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杰 乐涵波 颜波儿 陈城 李武军 张永奎
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腺癌中不同病理亚型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生存具有相关性,其中附壁型预后较好,微乳头型和实体型预后最差[1]。伴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MPPA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因为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而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Silver等[2]于1997年首次提出肺腺癌中存在MPP,并且认为MPPA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为了更好地认识MPP,笔者将近几年经过手术治疗的191例MPP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舟山医院经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MPPAC的患者191例,其中男81例,女110例,年龄43~83(63.4±8.3)岁。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是否累及脉管、累及支气管、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大小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病理检查方法 术后标本及时经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充分取材、石蜡包埋,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依据2011年最新发表的肺腺癌分类、肺腺癌的组织学亚型的诊断标准[3],按5%的递增量详细记录肿瘤中MPP含量,以肿瘤中MPP含量的多少将191例患者分为 MPP(-)(<5%)129 例,MPP(+)(5%~10%)25例,MPP(2+)(11%~30%)27 例,MPP(3+)(>30%)10 例(图1,见插页);并对MPPAC包括以微乳头型腺癌、腺泡型腺癌、乳头型腺癌、实体型腺癌、黏液型腺癌以及附壁型腺癌共6个亚型为主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图2,见插页)。
图 1 不同微乳头结构(MPP)含量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MPPAC)病理检查所见(a:MPP<5%;b:MPP 5%~10%;c:MPP 10%~30%;d:MPP>30%;HE 染色,×100)
图2 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MPPAC)不同亚型病理检查所见(a:微乳头型为主;b:腺泡型为主;c:乳头型为主;d:黏液型为主;e:实体型为主;f:附壁型为主;HE 染色,×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MPP含量的MPPAC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不同MPP含量的MPPAC在侵犯胸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支气管、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MPPAC不同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结果显示MPPAC不同亚型在性别、淋巴结转移、侵犯胸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肿瘤部位、累及脉管、支气管、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MPP是一种中央缺乏纤维血管的细胞簇,可独立存在也可连接至周围组织,Fisher等[4]首次在乳腺癌中报道,直到 1993年 Siriaunkgul等[5]才正式提出浸润性微乳头癌的概念。Amin等[6]于2002年首次报道MPPAC,并认为其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2004年WHO对MPPAC进行了简单的描述[7],且大量的关于MPPAC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这是一种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的亚型[8-11],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对其进行组织学分型[3],因肺腺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各亚型之间存在不同的组织学特点,MPPAC在组织学特性方面的特点是:其肿瘤细胞以乳头状成簇生长方式增殖,中央缺乏纤维血管轴心,既可独立存在,也可连接至肺泡壁,这类肿瘤细胞体积通常较小且成立方形,仿佛微乳头般漂浮在衬覆肿瘤细胞的腔内,环样腺体悬浮于肺泡腔中,这种结构易引起血管浸润及胸膜浸润。
表1 不同MPP含量的MPPAC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例(%)]
MPP在肿瘤中的含量从1%~90%不等。很多研究都根据MPP的含量不同进行分组,但各学者划分的比例不一致,尤其是对中等量的MPP和广泛的MPP分界有争议,有些定为30%,也有些定为50%[12]。按照新分类的定义MPP>5%时诊断为MPPAC,MPP所占比为主导成分时诊断为“以MPP成分为主型肺腺癌”。
表2 MPPAC不同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例(%)]
MPPAC中MPP含量多少是否与预后具有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Sumiyoshi等[13]认为MPP含量与预后无相关性,但也有研究认为随着MPP含量增多,预后则越差[14-15]。本研究对191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发现,MPP>30%组在侵犯胸膜、累及脉管方面明显高于<5%组、11%~3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印证了随着MPP含量的增高,肿瘤侵犯胸膜、累及脉管的比例也随之增高,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累及支气管、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比较MPPAC不同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发现,MPPAC不同亚型在性别、淋巴结转移、侵犯胸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肿瘤部位、累及脉管、支气管、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发现MPPAC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即肿瘤越大,出现MPP的概率越高[16],但也有部分文献认为 MPPAC与肿瘤大小无关[1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从本研究中可知,MPPA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MPP含量>30%在侵犯胸膜、累及脉管方面明显增多,提示预后不良;MPPAC中,发病率以实体型为主腺癌男性多见;乳头型为主腺癌的预后好于微乳头为主的腺癌、腺泡型为主腺癌和实体型为主腺癌。促使临床医师根据MPP含量不同、MPPAC的分类不同,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判预后。但本组病例是以能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为主,后续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结合中、晚期肺癌病例深入研究MPPAC,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