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目标与方式:“三生”空间视角

2020-08-12 11:53:20
管理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生生活空间宜居

□ 刘 勇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 天津 300071)

一、引 言

城市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相互融合的地域,城市用地是城市的自然环境本底,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居住、就业、休闲等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一般来说,可以基于城市用地和人类活动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等。同时,城市空间也可以按照空间或用地的功能划分,城市功能可以概况归纳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因而城市空间可以划分为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城市空间是有限的,需要限定在城市开发边界内,不断调整不同功能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促进空间利用的优化,这是城市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协调城市空间规划的基础。城市“三生”功能空间优化,强调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融合的角度提高城市空间利用质量,对于提高存量规划下城市用地规划水平、推动城市内涵集约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均提出,城市建设应该把握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城市“三生”空间利用优化首先应该明确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目标与方式,国家提出促进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但是学界对其解读很有限,难以对“三生”空间优化形成较为一致的理解,阻碍相关研究开展,无法很好的用于指导城市空间开发与布局优化实践。本文论述提出城市“三生”功能空间优化的目标与方式,总结“三生”空间优化目标的主要特征,建立城市“三生”空间优化的评价体系,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奠定基础。

二、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的优化

(一)城市生产空间利用的优化

1.生产空间优化目标

城市生产空间是城市中进行工业、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和空间载体[1]。城市生产空间优化的目标应该在解读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含义的基础上确立。集约本义指农业生产中对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城市生产空间集约利用指通过加大产业空间在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既有空间的产出水平。高效利用指提高利用效率,表示相同单位投入下更高的产出,即产出投入比高。城市生产空间的高效利用,一方面指产业发展空间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由单位用地的产出衡量;另一方面指生产空间内产业发展效率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3]。

城市生活与生态空间难以进行大规模压缩,生产发展需要通过提高既有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实现。中国部分城市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不高,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强调加大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生产空间利用优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活、生态繁荣创造更多余地。因此,城市生产空间优化目标概括为:(1) 加大生产资料投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与单位空间产出水平;(2) 促进产业发展效率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2.生产空间优化方式

一方面,城市生产空间表现为城市产业的布局,应该从城市通勤等问题入手,探索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以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生产空间优化[1]。另一方面,城市产业集聚是产业布局调整的方式,城市产业集聚强调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通过劳动力市场共享、投入产出关联、知识溢出等机制,提高生产空间的集约利用水平与产业发展效率[4]。城市职能转变也引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新的产业集聚特征出现,城市生产空间不断调整优化[5]。同时,集约利用更大意义上应该作为生产空间优化的方式,城市生产空间集约利用,既强调控制生产用地规模,又强调加大空间生产资料投入,是实现生产空间高效利用的实现方式。

整体来说,城市生产空间优化指通过城市产业发展空间规模与布局的调整,促进生产优化的过程。具体通过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尤其是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空间的投入水平与利用效率,提升生产空间内产业发展效率与企业生产效率。

(二)城市生活空间利用的优化

1.生活空间优化目标

城市生活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活动发生或进行的场所,囊括居民生活相关的居住空间、就业空间、生活服务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等[6]。城市生活空间优化的目标可以由“宜居”、“适度”两词概括。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城市生活空间优化的重要方向。狭义的宜居指生态宜居、环境宜居,突出城市自然生态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一般意义的宜居具有多层次内涵,是居民生活便捷、居住环境良好、社会文明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综合表现,应该从多角度提高城市生活的宜居性[7-8]。“适度”即适合要求的程度。城市生活空间适度,一方面指空间规模适度,能够满足居民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城市不同类型生活空间分布的适宜与恰当。调整城市生活空间分布,提高居民对就业、服务以及休闲空间的可达性,提高居民生活便捷度,是城市生活空间优化的主要出发点。

城市生活空间还应该从社会角度出发,在强调人本理念的基础上,追求服务空间布局的公平性与均等化,在尊重居民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建立空间优化对策[9]。因此,城市生活空间优化目标可以概况为:(1)居民到就业、服务空间的可达性高,生活便捷;(2)生活环境优美宜居,居民生活舒适;(3)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生活空间的公平性,以生活空间优化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2.生活空间优化方式

住宅、工业及商服等空间选址决定了居民居住、就业、购物消费等空间的布局,城市生活空间优化一定意义上指城市各类生活空间在原有布局基础上的调整优化过程。尤其居住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应该在居住空间分异的基础上调整居住空间与其他活动空间的相对区位,实现生活空间的重构与优化。可达性是城市生活空间优化的核心,应该重点通过调整居民到各类生活空间的相对距离与可达性,促进生活空间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的可达性主要包括:(1) 提高就业空间可达性,降低通勤距离;(2) 调整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的相对距离,提高服务空间的可达性;(3) 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10-12]。

整体来说,城市生活空间优化指通过调整城市不同类型生活空间的分布及相对距离,在提高城市居民就业、服务、公园绿地等各类活动空间可达性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生活便捷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城市生态空间利用的优化

1.生态空间优化目标

城市生态空间是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水域与城市绿地[13]。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

