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文,王 朔,孙志宜
(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企业成长是随着时空的推移,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业务组合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并与其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不断推动企业竞争优势升级的结果[1]。已有文献分别从企业自身因素(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员工素质、资源状况等)[2-3]、企业外部因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同行业竞争、开发区的设立等)[4]、企业家能力(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政府能力、社会关系能力等)[5]以及企业家特质(自我学习、战术能力、地域思维、风险偏好、社会资本等)[6]等方面对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高阶梯队理论指出,企业的持续成长不仅受企业内外部因素以及企业家能力和特质的影响,还受高层管理者有限理性以及认知模式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感知与诠释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成长[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高层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高层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因此,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见。
动态能力研究指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以及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动态调整[8]。其逻辑起点的微观基础是管理者认知,即管理者基于自己的认知图式,对外部环境的信息给予解释,从中捕捉各种商机,并对商机进行评价,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建构,而后整合资源促使企业成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认知以及对企业内部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动态调整,就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促进企业成长的新兴推动力量。那么,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为需要慎重讨论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①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企业成长有何影响;②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③资源配置与企业持续成长之间又有何关系。综上所述,本文重点研究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利用2015—2018年沪深A股17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及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成长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管理者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启示。
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被定义为“战略决策者进行战略决策时所运用到的认知模式和信念以及认知的过程”[9]。其中,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会随着外部环境信息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而管理者要实现这种改变进而产生新知识,就需要自觉地发挥自身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集中体现在管理者的两类认知过程中,即创造性搜寻和战略意义的建构。
创造性搜寻,指的是管理者有目的地从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外部环境中搜索、识别并进一步探索机会的过程[10]。企业管理者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从中搜索有关顾客需求、行业以及技术变化的信息,并将筛选后的信息引入企业决策中。针对可能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信息,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交流、梳理、判断和决策,并进一步形成企业战略意义的建构。战略意义的建构,指的是管理者将创造性搜寻识别的机会转化为商业机会设想的认知[10]。管理者通过商业机会设想的认知进而形成产品创意,最终依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在的结构要求,对企业拥有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在数量及种类上进行匹配,并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使产出物成功产出[11],从而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基于此,本文提出第1个假设。
假设1: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正向影响。
资源配置是企业依据其拥有的资源,根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的内在要求,在量和质的方面进行不同配比,并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使产出物成功地产出[11]。即管理者从外部环境中发现并利用机会,通过资源配置将识别到的商业机会转化为产品,创造顾客价值,进而实现企业成长。
企业对相关资源进行配置,将资源转化为有形产品,需要经历三个过程:①管理者根据产出物的内在要求确定所需资源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和地点等;②根据资源需求计划来确定资源供应计划,依据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定每一需求品种何时订货、进货以及供应;③根据物资供应计划进行实际和具体的物资配置,通常包括订货、运输进货、存储、生产加工等[12]。
通过上述三个过程,企业最终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完成资源增值。通过市场宣传与销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产生现金流,从而获利。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使得企业不断创造利润,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第2个假设。
假设2: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正相关。
高阶梯队理论指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企业管理者会依据其价值观和认知基础对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外部环境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从中捕捉相应机会,做出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战略决策[7]。
目前,已有研究把管理者对外部机会的识别分为两类,即发现型机会和创造型机会[13]。鉴于此,本文认为,管理者基于外部环境认知可以发现和创造机会。其中,发现机会的过程包括机会识别、机会评估和机会利用[14]。机会识别指管理者基于对外部环境信息的感知,发现市场需求或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形成商业概念,从而实现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匹配[13]。管理者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对识别的机会进行评估,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15],以便对获取的资源加以整合从而利用机会,使企业不断创造价值。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发现型机会的观点忽略了管理者的创造性、主观性以及个体情感等因素的作用,无法全面解释管理者认知的过程。因此,相关研究提出了创造型机会,将其作为对发现型机会的补充。创造机会的过程包括机会概念化、机会客观化和机会实施[16]。机会的概念化指的是管理者依据其积累的社会阅历及对所获取的外部环境信息的理解产生机会创意的过程。管理者通过机会客观化将机会创意转化为客观事实并判断其可行性,最后通过征集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从而实施机会,将客观的机会转化为可运行的组织。
管理者依据外部环境信息无论是发现机会还是创造机会,都反映了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图式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发现商机,形成新的产品创意,创造顾客价值,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不断成长和发展。由此,本研究提出第3个假设。
假设3: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正相关。
