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和访谈结果整理显示:“05方案”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下简称“基础”课)教材内容的逻辑性进一步增强,与其他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比,其内容更具纵横协调性,教材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和紧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要求。三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撑,构成了“基础”课教材体系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愿景。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高校;实证调研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5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逻辑性协调性发展性研究”(18ZD134);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自信思想的多维视角研究”(18Y166)
[作者简介]周军虎(1972—),男,湖北天门人,博士,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77-02[收稿日期] 2019-11-26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课作为面向全体大学新生开设的第一门思政课,教材由二合一以来,其内容如何在逻辑上整合为一体?与其他思政课乃至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进行协调?教材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就这些问题,笔者对部分高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选取7所院校进行调查走访,共计发放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200份(其中教师卷70份,学生卷130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两份调查问卷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能够较为科学、真实、准确地反映“基础”课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经收回、筛查,保留有效问卷187份(教师卷65份,学生卷122份),问卷有效率为93.5%。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经信度检验,教师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21,学生卷α系数为0.777,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师卷基本上涵盖了不同的高校类型、性别、年龄段、政治面貌、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技术职务等,样本分布较为合理(见下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基础”课教材内容的逻辑性调查表现如下。
第一,教材内容的编排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问卷中对“您认为‘基础课教材的逻辑性应当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多选)”的回答中,选择“教材内容的编排总体上按照‘思想—道德—法律顺序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师占比为89.7%,这点与学生问卷中“合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内化和外化转化的规律”占比98.75%和“教材内容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编者循循善诱,将说理和情景价值引导相结合”占比98.75%相符合。说明“基础”课教材的内容编排总体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的思想价值转化规律。这一点对访谈也形成了印证,访谈中有教师认为,应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基础”课教材中“思想—道德—法律”三大模板之间的逻辑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思想”在基础课中的统领作用,应当具体贯彻和体现在“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基本调节方式中。
第二,教材章节内容的起承转合与条目结构合理。选择“每一章节的内容起承转合与条目结构的合理”和“教材章节目录编排由近及远、由思想到道德、由道德到法律”的师生占比100%,说明“基础”课教材的总体编排符合教师与学生的预期,是对原有两门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教师认为,6次教材修订更突出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对法律基础部分的修订突出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培养。但也有教师认为,法律部分依然过于强调宪法和法理部分,对实体法介绍少了些,因而缺乏实用性;法律部分强调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教育,培养内容过于抽象,建议选择几个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解读。
第三,教材文字叙述顺畅合理。对“教材文字叙述的顺畅合理”的回答中,普遍认为2018年版教材的文字叙述以第一人称为主进行叙述,整部教材充满着激情的论证说理表达和价值引领,文字编排合理顺畅,与学生卷反馈高度一致。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教材语言更加朴实,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逻辑结构也更清晰。也有教师认为2018年版教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提出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增加课程的时代感、现实感和可持续性,比照形势与政策课制作视频光盘等以便更好地转换成教学体系。
2.关于“基础”课教材外在的协调性。一定意义上“基础”课教材内容的逻辑规整也是一种协調,是教材体系和内部的一种协调。这里强调的是“基础”课教材外部的协调性,主要体现为,“与其他三门思政课程相互配合合理,如教材内容的不重复,或者教材内容有一定重合但教授的侧重点不同”“与中学教材如‘法治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协调”和“既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志,又要符合教师教学的可转化性和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教师答卷对此三点是百分百认同,“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要碰到的困惑或问题就是教师作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操作者,既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体现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要合乎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起到协调者的作用。无论是四门思政课与每学期的内容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衔接与协调,还是经常存在的“基础”课教材必修内容与其他三门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与讲授侧重点的协调,还有学生问卷中反映的与中学教材内容的重复部分协调问题。这些都是处理“基础”课教材协调性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学生问卷结果显示,约92.56%的学生还认为“基础”课教材中应当配以插图,且应该将“学习与思考”和“内容相关事例”这两个版块加入教材,以提升教材内容的协调一致性[1]。
3.关于“基础”课教材未来的发展性。发展性即现代性,指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从问卷中发现,“基础”课教师高度认同“基础”课教材的发展性具体体现以下哪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內容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根于当代中国现实,不断修订完善以合乎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
第二,“基础”课教材的修订应贴近学生实际、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要求。访谈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6次教材修订与时代同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一方面,大体保持了“思想—道德—法律”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的成果融入其中,每次修订都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具体体现为:(1)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贯彻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紧跟并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要求;(2)尊重但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大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教师建议高校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对全体学生统一开设本门课程,对法律专业学生使用更适合他们的教材。有教师认为,对“思想—道德—法律”三个部分的修订应强调结构和章节安排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思想”部分要紧跟时代精神,“道德”部分应该追求惯性与确定性,只可增加修订新道德现象部分。“法律”部分应该追求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对基本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应该有所介绍。
总之,“基础”课教材的逻辑性、协调性、发展性这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基础”课教材的逻辑性是教材体系变迁修订(发展性)的基础,协调性是教材体系变迁修订的基本要求,发展性(现代性)是教材体系变迁修订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军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分解及其意义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83.
The Logicality, Coord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xtbook of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even Universities
ZHOU Jun-hu
(Marxism College, 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 China)
Abstrac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05 plan" the logicality of the textbook of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sis) 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 In addition, it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s has also been straighten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book needs to be closer to students' reality, to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These three factors,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support each other, constitute the endogenous power and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urse's textbook system.
Key words: the textbook of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iric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