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东
微写作也叫微作文,它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篇幅要求短小,一般要求在200字左右,但是要做到精妙构思和表达精炼;其次是要在表达技巧上下足功夫,合理利用多种修辞方法,确保内容写作的精致和巧妙;再次是微写作要能以小见大,用微现象反映大问题,凸显时代精神和写作个性等。将微写作训练融入中学写作教学实践,能够积极推动写作教学的深入开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微写作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引入,以恰當、适用为原则,兼顾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社会热点,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用心观察,发掘切入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微写作训练,语文教师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写作切入点和写作素材的选择上,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在进行微写作训练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实现微写作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的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写作题目进行认真的审题和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探索,科学确定微写作的主题内容,奠定微写作的良好基础。同时,在切入点的发掘上,要尽可能的准确化、多元化,要避免学生的“千篇一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新,用独特的、独立的视角去解读写作对象和内容,利用自己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进行表达,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可能通过微写作训练的形式得到持续性的提高。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之后,很多学生对我国的古建筑意识有了探索兴趣和热爱之情,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引导学生对身边某一建筑进行用心观察,然后发掘好的切入点进行描述,这对于学生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会大有帮助。
二、加强引导,积累好素材
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相对低下,与个人的思考深度、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训练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在平时不太重视写作训练和思考,在拿到写作题目时容易陷入定式思维的限制,没有好的思考角度,也就提不出新颖的写作观点。同时,由于有的学生在平时不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没有及时将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应用到写作训练的实践当中,所以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能力是没有得到训练和培养的。因此,在进行微写作的训练时,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之任之”,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微写作训练过程的引导。首先,语文教师要科学设定微写作的任务目标,避免让微写作变成长写作,重点对学生的写作立意、归纳总结、语言组织、修辞运用等能力进行培养。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的融入生活性的素材和社会热点素材,尝试对传统素材和观点的创新性阶段等,对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使写出的作品具有创新性。再次,语文教师还应当科学运用评价手段的引导作用,即对学生的微写作训练成果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减少不当批评,对于优秀作品可以进行集体分享,让学生彼此找出差距、活跃思维和强化训练,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写作事业得到不断拓展。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与写作相关的红色素材,既可以积累一些历史素材,也可以贴近当前的时事热点,如让学生结合国庆70年阅兵写一篇“微感想”,锻炼自己的创新思考能力,并尽可能的写出真情实感。
三、自由发挥,个人展风采
微写作训练作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辅助手段,不仅可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应用,也可以在课下自学环节进行运用。而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已经相对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对任何一件新鲜事物感兴趣,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中学语文微写作训练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的不当敢于,要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特点,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展现个人的风采,在微写作训练中收获成就感、喜悦感。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开放的微写作训练任务,即让学生的微写作训练不拘泥于框架,要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来舒展个人的写作触角,敢于表达个性化的观点,这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红楼梦》影视题材中的相关片段,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设置“微评”的微写作训练任务,让学生对学习课文和观看影视片段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来发表自己的微评,来更好的展现个人风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写作学习体验。
总之,将微写作训练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实践,能够有效对接中学生的写作学习诉求,将写作教学训练常态化、生活化,便于学生更好的融入个人实践与情感,丰富写作训练的感知与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而加快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通联:江苏灌南县张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