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助力科研服务工作探究

2020-08-12 09:08彭春艳曾雪莲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彭春艳 曾雪莲

[摘 要]图书馆的科研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一项很重要的服务项目。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助力科研服务的背景及优势,以北部湾大学图书馆为例,讲述了现有开展的科研服务内容,立足实际,从組建科研支持服务团队、提升馆员的科研服务能力、丰富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健全沟通机制、做好宣传推广、完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建立面向科研的数据服务平台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助力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科研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0)04-0082-05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聚集地与信息服务中心,是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科研支持服务难以满足科研用户的需要,知识化、主动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嵌入式情报分析科研服务顺应新时代要求,成为一种新的科研助力服务方式[1]。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求的提出,科研水平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图书馆作为高校的职能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展科研支持服务,以助力科研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而使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得到提升[2]。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助力科研服务的背景及优势

随着学校教学目标的明确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3]。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核心部门的信息咨询部,应当转变思维,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服务内容,肩负起图书馆服务育人、助力科研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助力科研服务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一是由图书馆的功能与职能决定的。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它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其工作性质体现了服务性、教育性和学术性,高校图书馆助力科研工作正是其学术性功能的体现[4]。二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全媒体”“互联网”“网络+”等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需求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要更好地保障院校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图书馆的咨询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便捷性、及时性、专业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由于用户科研需求的专业化、学科化和知识化特征愈加显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图书馆要获得自身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用户为中心。三是读者需求不断变化与提高所决定的。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要求越来越高。读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层次化、个性化与专业化。尤其是专业教师,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具有效性、准确性、完备性、时效性和可用性等特点。想要满足读者深层次、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需求,图书馆就要不断打造泛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的学科知识咨询与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

图书馆开展科研助力工作有自身的优势:第一,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读者的文献信息中心与聚集地,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师生读者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文献信息资源物质保障;第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力资源;第三,具有文献检索、查新、信息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二、信息咨询部的科研服务内容分析——以北部湾大学图书馆为例

北部湾大学图书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几年也相应开展了一些科研助力活动,并不断向其他先进高校图书馆学习,完善自己的科研助力服务内容,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以期满足学校和科研工作者的需求。

(一)课题定向服务与跟踪服务

定向服务是指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根据科研人员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及时地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跟踪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整理,最终以书目、索引、全文下载等方式提供给科研人员,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最新、全面而又准确的信息,直至协助课题完成的一种连续性的特殊检索服务[5]。目前,该图书馆信息咨询部设立有“专家课题服务”QQ群, 已向学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参与人员推送课题资料43700多份。

(二)外文文献提供服务

随着老师们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外文文献资源的需求,该图书馆派一名英语专业的馆员专门负责老师们外文文献资源的定向需求,即为老师们提供外文文献资源的查询、检索、下载、传递、打印、扫描、开具检索证明等服务,满足老师们日常撰写论文以及申报课题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该图书馆也积极与数据库公司合作,开展面向全校教师的嵌入式实时参考咨询服务。该服务将学科服务嵌入到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与学习中,通过服务群的模式实时响应并解决各种文献特别是外文资源的需求问题。

(三)信息素养教育与参考咨询服务

该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前分为三大模块:“信息检索与利用”公选课教学、新生入馆教育、中外文数据库培训。其中前两种主要是针对学生读者,让读者能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型和专业型中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图书馆。后者是针对广大师生读者,开展数据库资源使用技巧和科研服务培训,包括论文查询、检索技巧、知识搜索、数据管理方法指导、科研道德培训、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分析报告等。参考咨询服务是指面向广大读者提供各种联系方式来解决有关图书馆政策、服务程序及内容等问题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四)论文查重与SCI检索服务

论文查重又名论文相似度检测,是指利用数据库提供的论文检测系统对论文的文本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并给出比对结果的一种服务。为帮助师生读者提高论文写作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该图书馆积极向师生读者提供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的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SCI检索服务是指根据SCIE数据库的论文收录、引用检索情况来对读者提供的文章进行检索,并根据检索结果为用户提供客观、准确、权威的论文收录引用情况检索报告。为了方便老师查询SCI论文被权威索引机构收录情况,该馆自2015年起共向读者提供SCI论文收录检索证明报告500多份。

(五)科技查新服务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进行操作,并作出結论,给出查新报告的一种服务方式[6]。该馆是广西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代办点,可以为教师及校外企业提供科技查新代理服务,并根据要求出具查新报告。

(六)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互借即图书馆之间根据协定相互利用对方馆藏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文献外借方式,是一种馆际合作形式[7];文献传递是馆际互借的升级,也是一种馆际资源之间的共享形式,其直接提供共享资源的电子文档,是一种非返还式的馆际互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都是高校图书馆员为了本校师生读者提供得难获取的文献服务。如读者在本馆内无法获取所需的纸质及电子资源时,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平台来获取相关资源。

(七)基于SCI数据库的科研分析报告

为了了解本校以及地方同等院校本年度以及近年来SCI论文发文情况,或者某个科研工作者本年度以及近几年的发文情况,可以基于SCI数据库开展对学校或者某个科研工作者的论文统计,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然后得出科研产出与表现力分析报告。这不仅可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持,还可以为科技处统计成果、人事处发放奖励、引进人才等提供客观依据。