一方面,城市生态空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生态服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山清水秀。“山清水秀”是相关政策提出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目标,指城市生态环境优良、风景优美。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扩大生态空间的规模与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13]。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够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及城市宜居性,并提高居民身体素质、降低居民心理压力,促进居民身心健康[14]。同时,城市生态空间的可达性与公平性、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幸福的影响等社会问题,也是城市生态空间优化需要考虑的方向。

2.生态空间优化方式

城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1) 整体上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规模与质量;(2) 城市具有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基底,生态空间优化应该优化生态基底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生态基质的功能,构建山水融合、协调联动的城市生态网络;(3) 生态空间布局优化是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的重要表现。生态空间主要按照斑块状或线状(带状)分布,生态空间优化应该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斑块廊道”布局,实现生态基底、廊道以及关键生态节点的全面优化,建立网络化的生态空间格局,探索最优生态效益的空间布局模式[15];(4) 城市生态空间优化需要实现与生产、生活空间的协调融合,构建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动态平衡的系统,以生态空间优化促进生产与生活质量提高。

整体来说,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指通过调整生态空间的规模、结构与布局,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生态空间规模越大、质量越高,生态空间网络化分布越明显,越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不同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与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探索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城市“三生”功能空间的协调优化

(一)城市“三生”功能空间协调优化的含义

城市“三生”空间是城市中分别主要承载生产、生活或生态功能的地域范围,可以作为根据城市不同用地的功能确立的城市空间再分类方式。城市“三生”空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城市建设应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把握好“三生”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协调优化。

城市“三生”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呈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指对既有空间结构加以改变与调整,促进城市空间配置效率提高,实现城市空间利用目标的过程[16]。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内涵,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可以指,基于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特征与作用,调整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空间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目标的过程。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可以通过不同功能空间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空间布局的调整、空间密度或空间利用质量的优化提高来实现。通过不同功能空间的协调、融合与共同优化,把无序的城市“三生”空间打造成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水平。

(二)城市“三生”空间优化目标的主要特征

城市“三生”功能空间是系统化的整体,城市空间优化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功能空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从系统角度分析城市“三生”空间优化目标的特征。

一是,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应该实现多目标的优化方向。城市“三生”空间利用要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优化目标。其中,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强调提高空间的集约利用水平与产出效率,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强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宜居水平,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强调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分别概况归纳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与生态环境目标。

二是,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优化的目标具有协调、系统关系,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应该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城市“三生”空间是系统化的整体,不同功能空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一方面,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目标可能存在矛盾与制约,一些功能空间优化目标的实现可能影响其他目标,尤其生产、生活空间的过度利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城市“三生”空间部分优化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功能空间的协调与融合,例如生产空间与居住空间协调能够降低居民通勤距离,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要求居住空间与生态空间融合。因此,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应该协调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目标,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优先原则对城市空间优化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空间优化的根本追求与城市“三生”空间优化的主要出发点。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优化方向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脉相承,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与贯彻,应该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城市空间优化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目标作为城市空间优化的首要目标,充分保障生态空间的规模与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评价体系

根据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优化的目标与方式,可以建立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建立包括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与否的评价标准(表1)。如果指标值向有益的方向变动,说明城市空间利用得到优化。其次,建立包括9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城市功能空间优化分析的指标体系”,表明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应该主要从这些角度出发,探索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方式与优化目标的关系(表2)。

表1 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目标的评价体系

表2 城市功能空间优化分析的指标体系

城市不同功能空间优化评价指标之间不是完全分离的,城市“三生”空间是系统化整体,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评价指标可能存在交叉融合。因此,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应该探索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系统逻辑关系,了解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相互影响,建立整体的优化模型,探索城市空间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路径。

五、结 语

城市“三生”空间优化应该首先明确不同功能空间优化的目标与方式,为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借鉴。城市空间利用应该通过不同功能空间的规模、结构以及布局调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同时,城市“三生”空间作为系统化的整体,城市空间利用应该基于“三生”空间的系统逻辑关系,追求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环境目标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尤其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基于城市“三生”空间优化的目标与方式,可以提出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一些对策。一是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优化目标,促进城市不同功能空间利用的优化。二是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城市开发边界,建立合理的城市“三生”空间结构。三是注重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协调与融合,重点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空间、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居住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协调与融合,解决城市不同功能分割带来的现实问题。四是探索城市不同功能空间优化方式与空间优化目标间的逻辑关系,为城市空间优化奠定理论基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优先原则,强化自然生态空间在城市空间利用中的地位,在充分保障生态空间规模与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城市空间利用。□

猜你喜欢
三生生活空间宜居
老年人生活空间的研究进展
军事护理(2024年3期)2024-05-03 04:25:21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2021年18期)2021-12-02 14:07:38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8
宜居的海底城市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汽车观察(2021年8期)2021-09-01 09:41:48
宜居大化
宝藏(2018年11期)2019-01-15 03:46:08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宜居星球
太空探索(2016年2期)2016-07-12 09:57: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徜徉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