助,性格内向的儿童在面对冲突问题时,往往会没有信心,而这时就是需要教师发挥作用,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冲突问题时,一定不要站在批判者的角度去评论事情的对错,不要代替幼兒的思路。成年人的经验是代替不了幼儿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只有让幼儿自己亲自经历了之后,幼儿才能够从这个事件处理过程中获得经验,才能完成自我能力的积累。
2.在指导解决冲突时,把握问题的重点
幼儿园教师指导作用发挥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思考能力。要启发幼儿如何去思考:刚才为什么起冲突,我刚才的态度好不好,方法对不对等,这样就能实现在不断地冲突中幼儿很快成长的目的。
具体而言,要想使这一目的得到实现,首先教师要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冲突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度地了解,指导幼儿解决冲突问题的思路,通过问题解决思路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幼儿之间和谐相处的意识。因此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解决冲突问题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解决冲突问题的过程来指导幼儿养成良好一个良好的交友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才是解决幼儿冲突的最终目的。
三、作为教育者的幼儿园教师
1.发展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
幼儿在社交过程中,通常都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他人的需求与感受,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这种积极情感的培养。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行为,这是一个十分好的品质,同时这也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交能力与良好品质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幼儿,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的作用,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的情感和意愿,改变幼儿的这一认知错误,减少幼儿交往冲突事件的发生频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动画片或者是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探讨,让幼儿们说一说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与他人交流,相互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育人相处的方式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2.進行幼儿利他意识的培养
发展幼儿乐于助人、无私慷慨,与他人分享物品,团结合作的意识,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非常有利,因此作为教育者,幼儿教师一定要非常注重“利他意识”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而言十分有利,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一来幼儿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就能更加的友善,不容易发生冲突。
从教育方法而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常可采取榜样示范、移情训练、正强化、合作性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和培养。
另外,言传身教,幼儿园教师的榜样行为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最佳对象。通过引导幼儿对榜样进行模仿、学习,建立良好行为。对幼儿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和巩固其良好行为。
3.开展幼儿交往技能的训练
交往技能是建立良好相处氛围、合作关系的必要能力。冲突时直接发生交往的机会,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牢牢把握这种时机,对幼儿进行交往技能的训练。
就技能而言,包括用正确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想法,学习协商、等待、轮流、放弃、谦让、遵守规则等。
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冲突解决结果。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设计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掌握。
比如,情景训练和角色扮演是直观而有效的训练方法。重现生活中发生的冲突情景,可让幼儿讨论冲突过程、冲突解决方法以了解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其带来的不同结果。角色扮演是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幼儿既可体验不同角色,学习换位思考,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行为,又可将其习得的技能与行为迁移到其他生活场景。
结语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人生发展的领航人,是幼儿成长道路的引导者,是幼儿学习道路的指导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权益的维护者。同时,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日常道德品质培养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引导者,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担当,充分利用小朋友冲突教育时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幼儿的人生导师,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高宇,曹能秀.美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冲突管理方式的跨文化比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05):43-48.
[2]潘霁野.教师应对幼儿冲突的解决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78-81.
[3]练丰丽.基于多重视角的幼儿同伴冲突干预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2.
[4]贾会娟.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介入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