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带来的焦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了消解大家的焦虑,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纷纷响应,于是一夜之间老师们纷纷,上起了网课。这举措似乎可以消解家长与学生的焦虑,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也是毋庸讳言的。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这突如其来的“华丽转身"中,暴露出网络技术运用方面的短板,这也反映了学校对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贯彻不力的问题。反过来说,这场疫情,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校管理者重新审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策略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就可能跟上这个时代;抓不住,就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拋弃。这场疫情给教师带来的启示是,智能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是教学,既然是教学,就要尊重教学的基本规律。这一波网络教学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是,我们忽视了教育的个别性与差异性原则——许多区域的做法是同一学段,统一教案,同一个名师执教。其教学效果如何?只要稍微有一点教育常识的人都是清楚的。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一刀切引起的痛苦无处不在。我们每当把某种教学方法奉为独步天下的方法时,就迫使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感到‘自愧不如,不得不违,心地屈从于他人立下的规矩。”线上教学要解决的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问题,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问题。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听课率而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甚至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在线学习进行全程录像了。
最近,一组在线学习的创意阅读题火了:
1.假如贾宝玉参加某次家宴,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了5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5个人会是谁?请按传染的先后顺序列出这5个人,并说明理由。
2.为了阻击这场疫情,贾府成立了5人领导小组,组长会是谁?为什么选他(她)?成员有哪些?为什么让他们担任成员?请说出理由。领导小组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应对传染病的描写,同学们提出的措施要以《红楼梦》中的这些描写为依据。)
3.为跟踪此次疫情,《大观园报》报社派出一名记者专门采访报道。谁有资格担任《大观园报》报社社长?并说出理由。派出的记者会是,谁?为什么是他(她)?以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报道此次疫情的简短新闻,不超过300字。
4.因疫情严峻,贾府家塾(学校)延迟开学,“校长”贾代儒决定进行疫情下的在线教育。他亲自主讲网上开学第一课。假如你就是贾代儒,你将在开学第一课中讲些什么?请拟一份发言提纲,要求层次清楚,语言得体,内容恰当。
初一看,这组题目真的不错一紧密联系当下这场疫情,力图就防疫抗疫对学生做一番引导。诚如该教师所言:“这些题目结合新冠疫.情,有趣、有味、好玩,学生必须研读文本才能回答问题。我通过线上将题目发给学生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兴致盎然,认真阅读《红楼梦》文本,纷纷参与此次整本书阅读活动,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7单元中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单元同时提供了6项参考任务,并明确提出,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完成,也可以自行设计。这6项任务是: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上述教师自行设计的题目,第1题似与人物关系与日常生活有关,第2题似与人物关系有关。这组题目如果有创意,也只是为了考查学生读没读,有没有捋一下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尤其是几个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至于小说的主旨与艺术价值,题目根本就没有涉及;至于与当下的生活联系,则显得过于牵强。文本解读的基本准则是“知人论世”,只有将文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看小说中的人和事,才可以理解这些人和事。这就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则之一。贾府吃野味,本就是自古以来士大夫阶层的恶俗。将时下这场疫情与贾府吃野味结合起来,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恶俗之趣。离开了这特定的时代背景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就是误导学生。如果透过《红楼梦》的描写,探讨吃野味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陋习与恶俗,或许会有些价值,而硬要贾府成立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就有点怪诞了。史蒂芬·平克在《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中说:“不论出于何种教学上的好处,给孩子灌输错误信息,对成年人来说都不合适。”
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来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任何学科的教学设计都要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教材出发,指向学生的发展。线上教学设计,为弥补线下面对面交流的不足,要想方设法设计得有趣一点,更贴近生活一点,但不可以“拉郎配”。教学设计是科学,也是艺术,背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设计,就是反科學的,更谈不上艺术。这样的创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相反,只会鼓励学生胡思乱想。这与批判《水浒》中武松打虎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批评《背影》中的父亲不遵守交通法规如出一辙。以古论今,尚要考虑不可“以古非今”,“以今论古”岂不更是荒唐!怀特海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所有花哨的题外话都应该被严格去除。”而帕尔默则认为,“教学方式应与学生的自我完善相互契合”。要做到这些,首先是要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上花功夫。
有人说,疫情可能会改变教学方式,会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我的观点是,如果教师的观念不改变,教师不花气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而简单地将线下的一套直接搬到线上的话,反教学、反教育的观念与行为势必会进一步放大,带给学生的伤害也会更大。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原任职于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