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梅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信息化背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信息化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简要说明了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困境主要表现为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和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完善,并提出了构建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建立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等发展方向。
關键词:信息化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c)-0001-02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ization——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
CAI Xiaomei
(Guangdong Jiangme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Jiangmen, Guangdong, 529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tends the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difficulties mainl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sports inform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latform, etc.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studies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到了关键阶段。体育信息化教学是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体育资源,创建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更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 信息化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1.1 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明确提出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高职院校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能人才,注重于职业性和实践性,基于此,体育教学能够发挥体育本身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有机结合,引发了体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1.2 延伸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在线下体育课上,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认真听讲,确保体育课的效率。然而,信息化技术的强势介入下,改变了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延伸了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线下体育课并不是唯一授课的地点,在虚拟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上,学生利用业余的时间也可以学习到体育知识,这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2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多年来,为了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进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下信息化教学硬件、线上体育课程内容(讲义、电子教案和试题案等)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多媒体社交平台是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输出的终端,教师和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发布和查阅信息。广东省高职院校已早早地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然而,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仍然在逐渐不断建设和完善中,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拥有线上体育网络课程。根据调查,在广东省高职院校里,通过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平均每学期每班上体育课不足一个学时,这说明了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建立,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尽快建设。
3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困境
3.1 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校内外联系较少,并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尽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基于学生安全和个别学校的体育资源有限,校外的体育课程依旧很难开展。一些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尚未建立,不能合理地建立线上和建下体育课程结构,致使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3.2 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理论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偶尔会用多媒体,但都是涉及到较为简单的文字、视频和PPT操作,信息化手段较为单一,没有足够的信息化基础处理体育信息化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更加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也是新鲜的事物,将体育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更有利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需要一段时间去学习和了解。
4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
4.1 构建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辅助,所以,在明确建立体育信息化教学时,应加强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购买质量可靠的硬件设备,或与高职院校信息专业合作,共同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既能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信息化资源,又能节省资金。根据学校自身和学生的身心的特点,开发线上体育课程内容,建立校园体育资源庫,构建线上多媒体体育教学平台。在线下,为营造校园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专门的主题讲座和相关活动,张贴海报,吸引更多学生了解体育信息教学,从而从线上和线上构建体育息化教学环境。同时,在体育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和保养方面,抽出人员成立专门小组,保障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转。
4.2 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元素,起到主导作用,因此,为了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发挥着最优的效果,必须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首先,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条件。定期为体育教师开展培训工作,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邀请信息技术方面专家来校为体育教师进行授课,为体育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补充信息化技术知识,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除了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之外,体育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满足现代体育教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知识,刻苦努力补齐自身的信息知识短板,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现代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加深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了解。
4.3 建立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
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重点,那么,高职院校应整合自身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建立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在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下,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的能动性,合理设置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可以在线上完成,节约体育教学时间。例如,体育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发布体育教学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或APP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将体育课程内容、日常考试、考勤和分数等都能进行统一的管理,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82,84.
[2] 张维殷.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信息化应用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314-315.
[3] 朱海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4(1):121-122.
[4] 孙斌.信息化背景下职业学校体育课教与学变革的研究[J].田径,2016(9):10-11.
[5] 史维鑫.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