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业胜
[摘 要]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一些童诗或者童话中有不少反复性结构的段落,我们称之为反复性结构文本。对于这类文本,教师可以从引导探究发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复述以及想象表达等方面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反复性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而提升低年段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材;低年段;反复性结构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47-02
所谓反复性结构文本,是指文本中相关的语段或者语句具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情节复迭,有着一唱三叹效果的文本。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反复性结构文本一般在儿童诗或者童话类课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还有一些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强的课文中也有许多反复性结构文本的出现,这些课文符合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满足了低年段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反复性结构文本的规律和特点,引领学生赏析、品味、感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反复性结构形式进行表达,提升阅读能力。
一、主动探究发现,把握反复性结构文本的特点
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与探索者。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的语段都具有结构类似或形式固定的特点。学生在阅读中深入观察,对比发现,就能感受到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奥妙。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通过阅读主动发现文本中的反复之处,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把文本中反复性的内容圈画出来,以使其显得更加可视化;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就文本的反复之处品味感悟,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学生在判断、提炼和统整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如在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学生对文中的句子段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发现了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有学生说,发现了每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都是“……是……”的句式;有学生说,发现每个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都是这个季节最为典型的景物,如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等,让人读后印象特别深刻。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种表达形式叫作反复性结构。这样教学,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现了段落的结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探究文本语言的规律,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反复性文本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探究中走上愉快的发现之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鼓励举一反三,感受反复性文本的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反复性文本的结构特点出发展开教学,形成“据一点而深入”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由扶到放,迁移实践,可以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的时候,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主要写了谁,它们说了些什么。然后,教师再从小水珠的话切入教学,让学生回答:小水珠是怎么说的?荷叶是干什么用的?小水珠做了哪些动作?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把这句话的内容表述清楚。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发现了这段话是按照“说什么、干什么,在荷叶上怎么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在学生对这样的表达范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師再让学生读读其他段落中的句子:想想它们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一说。这样教学,以模式化的问题为教学的主要切点,引领学生阅读思考,学习其他段落,品味感受这种结构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核心本质,使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反复性结构文本的教学中,以一个核心语段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发现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运用规律复述,洞察反复性文本的表达特点
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信息资源并不是都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更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要能够凭借教材的载体功能,落实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达到内化与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反复性结构文本的特点学习复述,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动物王国召开大会》一课的时候,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结构相对于普通课文来说显得过于复杂,给学生理解课文和复述故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就可以从帮助学生发现典型段落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阅读去了解各个动物的特点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然后让学生思考狗熊在整个故事中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在每次通知前后有哪些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故事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由于学生对故事的内部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依据反复性结构文本的特点,他们在复述故事时就会倍感轻松。
由此可见,反复性结构文本是有着独特的认知性与规律性特点的。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故事的内在结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复述,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四、关注语言表达,插上反复性文本的想象翅膀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要充分依托文本,开发教材资源,为学生铺设语文实践平台。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基于反复性结构文本在语言表达中所表现出来的示范性、榜样性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仿写,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如在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描写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几个段落的表达形式相似,是典型的反复性结构段落,在每段话中都有“小壁虎爬啊爬……”这样的形式,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在这一课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先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仿照着这样的形式进行想象说话训练。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也仿照着“小壁虎爬啊爬,爬到了……” 的样式开始了自主创作。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见,在反复性结构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从思维训练、表达训练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文本教材之中,而是能够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的反复性结构文本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载体,它不仅从信息层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吸收与采纳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把握反复性结构文本特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以真正发挥反复性结构文本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