(八)面向学院的“点对点”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二级学院的联系和信息交流,2019年开始,该馆信息咨询部馆员分工联系各二级学院,定期向学院老师们宣传和推送图书馆的最新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和反映老师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及老师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做到“面对面”服务、“点对点”沟通。通过此项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二级学院的联系,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更好地开展科研助力工作的对策

虽然,学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助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与进展,但是与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工作相比,还存在距离。因此,笔者先后通过网站调研与实地考察重点大学开展的科研服务工作,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以此来探究如何立足本馆更好地开展科研助力工作。

(一)组建科研支持服务团队

为了保证馆员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开展优质的科研支持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组建专职的科研支持服务团队,专职化的工作制度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统筹协调和相互交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有深度、更高水平的服务[2]。目前,有一部分高校馆的科研服务工作是由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的馆员来兼任的,他们不仅要处理读者咨询、数据库使用、宣传推广等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全校师生读者的科研服务工作,所以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时有时难免力不从心。由具有专业背景和科研经验的馆员来组建专门的科研支持服务团队,可以对科研助力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他们全职投入其工作,工作熟练度、专业性加强,从而对科研过程更加熟悉,对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更加敏锐的嗅觉。从而可以使科研支持馆员以更加专业的姿态与科研人员对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提升馆员的科研服务能力

人的素质与能力是许多项目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所承担的服务用户的项目,都需要馆员的大力配合[8]。要想提供深入、精准的科研支持服务,就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信息获取工具使用熟练的专业馆员。因此,有必要对科研支持馆员在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进行定期培训,比如信息获取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科研素养能力等,通过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充实知识储备,提升馆员的科研服务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的获取工具和获取途径日新月异,这对科研支持服务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支持馆员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工具和途径,以便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科研信息[2]。

(三)丰富科研支持服务内容

科学研究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应始终围绕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不断丰富、深化、创新服务内容[2]。科研支持服务馆员除了可以提供信息资源导航、学科馆员服务、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服务、文献提供服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学科服务、参考咨询、基金项目申报指导等这些传统的服务项目以外,还可以丰富科研支持服务内容,扩宽服务项目,比如决策支持服务、数字学术服务、科研数据管理、文献研究工具(科研分析工具、文献管理工具、热点追踪工具)、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存储、科研评价等新型服务。这种全面的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水平,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四)掌握用户需求,健全沟通机制

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工作要想有针对性与精准性,就必须与科研工作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与用户进行嵌入式沟通,掌握用户的需求。馆员只有与科研用户构建起全方位的沟通机制,通过加强与科研用户的沟通与交流,了解科研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挖掘双方合作深度,搭建起协作平台,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使科研信息能够及时、准确、高效的流通,从而提供令科研用户满意的情报产品。可以通过与科研团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开设学科专题培训、座谈会、研讨会、与核心人物单独访谈、问卷调查以及现场观察调研等形式,来了解用户对科研信息服务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关键词、主题等内容的检索与归类整合,利用语义网、数据挖掘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用户的需求。

(五)完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

如图1所示,完善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包括一支背景专业、素质过硬的科研支持服务团队,它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基础;一批知识丰富、信息获取工具使用熟练的人才队伍,它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根本保障;优质高效的服务内容是全面深入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关键;健全的沟通机制是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源动力;广泛有效的宣传推广是科研支持服务的重要途径;科研数据服务平台是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技术支持。上述几方面是构建科研支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还应重视科研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只有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对科研支持服务的满意度及对科研支持服务发展的相关建议,才能推动科研支持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六)建立面向科研的数据服务平台

科研数据服务平台是为科研工作人员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服务辅助支持的信息平台系统,包括数据查询平台、科研导出平台、科研工具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随着科研信息环境的不断改变,部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科研人员对自身研究领域的科研信息需求愈发迫切。高校图书馆科研馆员应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面向科研的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从资源导航、领域专家、领域动态、学术论坛、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等方面展示,实现面向科研的集约化服务。同时,主动收集、整理并储存科研全过程产生的知识资源如文献、数据、成果等,并对知识资产实行统一采集、集中展示、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以保障知识资产的持续利用[1]。

四、结语

随着国家和高校自身对科研的日益重视,高校图书馆应将科研支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开展应以满足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嵌入科研全过程的科研支持服务[2]。立足本馆,分析科研助力服务工作的优势,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助力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读者。

[参考文献]

[1]凌祯.基于情报视角的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服务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1).

[2]李鑫,郝冬冬.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4).

[3]王云祥.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包容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6).

[4]张月英.从高校图书馆职能谈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1).

[5]徐春,张静,卞祖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圖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19).

[6]查新规范[EB/OL].(2019-03-20)[2020-03-12].https://baike.so.com/doc/1122220-1187275.html.

[7]郑巧红,寇清华,祁冰.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图书馆学刊,2013(2).

[8]李华,毕玉侠,胡东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助力科研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

[作者简介]彭春艳(1985-),女,湖北宜昌人,北部湾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曾雪莲(1984-),女,湖南祁东人,北部湾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 王 茹]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