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蕾
【关键词】病案管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效果;患者投诉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287-01
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是对患者的诊治信息进行记录,如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病案资料可提供患者诊治明细,具有法律效应[1]。如何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质量,并保证病案的完整性,一直是医院内所重视的问题。据相关文献报道称,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将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并保证病案完整性,从而降低病案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2]。本文主要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在我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9月份至2019年9月份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73±14.47)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9±14.39)岁。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且临床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病案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详细如下:
(1)详细定制管理计划,定制完毕后落实到各部门,并对以往病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拟定应对措施。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组长需每周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心、PDCA循环管理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病案质量管理知识为主,定期根据培训内容开展考核,通过考核的医护人员方可上岗。在此基础上,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病案管理規章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务必严格按照规章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以将总体工作质量提升。
(2)组长需每月对各科室病案上交情况及病案书写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要求病案信息填写正确、完整。对于病案质量不达标的科室应进行适当惩罚,反之,病案质量达标的科室应进行表扬,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合理运用奖惩制度,可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以保障总体工作质量。除此之外,组长应定期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适当将管理措施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降低失误,如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则将其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提高总体病案管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1)患者投诉率;(2)病案返修率。
1.4疗效评价
将两组病案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病案返修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案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比较[n,(%)]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矛盾仍旧难以化解,医患纠纷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因多种因素而产生纠纷事件,一旦发生医患纠纷事件,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痛苦,也加剧了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更是对医院日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病案资料可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治资料,可作为发生医患纠纷事件的有力证据,但在以往的病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部分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病案书写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严重降低了病案管理工作质量[4]。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采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及总体工作质量。
PDCA循环管理法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部分构成,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首先应确定总体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将执行成功的案例纳入标准,失败案例则留待于下一循环工作中,以将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解决[5]。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案返修率更低,且患者投诉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在病案管理工作中,是切实可行的,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可将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更是降低了患者投诉率,从而有效防止发生医患纠纷事件,以为医院日后发展奠定丰厚基础。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医院可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在病案管理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质量,并防止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4):16-18.
[2] 王鑫.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4):158-159.
[3] 李红.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7):13241-13243.
[4] 何奕.PDCA对提高病案管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54-55.
[5] 陈雪英,王娟,陈国,等.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