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大学生当众表达中普遍存在的手势、身姿和表情三方面的态势语言问题,予以探索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认为最常见的问题是:不自觉的手势语意识,手势出、停、收的节点、力度、方向处理不恰当;平素习惯养成了种种不良身体姿态,不知道该怎样移动身体;面无表情或表情与所讲内容不一致,与听众无适当的目光交流。
[关键词] 手势;身姿;表情
[基金项目]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学工程项目“《口才训练》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17-193)
[作者简介] 张金环(1977—),女,山东人,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文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H0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0-0107-02 [收稿日期] 2019-10-27
口才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它贯穿于每个人人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近年来,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公众演讲能力越来越重视。笔者多年执教口才训练课,并经常担任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指导或评委,通过观察、总结发现,大学生在当众表达时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态势语言是其中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所谓态势语言,是指通过人的表情、目光、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来配合有声语言,表达一定的语义、传递信息的一种伴随性无声语言。它不仅能起到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帮助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能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影响人们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三个主要沟通元素中,话语内容(words)占7%,语气语调(tone of voice)占38%,而态势语言(body language)则占55%,此即著名的“7%—38%—55%定律”。[1]这项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态势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本文即针对大学生当众表达中普遍存在的态势语言问题,予以探索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手势问题
在公众演讲、工作汇报、项目答辩等活动中,手势问题可以说是最突出的态势语言问题。
首先,缺乏有效的手势语。双手下垂不动或一直按着面前的桌子,或緊扣双手……双手不知道该怎样放,显得拘谨、紧张,易使听众感到枯燥、疲倦。究其原因,由于从小缺乏相应的要求和训练,大部分同学没有自觉运用手势语的意识。所以,大学里沟通表达类课程需加强针对性练习。
其次,手势出、停、收的节点、力度、方向处理不恰当,看起来非常别扭。就出势而言,手势应随着有声语言对思想情感强调的节点而打出,但很多同学完全不顾什么节点。譬如有时说话声音明明平平淡淡,没什么抑扬顿挫和情感变化,却莫名其妙地做出了强调的手势。就收势而言,常见问题是手势出来后不能及时收回或变化,一直僵硬地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与后面变化了的思想感情发生冲突。就手势的力度、方向而言,比如表示力量或决心等积极意义的手势,本应充满力度(拳或掌),从胸前果断地直举到肩膀以上再落下收回,但很多人手势幅度太小、力量太弱,或还没举到肩膀的高度便中途草草落下。甚至有些手势的产生只是生理上的需求,并无明确的目的性,以致杂乱无章。手势语的运用不应是孤立的,应与有声语言的表达交相辉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精炼、明确而自然。
二、身姿问题
首先,因平素习惯所养成的种种不良身体姿态,是大学生当众表达时常见的身姿问题。譬如身体不够挺拔,含胸驼背,双腿分开距离过宽,时不时抖腿,站立时一腿直一腿弯,坐姿时两腿交叉或高翘二郞腿等,这些姿态都会给听众或扭捏、胆怯,或紧张、压抑,或消极懒散等不良印象。当然,演讲时若两腿紧紧并拢,如立正或正襟危坐,也会令人紧张、压抑,时间稍长,自己也不舒服。正确的做法是:站立时双脚平行分开,距离不超过肩宽;或前后相错,平稳地站成“丁”字形,挺胸收腹,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坐姿时腰板一定要挺直,两腿稍稍分开,间距同样不能超过肩宽(女性最好双膝并拢)。
其次,站立演讲时不知道该怎样移动身体。要么像钉子一样长时间钉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使人感觉单调、枯燥;要么身体挪动或晃动过于频繁、随意,让人感觉自大、散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地、慎重地移动身体,“好的演讲者会根据所讲内容的节奏适时移动”。每一次移动身体,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能代表某种潜在的意义,比如“向前一步表示强调,退后一步表示演讲告一段落,横向移动是要告诉观众你要谈新的观点”[2]。挺拔的身姿、恰当的移动,才能展现出演讲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气质,有效地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力。
三、表情问题
面部表情是增添演讲魅力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大学生当众表达中常见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面无表情,或表情与所讲内容不一致。演讲时面无表情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声音里缺乏情感变化。无论演讲内容怎样变化,语气、语调以及声音的高、低、轻、重都没有什么变化,自然不能激起面部表情的变化。如前所述,这也是手势语运用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表情与所说内容不一致的问题,则是指你说的话是一回事,而表情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当你说“见到你们很高兴”时,听众看到的却是你满脸的严肃与冷漠,他们会信任你吗?因此当众表达时,要确保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讲话内容联系起来,否则便会导致听众的疑惑或不信任。
第二,与听众无适当的目光交流。许多专家认为,“眼睛通常是人体传递信息的一个最清楚和最正确的部位,目光是最重要的态势语言”[3] (P560)。但是很多人在演讲或沟通中,并不知道眼睛该往哪里看,或向上看屋顶,或低头看讲台,或转身看屏幕,或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既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损害了思想情感的表达。学会用眼睛“说话”,才能与听众进行有效沟通。目光语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有专注的凝视。无论是一对多的演讲,还是一对一的交谈,一定要有专注的眼神,才能完成情绪的微妙交流。注视对方,才能观察和发现听众的动态,及時收到听众对于演讲的反应。同时,听众只有感到讲话者用眼睛看自己,才会产生一种交流感。专注的视线范围大致是对方双眼和嘴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当然,专注地凝视,并不意味着在交际的全过程中每分每秒都盯着对方,而应与目光流转相辅相成。在一对一的沟通中,“有大约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就可以了(少于30%的时间,则不容易与对方建立良好的默契,很难赢得信任感)”[3] (P560)。在一对多的演讲中,一次也只能注视一个人,而没办法同时注视多个人。所以,每次表述某一思想、观点时,都要先把目光锁定在一个人身上,直到需要停顿或该观点表达完毕时,再换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样既避免了只盯着一个人看的呆滞,又使更多人感受到了说话者的眼神关注。
2.面对众多听众时,要尽量扩大目光交流的范围,注视的人要在会场里平均分配。在大型会场里,为了使所有听众都能感受到演讲者的目光,可以把视线更多地投向后排,“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带来的沟通缺憾,也不会使前排听众受到冷落……更有利于‘统摄全场”[4]。视线还应有重点地扫动,在需要停顿或一种思想表达完毕后,自然地将目光转移到下一个区域,这样会场里大多数听众便都能感受到你的目光交流。
综上所述,大学生当众表达时在手势、身姿、表情三种态势语方面都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1]Mehrabian,Albert(1971).Silent.Messages(1st.ed.).Belmont,CA:Wadsworth.ISBN0-534-009107.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Mehrabian
[2]张慧.如何发挥身体语言的威力[DB/OL].http://www.360
doc.com/content/18/0710/14/8803483_769306938.shtml
[3]刘焕辉.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557,560.
[4]刘宗粤.演讲的非语言沟通[M].应用心理学,2016(3):56-58.
Common Problems of Kinesic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ublic Speaking
ZHANG Jin-huan
(Education Center of Humanities and Art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bout the common problems of kinesic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ublic speaking:unconscious body language,improper node,improper gestures;bad body postures from some habits etc.Some other problems are as follows:there is no expression on the face;the express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ntent;or there is no proper eye contact with the audience.
Key words:gesture language;body language;facial expr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