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有所观 心有所悟

2020-08-11 07:32姜慧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游览烈士纪念馆

姜慧

【设计理念】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为“学写游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记述游览的过程,却不可泛泛而谈;对景点或场所的特点进行描绘,并且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本节写作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观察、记录游览所见,积累原始素材;接着,组织学生基于观察所得,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要求学生从印象深刻的景物入手,梳理自我感受,确定立意,完成写作。

【课堂实录】

一、明确任务,准备参观

师:同学们,坐落在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你们参观过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那好,请说说你们的参观经历,给老师介绍一下。

生:有个雕像,还有间房子。我是在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去的。

生:很小,就一点点大,有两间房子。生:在院子里走一圈,要不了1分钟。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那真是个又小又没有特色的地方啊!老师一颗想要参观的心被泼了盆冷水。

(学生大笑。)

师:来沈毅学校交流前我就听说了,咱们学校可不一般,是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毅烈士的纪念馆就坐落在校园内。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走出教室,一起再去参观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然后再来写写这篇参观游记。(发放表格)注意,老师有参观记录的要求。

(屏显参观要求:对照表格,记录一路上所见到的景物;绘制简单的行踪图和平面图。)

师:同学们简单绘制行踪图和平面图,自己能看得懂就行。对于看到的每一处景物,你们都要注意记录,仔细填写在表1中。同学们说说看,表1括号里的这些特点,要怎样才能观察到?

生:要用眼睛仔细看。

生: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受。

师:很好。同学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让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各显神通,这样才能做到观察仔细,才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学生排队,在教师带领下,开始参观。)

二、指导方法,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请你们抬起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纪念馆的牌匾,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是淡黄色的,边框是黑色的,上面刻着“沈毅烈士纪念馆”几个字。

生:它是长方形的。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比如,它挂在哪里?是什么质地?

生:它挂在纪念馆的入口处,像是木质的。

师:很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述了它的形状、位置、颜色、质地。观察就要像这样,仔细全面。接下来,大家自由参观。请用心观察你眼中的每一处景物,15分鐘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学生自由参观,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指导场景一:烈士雕像】

师:你们几个都在观察烈士雕像,说说你们的观察所得吧。

生:很高,大概有两米。

生:下面是红色的,上面是白色的花岗岩雕像。

师:红色大理石筑成的是烈士雕像的底座,你们发现上面的文字了吗?

生:是“沈毅烈士”4个字,还有他的出生日期和去世的时间。

师:前一组数字是出生年月日,后一组数字是就义年月日。大家绕行一圈,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导场景二:展览室】

生:老师,这些橱窗里张贴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介绍沈毅事迹的。

生:沈毅,字鸿钧,泰州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县委书记……

师:你是准备把橱窗里的资料都摘抄下来吗?老师发现,摘抄沈毅烈士生平事迹的同学还不少呢。你们是准备用这个完成600字的作文吗?

(学生笑。)

师:这些文字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沈毅烈士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把这些介绍文字都写到这篇作文里,可以吗?

生:不可以,概括一下就好了。

生:将这些都抄到作文里,就变成了一篇介绍沈毅的文章了。

师:对。我们今天要写的是游览纪念馆的文章,要让没有来过的人通过读我们的文章,能够大概了解这里。刚才,我发现进入这间展览室时,有的同学从右边开始参观,有的同学从左边开始参观。你们觉得应该从哪边开始参观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从左边开始参观比较好,因为左边墙上的资料时间最早。

师:很好,你发现了这个奥秘。刚才“乱逛”的同学不妨按照正确的顺序,再浏览一下。

【指导场景三:庭院】

师:你们都参观好了?纪念馆虽然不大,但是就在这庭院中,也还是有可以细细观察的景物的,你们发现了吗?

生:雕像后面有一排树。

师:是的,那是一排柏树,烈士陵园和纪念馆都会种植它。它的颜色、高度以及种植位置,大家不要忽视,可以尝试远观和近观。我们学过的很多古诗词就常常运用远近结合的方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你们先站远处看一看整体,再到近处细细观察那些枝叶。

(一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低下头,不要忽视我们脚下的地面。

生:地面是用砖头铺的。

师:你关注到了材质,但是还不够准确和全面。同学们还在等待什么呢?颜色啊,形状啊,占地面积啊,快观察记录起来吧。

(几分钟后,教师集合整队,带领学生回班。)

三、梳理所见,交流所感

师:现在,老师先请一名同学结合行踪图,说说他的游览路径。

(一名学生投影展示。)

生:我们下了楼梯,顺着香樟大道向北走,穿过篮球场,就来到了纪念馆前。我们登上台阶,就进入了纪念馆。

师:清晰、明确,这是我们大家结队一起走的。进入纪念馆后,在自由参观的过程中,你的游览路线又是什么样的呢?

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做”比一味强调“为什么”更重要。在要求学生写作文之前,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找到“写什么”,和他们一起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指导方法;要让他们通过观察而产生真挚、深刻的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定内容充实,情意丰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名师点评】

坚持问题导向教作文,是提高写作教学效度的重要方法。姜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力图解决两个问题一“写什么”“怎么写”,既给学生找“米”,又教学生“做饭”。

泰州市沈毅中学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姜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的游览经历并不丰富,因此对于本次写作任务,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从写起。为此,姜老师巧妙地发掘出身边的写作素材——位于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在真实的情境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为学生的写作“找米下锅”。在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有了素材,写作才迈出了第一步。怎样用好这些素材呢?日常写作中,学生常常将游记写成参观游览的流水账或景点宣传册的“摘抄版”,为解决这一问题,姜老师在交流环节明确要求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她指导学生立足读者角度取舍材料,引导他们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使游记中既有游览见闻,又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赋予了景物丰富的人文内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游记的可读性。此外,姜老师还注意到将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作为写作支架提供给学生,这种打通“读”与“写”之间壁垒的做法很有必要,有助于实现“读写共生"。事实证明,这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指导效果,学生写出了“最熟悉的地方”的“不一样的风景”。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立足学情,多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尝试,帮助学生养成体验、感悟生活的习惯,激发他们交流表达的欲望望。这是作文教学的正确路径。

(点评人:徐红建,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推荐书目

【书名】故事的故,故事的事:给聪明人的写作课

【作者】祝荣泉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不同于泛濫的事后点评,这是一本自带体系的写作教科书。作者以“故事”的方式讲“故事”,以“故事”的方式讲作文,把写作教学放归故事俯拾皆是的大地,进而展现写作应有的生态。

猜你喜欢
游览烈士纪念馆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游览路线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