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玲 许茵茵
摘 要:近年来,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促进了我国教学制度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而现代学徒制在学生教学实践中更是独具优势。跨境电商人才是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急需的人才,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培育跨境人才,有效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关键词:学徒制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1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必要性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文件中提出,试点工作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
晋江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把电子商务作为推动晋江制造业转型、外贸升级,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适合企业生长的电商生态圈,推动晋江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壮大,涌现出5个淘宝镇、50个淘宝村,形成福建省最大的淘宝村集群,使得晋江连续多年走在全省电商发展的前列,成功获评福建省电商示范县、农村电商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是享誉国内的“货源工厂”。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地处于电商高度发达的沿海城市—晋江,它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早在2010年就开设了电商专业,该专业是学校核心专业之一,拥有晋江特色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称号;2018年初该专业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跨境电商工作室,孵化跨境电商相关人才。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适应本土化现代学徒制培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2 现代学徒制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作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结合体的新兴产业,成为传统外贸的突破口。我校抓住这一发展热潮,在亚马逊、速卖通、LAZADA、SHOPEE等跨境平台开设店铺,主营类目:母婴用品、箱包、玩具、鞋服等。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师资力量、加大教材开发、建设实训场地规划等方面初步取得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不够健全、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度等一些困境。
2.1 跨境电商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强势增长,中职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跨境人才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相互孤立,较难胜任跨境电商的相关岗位。比如:跨境电商运营的岗位,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只懂得运营国内电商,对于外贸的环境和语言的切换不了解,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会比较熟悉传统的外贸实务,却不懂得怎么操作线上的贸易。跨境电商是需要既懂电商运营、国际贸易、外语等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忽略了这三者的密切联系。因此,基于需求导向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显得极为迫切。
2.2 跨境电商专业师资紧缺
中职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是国贸、外语、物流等专业出身。常见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缺乏理论知识”。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即使部分教师深入行业、接受相关培训,但也是碎片化的学习。第二,“无实践经验”。大部分老师未到跨境电商企业实际操作过,不能解决跨境电商相关问题,难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无实训操作”。在上课环节中并未用模拟平台开展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到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第一,通过实训软件或者虚拟的跨境电商平台,大部分学校是有购买外贸单证、物流等实训软件,但是针对跨境电商的软件只有几种,所以学生只能选择各种真实平台來开设自己的店铺,但平台的入驻费、操作规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2019年,我校是试用速卖通的虚拟平台,但虚拟软件的功能只有真实平台的十分之一不到,都是比较表面的一些操作,跟真实平台是无法对接起来的。第二,让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践锻炼,学生也只能接触到流程的具体某一个模块,实践能力也无法提高。
2.4 校企合作与社会脱节
很多学校喜欢研究理论知识,制定教材,但老师缺乏企业调研和走访,不了解跨境电商的具体操作流程;企业一味地以经验试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不想花时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企业招聘、开讲座等一些表面工作,完全与社会实际脱节。
3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改革途径及实践
3.1 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岗位群。跨境电商的岗位整理归纳为五大岗位: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产品专员、跨境电商推广专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跨境电商物流专员。
分析跨境电商主要岗位可以看出,中职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跨境电商的综合技能,包括进出口业务操作、商务英语沟通、跨境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等几方面技能。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企业岗位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已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实践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以适应晋江跨境电商发展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课程名称及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跨境电商概论(市场调研);跨境电商运营实务(数据分析、平台操作、选品分析);跨境电商网店美工(店铺装修、详情页制作);跨境电商网络营销推广(多渠道营销推广);跨境电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代发货物);跨境电子商务英语(上架产品、后台管理、店铺客服);国际商务谈判(大宗货物交易);跨国文化管理(熟悉市场、客户服务);国际商务函电(进出口贸易操作)。
3.2 打造师资生态链,组建双师教学团队
3.2.1 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践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师总共13人,每个老师每年必须累计3个月的时间到校企合作的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全脱产顶岗实践。在跨境电商运营平台一线学习的基础上,真正参与开设店铺、店铺装修、选品上架、店铺运营、仓库发货等一系列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3.2.2 跨境电商培训师资队伍多元化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引企驻校”,校内教师和企业主管对接讲授同一门跨境电商课程。共建“校内讲师+企业专家”跨境电商培训师资队伍。
3.2.3 校企共建工作室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共建壹领航跨境空间工作室,让学生在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学习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和运营技巧,提升师生们跨境电商平台的综合运营能力。2019年1月,工作室成立之初,为了更好地将跨境电商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市场导向型跨境电商学生,先后走访了福建农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泉州黎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电商专业实训基地,同时也参观了晋江五里电商园、洪山文创园、安溪云谷创新创业基地等电商企业聚集地,最终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了在校生、毕业生及企业导师等三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創业计划。
3.3 实现“工学平衡、分段式、轮组轮训轮岗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采用分段式轮组教学,企业教学企业采用分段式轮岗教学,教学方法包括引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第一学年,学生主要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任务是对跨境电商职业与岗位认知。
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主要采取分段式分组轮训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将每学期分成3段,1-6周为第一段,主要任务是基础训练;7-12周为第二段,主要任务是进阶训练;13-18周为第三段,主要任务是高阶训练。分组轮训是指将学生分成A、B两组,实行课程教学与实战教学的交替。课程教学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及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教学则采用轮组实训方式进行。
第三学年,主要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学习亚马逊、速卖通、lazada等多个跨境平台的技能模块学习包。同时学习跨境电商企业文化、公司的团队精神、职业操守等等。
3.4 四方联动,构建多元化“校中厂”教学基地
3.4.1 把企业引入学校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引入学校,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方提供场所和设备,师生共建的创业团队负责跨境店铺的管理,包括产品上传、店铺装修、运费模板设置、运营和推广、客服答疑等。企业提供货源、产品数据包、物流和技术支持等,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来我院指导学生创业。
3.4.2 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实现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就业对接的一体化。目前,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已在永和云裳小镇创业园获得“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挂牌,安排了校方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通过搭建真实的跨境电商技能训练平台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能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使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结构、质量和规格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总结
在现代学徒制的指导下,培养高素质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愿望。跨境电商的变革,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晋江职业中专学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提升技能,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或者创业都能带来极大的帮助。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一定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念.基于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7(23):296-297.
[2] 周浩.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3]陈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