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钟
[摘 要] 会计专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将专业和创新创业人才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这样的方式下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和企业三方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专业+创业”的模式下实现提升。
[关键词] 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智能化和大数据的发展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财会方面,出现了共享财务软件,有了更加精准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而基础会计核算岗位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在会计行业中掀起了很大的改革热潮。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会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伴随而来的就是会计就业压力大的现象,对于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会计专业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问题[1]。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融合在各个专业教育中,但是很多中职都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面向学生开放,做不到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因此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此外,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老师侧重于对课程的概念介绍和相关政策介绍,无法深入讲解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2]。
要想实现会计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完美结合,就要始终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需要教师在进行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讲授时,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创新创业元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找寻创新点和商业机会。其次,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思考创业公司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会计学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程中对会计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在创新意识的激发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3]。
会计人才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社会机构都是急需的人才,因此,在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会计行业的需要以及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规律,结合会计岗位的实际职业能力展开。在此过程中,融合公共素质、综合技能、专项技能等模块,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从而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4]。
1.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会计专业培养阶段中,初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中期侧重于培养学生具体的专业能力、后期就需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企业的创立到经营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作为支撑,分析市场环境过后便可以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同时需要创立企业对法律知识有一定基础包括企业的税务和运营管理成本收益等事项。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也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激发出来,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继续完善,从而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融合点:(1)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与创新创业基础理论;(2)创业精神教育与企业家的精神和创业能力;(3)创新创业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4)认知职业、明确自身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5)认知经营和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情况与企业经营沙盘模拟;(6)创业实践与创业园创业等等[5]。
2.“专业+创业”模式加强会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会计综合技能实训中,要把会计每个岗位的技能和创业园的企业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建立在会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首先对方案进行策划进而加以实践。而已经开展创新创业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会计专业的优势,登记企业注册信息、进行创业融资和成本分析、决策风险管理等工作,将会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合进入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6]。
而在创业实训课程中将专业技能进行融入是为了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企业经营沙盘、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等创业课程、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培养创业思维和意识,锻炼学生进行企业战略规划和会计相关决策的能力,同时加强创新意识和会计技能提升。
3.创新创业课堂走进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可以建立会计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性质的社团,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相关课余活动,进一步在课下培养自己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教师参加并与企业研发人共同建设提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体验,参与项目的研发。还有很多“挑战杯”等权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比赛,通过举办可行性较高的项目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进行激发。由此,丰富的课余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把创新创业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在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1.学院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学院要对学生负直接责任,加强学院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打造健全的创新型创业教育组织和制度,为学生进行创新创意提供良好基础。比如可以支持会计专业的学生暂时休学进行创业、利用创业项目代替学分和让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有所保障和支撑。
2.打造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教师的精神和意识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普遍都具有企业的实践经历,然而却缺乏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学校为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从而培养思维;比如在周末和假期时间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挂职,在此过程中对会计部门中的专业性进行领悟,体会创新创业精神,并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对学生的创新創业教育中,让学生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经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同时还要发挥行业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并且在创新创业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和指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创新创业实践成功背后的真谛,从而引导学生将会计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有机结合。
3.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下,要多孵化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学校要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的特征,进行校内共创空间以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在代理记账和业务外包的合作模式下,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实践,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4.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中职学校应该在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进行孵化基地的建立,提供给学生创业平台进行自我发挥。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融入创业园、自行建立创业团队、探索可行性项目并进行实际的创业活动经营。此外,在创业园进行会计服务公司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会计服务,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会计技能。
学校要想针对会计专业进行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就要在健全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下完成,从而适应社会对与会计专业相关人才的诉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将会计专业实践贯穿于专业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中。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融合下对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将创新创造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把创新创业和会计人才培养充分结合。在此过程中,要对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外活动举办和校企合作的全方位平台搭建。由此,学生在巩固了会计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发挥自身会计专业优势,为日后就业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范玥.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财富时代,2019,11:161.
[2]艾红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财富时代,2020,03:48.
[3]王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纳税,2018,03:211.
[4]吴明涛,杨永,孟岩,王玉翠,尹志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才智,2018,10:110.
[5]贺胜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8,24:121-123.
[6]佟贺.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85-86.
[作者單位]
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