高阶梯队理论从有限理性以及认知心理学视角重点强调“管理者特质—战略选择—企业表现”的过程机理,认为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成长[7]。此后,相关研究对高管团队、企业战略选择和企业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发现企业战略决策是解释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表现的中介变量,即企业管理者特征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表现。资源配置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其作为中介变量来探究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管理者对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外部环境信息越关注,越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成长。由此,提出第4个假设。
假设4:资源配置在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概括出本文研究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概念框架图
本文以2015—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所需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指标依据样本公司所披露的年报加以补充。本文的自变量(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相关数据来自样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通过文本分析法获取相关关键词词频数,经标准化处理后获得。由于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的相关决策行为具有滞后效应,本文选取1年的滞后期,即自变量的数据收集时间为2015—2017年。资源配置和企业成长的相关财务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2018年。同时,根据研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对样本进行处理:①剔除研究年份出现ST及*ST类的上市公司;②选择成立10年及以上的公司(相关研究表明,管理者认知形成至少需要10年时间[17]);③剔除研究期间出现破产、退市的公司;④剔除资源配置数据缺失的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披露不详的公司)。因此,本文最终确认了170家公司的510条观测数值,作为本文最终的原始数据。本文使用Stata 15.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2.1 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进行测量。文本分析法的提出是基于Sapir-Whorf(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假说认为,人们所使用的词汇体现了其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认知范畴。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经常使用的词语可以体现管理者内心的想法,也就是管理者认知[18]。本文借鉴邓少军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测量方式[19],选取沪深A股170家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本文的文本分析材料。上市公司年报是用来描述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并由企业内主要管理者撰写或同意,因此上市公司年报是测量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合理数据来源。
基于前文的分析和讨论,对样本公司年报进行阅读,并参考邓少军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测量[19],本文建立了外部环境中与企业成长和企业战略高度相关的7个维度,依次为“宏观”“调控”“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利益相关者”。基于这7个维度从样本公司年报中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形成关键词词表,运用QSR Nvivo11质性文本分析软件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词频数进行统计。为避免不同公司年报篇幅长度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参照吴建祖的研究[20],用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总词频数除以年报的总字数(以千字为单位),经标准化处理之后得到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测量指标,用Congnition表示。
2.2.2 资源配置
2.2.3 企业成长
Bain认为,企业市场主动性增强和企业市场份额增加是企业成长的主要体现[22]。基于此,已有研究分别从销售收入增长率、留存收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托宾Q值等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力。相较于其他代理指标,托宾Q值更能够体现企业发展能力,因此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对企业成长的测量[23],选取托宾Q值作为企业成长的代理变量,记为TobinQ。
2.2.4 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分析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分别从企业层面、管理者层面来设置多个控制变量。Lnsize为公司规模,用研究周期内样本企业在职员工数的自然对数值表示。Leverage表示企业的财务杠杆,用期末固定资产净额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Fasset表示有形资产比例,用固定资产净额除总资产表示。Market表示市场竞争,用公司的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表示。Operation表示公司运营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BDI表示独立董事比例,即独立董事的人数与董事会总人数的比值。Bsize为董事会规模,用董事会的总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所有变量描述见表1。
表1 相关研究变量说明
本文使用Stata15.0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成长代理指标TobinQ的均值为2.129、中位数为1.772、最小值为0.687、最大值为9.466,说明样本公司整体成长能力较低且差距较大。Cognition为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通过描述性统计后发现,Cognition的平均值为2.429,中位数为2.395、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管理者对外部环境都较为关注。资源配置Resource的均值为0.976、中位数为1.017,说明样本公司中大部分都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资源配置Resourse的最小值为0.010、最大值为1.996,说明样本公司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是否愿意进行资源配置的差异较大。从控制变量来看,样本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BDI为36.6%,高于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1/3为独立董事的规定。其他变量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较为合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本文将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企业成长以及相关控制变量进行Peason相关性分析,并据此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见表3)。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Peason相关系数。通过相关系数和显著性结果来看,企业管理者越关注外部环境信息的变化,企业的成长能力就越强。企业管理者越关注外部环境信息的变化,企业越倾向于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越注重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这些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此外,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最大值的绝对值为0.409,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表2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法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和中介类型。参考温忠麒经典的中介效应检验三步法:①分析企业成长与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关系;②分析资源配置与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关系;③分析企业成长与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24]。若前两步检验中回归系数显著则说明中介效应存在,再通过第三步检验来判断中介效应类型。如果在第三步检验中,资源配置回归系数显著而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回归系数不显著,则说明资源配置起完全中介效应;若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和资源配置回归系数同时显著,且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回归系数明显减小,则说明资源配置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文已经指出,本文将企业成长性代理指标TobinQ以及资源配置代理变量Resource分别滞后一年,这样可以较好地缓解下列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多元回归分析共分为四个步骤。
