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俊
(山西省运城市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影像科,山西 运城 044000)
临床上对肺部疾病患者进行活检诊断时,将结节直径≦1.0cm的称之为亚厘米结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肺内小结节的方法有包括无创检查方法和有创检查方法,X线、CT、PET/CT等属于无创检查,而支气管镜组织活检、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胸腔镜手术等均属于有创检查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进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有数据显示,对于直径≦3.0 cm的肺结节,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在70%-90%之间,而亚厘米结节与直径≦3.0 cm的肺结节相比较,穿刺活检的难度更大[1]。本次就对优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的探讨。现将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本组患者均经CT检查后发现肺部有亚厘米结节存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22-84岁,平均(52.52±2.21)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22-83岁,平均(53.01±2.59)岁。本次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进行,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通过18G穿刺活检切割针以及旋转切割负压抽吸穿刺活检技术获得病理结果。诊断人员采用本院双排螺旋CT[型号:东软NeuViz Dual],以及美国安捷泰18G切割抽吸活检针。术前准备:对得到的患者的CT片进行仔细查阅,进一步明确肺部结节的位置、大小以及其与周边组织器官的关系,进而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嘱咐患者在检查前4 h禁食禁饮,对其均进行血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传染病四项、心功能等的检测,并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本组患者进针方法与下面观察组相同,在将套管针芯拔出后,采用旋转切割负压对病灶组织进行取材,之后一直到标本送检均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则在CT引导下采用17G同轴套管活检枪联合优化后的活检穿刺技术获得病理结果。CT仪器同对照组,再取美国安捷泰17G同轴套管(定位)针,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检查人员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定位针贴在体表上,注意要避开骨骼以及重要的血管区域,确定好进针的深度、方向、角度等,对进针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消毒巾,采用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将准备好的17G同轴套管(定位)针进针,调整好进针的角度和方向后,快速的突破胸膜,进针到病灶边缘后迅速的进入病灶,注意,进针时,需要分三次扫描进针,第一次大概到胸膜处,第二次到进针到病灶边缘,第三次进针到病灶内,再次确定并调整好针的角度、方向、位置、深度等之后,将套管针针芯拔出,采用17G全自动活检枪进行病灶组织的取材,观察30min后,待无异常反应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取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对采集到的标准进行固定浸泡,并送病理科检验。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在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将其中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并分别用t和χ2检验,判断标准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病理结果分析。观察组中良性、恶性、阴性患者分别为28例、21例和2例,对照组中良性、恶性、阴性患者分别为14例、16例和21例,详见表1。
表1 两组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病理结果比较
2.2 比较两组穿刺时间。观察组试验时间(17.89±8.03)min短于对照组(24.65±7.76)min,阳性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58.82%(30/51),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7.45%(14/51)低于对照组39.22%(20/51),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穿刺时间[n(%)]
本次研究中给51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行了同轴套管活检枪对病灶组织进行了采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肺部亚厘米结节的病灶体积比较小,对于周围组织所产生的粘连及纤维增生等作用均比较轻,导致病灶极易发生移位,这也给穿刺带来了更大的难度[2]。
传统的切割抽吸活检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只有保证穿刺针先进入到病灶内部后,才有可能完成后期的工作,导致穿刺活检难度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活检所取得的标本的阳性率。而同轴套管活检枪在采集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发挥出了极其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下,病灶组织的采集工作可在0.05s内完成,此时可将病灶较小导致的滑针、穿刺针移动等现象忽略不计。另外,由于其属于全槽活检枪,与半槽活检枪相比较,前者所获取到的标本量要多与后者的59%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穿刺次数,还有效的缩短了穿刺的时间,保证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试验时间(17.89±8.03)min短于对照组(24.65±7.76)min,阳性率(94.12%)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提示同轴套管活检枪在诊断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的临床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优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在实施之前,诊断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的训练,有效的避免了胸膜受到牵拉、撕裂等所出现的气胸、出血等症状。另外,在手术中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此时患者呼吸运动的幅度比较小,对手术的成功极其重要。在手术中采用了逐步进针的方式,快慢结合,有效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7.45%)低于对照组(39.22%),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人员将17G同轴套管(定位)针拔至病灶边缘后又停留了20-30s后才将套鞘针拔出,术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在其肺部亚厘米结节周围并没有发现大量出血影。此种优化后的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联合同轴套管活检枪诊断技术保证了穿刺针直接穿入病灶内,极大的减少了对肺部其他组织造成的损伤及术后出血的几率[4-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优化后的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联合同轴套管活检枪不但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阳性率,还能缩短患者检查的时间,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