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2020-08-13 09:14吴春妍赖春燕
吉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预见性饮食常规

吴春妍,谭 玲,赖春燕

(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不仅该疾病本身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困扰,而且该疾病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1-2]。降糖药物是临床上用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降糖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如果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旧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3-4],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其良好的护理干预。本文主要研究了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120例纳入本次试验,120例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将其中病历号为单号的6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剩余60例患者纳入综合组,常规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38~86岁,平均(51.67±5.43)岁,病程3~10年,平均(6.54±1.35)年,体重指数均值为(27.19±3.23)kg/m3。综合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39~85岁,平均(51.61±5.50)岁,病程3~11年,平均(6.60±1.39)年,体重指数均值为(27.21±3.24)kg/m3。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②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③均已了解、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实验;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肾、肺等脏器功能异常者;②语言、听力、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③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⑤护理前已合并酮症酸中毒、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者。

1.2护理方法:两组均接受降糖药物、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常规组与综合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宣教、血糖监测、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以及在患者发生并发症时及时予以处理等;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则如下:①完善健康宣教:在常规健康宣教内容中增加健康行为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糖尿病的危害性、糖尿病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办法以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等知识,并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对面介绍、发放健康手册、问卷调查、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以便让患者深刻意识到保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学会自我预防、处理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②强化饮食和运动指导:在常规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进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按照清淡、少糖、富含维生素和限制盐、油、胆固醇的饮食原则进行饮食的同时,教会患者食物交换份法,让患者能够自行根据自身体重、体力活动以及饮食喜好等实际情况制定饮食食谱,以提高患者对合理饮食的依从性。另外在常规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的同时教会患者准确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详细告知其禁忌运动的情况,以避免患者错误运动,同时还可以定时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以提高患者的运动积极性;③用药管理:不仅要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还要详细向其介绍药物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主动提醒其用药,对记性较差者为其制作用药笔记或用药提醒条。另外,还要主动为患者示范如何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④并发症预防: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预防,在低血糖预防方面,护士不仅要定时监测患者血糖,还要在患者运动后、用药后长时间未用餐后以及病情出现变化的时,都要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让夜间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睡前少量进食,另外还要指导患者掌握低血糖的具体表现和低血糖的处理方法,以便患者自己也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并予以处理;在酮症酸中毒的预防方面,护士要严格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一旦发现酮症酸中毒,立即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定时送检尿标本和血液标本;在血管病变预防方面,密切监测并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告知患者洗脚时用温水,不要泡脚,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皮肤干燥时使用润滑乳,忌赤脚行走和赤脚穿凉、拖鞋,每天检查有无异常情况,鞋袜松紧适宜;在神经病变方面,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迫、烫伤和破溃等。

1.3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情况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糖水平进行评价,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统计患者对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自我监测血糖以及遵医嘱用药依从与否进行评价。

2 结果

2.1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比较:护理前组间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比较

2.2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综合组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自我监测血糖以及遵医嘱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例(%)]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比常规组的16.67%更低,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据了90%以上,是一种可以控制但目前却尚不能根治的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引发各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证其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6-7]。而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又与体力活动减少、过度饮食、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积极通过药物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必须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保证患者能够保持健康行为习惯[8]。

综合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将综合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既具有综合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完整性和主动性,也具有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计划性和预判性。孙百惠等曾研究[9]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并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赵丹芳则曾研究[10]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快速控制。而笔者通过观察综合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则发现,护理后,综合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自我监测血糖以及遵医嘱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预见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考虑是因为在本研究的综合预见性护理组中,笔者完善了常规健康宣教,即向患者强调了保持健康行为对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并详细告知了患者糖尿病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同时在宣教时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宣教方式,这样就更利于患者吸收和掌握这些健康宣教知识,从而保证了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疾病;此外,相比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中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笔者还在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时,着重考虑到了患者是否能够完全依从,并针对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进行了重点改善,如饮食指导时教会了患者食物交换份法,运动指导时详细告知了患者运动禁忌,并组织了集体活动,用药指导时为患者进行了亲身示范,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进行了主动提醒,对记性较差者为其制作了用药笔记或用药提醒条,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各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这样患者也就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1-12]。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比常规组的16.67%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不仅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示,而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考虑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其高血糖状态导致血液黏稠,逐渐形成血栓,加上患者体内糖基化终产物不断增加附着于患者血管壁,进而引起血管增厚、变脆、狭窄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主要是血管黏稠不畅引起神经细胞供氧不足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主要是代谢紊乱引起酮体增多而导致,而当我们通过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自然也就得到了降低,另外笔者在综合预见性护理组中还特意对患者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进行了提前预防,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13-15]。

综上所述,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饮食常规
常规之外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何为清淡饮食
别受限于常规
健康饮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