步骤一:用回归方程(1)估计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TobinQi,t+1=α0+α1Cognitioni,t+α2BDIi,t+
α3Leveragei,t+α4Fasseti,t+α5Marketi,t+
α6Operationi,t+α7Lnsizei,t+α8Bsizei,t+εi,t
(1)
其中,α0为常数项,α1为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回归系数,α2—α8分别为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在方程(1)中,控制变量包括董事会独立性(BDI)、财务杠杆(Leverage)、有形资产比例(Fasset)、市场竞争(Market)、运营能力(Operation)、公司规模(Lnsize)、董事会规模(Bsize)等,εi,t为随机误差项。
本研究借助线性回归方程(1)分析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模型1添加了七个控制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和控制变量,模型1与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都是企业成长。由表4中的模型2可知,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正相关(α1=0.378,P<0.05),由此,假设3成立。此外,对比模型1与模型2的R2发现,加入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后,模型的拟合度更高(调整后的△R2=0.016),说明企业内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关注程度有利于企业成长。
步骤二: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估计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控制变量同上。
TobinQi,t+1=β0+β1Resourcei,t+1+
β2Operationi,t+β3Marketi,t+β4Fasseti,t+
β5Leveragei,t+β6BDIi,t+β7Bsizei,t+
β8Lnsizei,t+εi,t
(2)
表4中,模型3利用回归方程(2)检验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控制变量同上。结果表明,企业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β1=0.480,p<0.01),说明企业越注重资源配置,越有利于企业成长。由此,假设2得到支持。
步骤三:用多元回归方程(3)估计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控制变量同上。
Resourcei,t+1=λ0+λ1Cognitioni,t+λ2
Operationi,t+λ3Marketi,t+λ4Fasseti,t+λ5
Leveragei,t+λ6BDIi,t+λ7Bsizei,t+
λ8Lnsizei,t+εi,t
(3)
表4中,模型4是利用线性回归方程(3)来检验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和企业资源配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λ1=0.529,p<0.01),说明企业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关注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变化。由此,假设1成立。基于以上分析表明,资源配置在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步骤四:基于步骤一与步骤三的检验,用多元回归方程(4)估计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和资源配置对企业成长的共同影响效应,控制变量同上。
TobinQi,t+1=γ0+γ1Cognitioni,t+γ2
Resourcei,t+1+γ3Operationi,t+γ4
Marketi,t+γ5Fasseti,t+γ6Leveragei,t+
γ7BDIi,t+γ8Bsizei,t+γ9Lnsizei,t+εi,t
(4)
表4中,模型5利用回归方程(4)检验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同时资源配置的回归系数显著(γ2=0.496,P<0.01)。综合上述步骤一、步骤三和步骤四分析的结果,企业资源配置在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假设4得到支持。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确保以上相关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上述相关假设进行了稳健性检验。①企业成长的其他测量方法。由于非流通股对股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具有扭曲效应,可能会影响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因此,本文参照王京的企业成长稳健性检验方法[25],采用(流通股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的测量方法测量TobinQ值,并对以上相关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资源配置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依然存在。重新回归后的结果与前文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结论稳健。②遗漏关键变量的问题。胡国柳等通过研究表明,大股东控股及其决策动机会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26]。因此,上述回归分析中加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后重新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结论仍然稳健。
本研究以经过筛选的2015—2018年沪深A股17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了文本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实证检验了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资源配置与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关注度越高,企业成长能力就越强;②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关注程度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资源配置;③企业越倾向对其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的成长能力就越强;④资源配置在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与企业成长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政府层面: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都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该不定期到企业宣传解读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管理者充分理解外部环境信息,从而减少管理者因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误解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企业层面: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选拔那些对环境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管理者,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企业应该成立相关战略分析部门,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召集高层决策者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战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笔者对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研究,未来学者可将研究层级拓展到其他层级,如公司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甚至是普通员工。本研究在样本选择时只考虑了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并且基于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变化计算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如:相关企业未披露广告费用及研发费用,需剔除),最终获得的有效研究样本为170家共510条数据,样本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一步扩大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