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晶 路畅
摘 要:在工业 4.0 时代已经到来之际,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深入模式,教育部依据现代产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提出“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摸索成立和完美具备“基地+”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将“基地+”教育成为学院教育成长的参与者,把基地教育与工作岗位培训进行紧密结合,为企业成长的人才资源库做准备。
关键词:“基地+”; 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6.053
1 现代学徒制内涵
“学徒制”的形成源于手工业的起源与发展,而非新型的教育手段,基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而形成了现代学徒制。按照其他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描写,可将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拟定义为: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共同努力,将把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经过“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形式在实践教学环境中实现培养人才的过程。经过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不断观摩、动手、进行一些真实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应用到所做的工作岗位中,这样整个过程既加深了对课本的知识内容,更学到了使用较强的基本技能。
2 “基地 +平台 + 实业”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的难点
2.1 制度构建成本问题
在“基地+”模式下教学成本急剧提高,管理体系复杂且难度大。现代学徒制普遍采用小班制,增加实操训练,运行成本高,标准高;学习模式由单一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改变为两者之间交替,着重强调“做中学,学后做”。
在基地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都是刚从初中毕业,需要从基础知识学习,无法进入企业实习,只能在学校实训过程中通过模拟操作练习得到知识内容,因此学校基地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学徒制的条件和动力相对较弱。
2.2 校企合作问题
学校与企业合作融合度较低,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了企业投入度不够。现代学徒制中所产生的培训费和学徒的人工工资,这两部分成本都需要企业独自参与投资。当学徒的劳动收益与企业投入之间存较大差值的时候,投资企业就会考虑是否开展學徒制,企业直接聘用熟练工对于自身经济成本有效价值会更高。在企业投资培训的学徒制过程中,学徒跳槽或者转行,以及出现同行企业挖角等情况时,企业无法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这将大大影响企业的参与热情,所以在“基地+”模式下,无法有企业直接投入,制约了进一步合作的推进。
2.3 学生与家长参与度问题
学生与家长对教学质量、权利保护有疑虑,在“基地+”的学生年纪均较小,对未来就业没有什么规划。对于现代学徒制这个概念家长及学生也都不了解,整个教育过程与教学质量颇感置疑。出于对学生自身的保护,很多家长担心认为学校就是以学生去企业实训为借口,逼迫孩子低价打工,企业借此获得廉价劳动力。这也是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新型教育在学校难以推广的一种阻力。
2.4 师徒关系的宗法性与机制性
师徒关系的弊端在于其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其根本来源于徒弟从师傅学艺的本源目的,以及对其技艺和经营权的传承。现代师徒关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制度,这种制度已经以法律形式所固定下来。技能的学习和成形来源于模仿和体会,根植于企业内部机制中。在生产以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现代学徒制使能有效地实现技能的形成和传递,通过言传身教将经验和方法有效地传递于实践中去。基地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教学的技能看法有差异,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影响师徒关系,不能有效地在生产中实施。
2.5 考核及评价系统建立不够完善,教学结果鉴定标准不明确
对于学徒来说,他们的评价考核与日常学习工作紧密联系,不仅要完成岗位任务,还要定期撰写学习收获与感想。那么在什么标准下才具备出师的结果呢?经过调研发现,现代学徒制的评价鉴定标准尚未统一,有的学校将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要求学徒既有企业证书还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有的学校则以打造设计出一定数量的产品为评价标准。基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和技能标准的差异性,合理且全面、系统而科学的对学徒制教育成效展开评价和评估成了当前校方和企业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基地 +平台 + 实业”模式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的策略
系统且科学的教学体系构建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必须有序推进,时间差异明显,形成相应的梯度和深度;二是实践操作教学必须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根据学校的学制特点将基本技能培养置于一年级,专业技能培养置于二年级。
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技能与实训严格统一,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技能向能力的转移。学校基地可以通过借助网络数字媒体的基地平台,解决学生在岗位中遇到职业技能问题的需要,满足企业群对人才资源的实际需求。学校基地与企业、行业三方互助,摸索出一种基于“基地+企业+行业”三方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机制。
3.1 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经过“校企行”三方协同育人的机制下,行业协会可以搭建成为学校基地与企业的桥梁,通过桥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行业协会是行业企业的集合体,是相对集中的企业集群体,其成员达一般来说相对较多,涉及行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领域。行业协会在各个方面和层次通过中职高校的多样化合作,深度的参与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对学校的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企业与行业协会的互惠机制下,又比学校更懂得行业最新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标准。因此,行业协会成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及其关键的纽带作用,成了连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3.2 构建“学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三元制管理体系
学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根据基地特点主导企业与学校基地、行业协会制定产教融合项目,可以尝试先选择某个年级试点学徒制,三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方构建一个协同互动体系,各自明确相应的职责和目标;学校基地作为学徒制的源头,是学徒培养起点,其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理论教学,并开展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行业协会针对学徒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协调。企业承担学徒的生产性技能的详细培养。企业成为学生向学徒转变的孵化器,将生产技能完美嫁接于学徒之上,如图1所示。
3.3 组建“中职导师 + 行业导师 + 企业导师”三方导师团队
学徒制的导师组建方式为:由学校基地牵头,成立“中职导师 + 行业导师 + 企业导师”三方导师团队,三方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形成覆盖整个人才培养周期的专业指导团队,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开展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等,研制出适合“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三方育人教学模式,是提高当代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及技能就业的最好路径,加强造就高质量人才,将职业的技能技术与学历教育融合,从而有效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从业者,打造复合型人才,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创新型培养体系,构建现代化人才培育模式。但现在在我国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研究推广阶段,因而我们应根据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进行有利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易丹.“3+2”层级递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9(02):51-54+109.
[2]张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平台+基地+实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2):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