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琼,徐 珂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近年来,不仅国内出现了国学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热衷于中国经典文学的研读。《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读物,是国学经典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1]58。千百年来,《三字经》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价值广为流传,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蒙学和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代表传统文化,是传统中国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2]34作为国学儿童启蒙经典,对于《三字经》的研究,相关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赵彦春等[3];刘玉红[4];韩东方[5];李香平[6])。但梳理来看,更多的是从教育价值、外文译介角度出发探讨论述,而借助语料库工具对文本进行量化细读的研究尚不多见。借助语料库工具分析文学文本,定量的方法与定性的分析相结合能够使文本的分析描述更系统,也更为可靠[7]131。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借助语料库工具,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三方面对《三字经》文本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相关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是文本主体的形式,通过对作品的语言、构成、人际关系进行语义分析,加入细致入微的研读和评论,旨在揭示文本的内在关系和内容意义。”[8]96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往往具有目的性,在实际应用中承担着多种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9]42又将这些功能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能统一于作品文本中,且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细读,“从词、词组、词义、句子、语篇、作品感受中把握和解释原文及其意义,从而阐释作品的结构和意义”[10]308。
“语料库工具在作品文本分析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1]58传统的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阐释,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数据支撑,研究的客观性大大降低,所得结论容易引起争议。与语料库的结合,能为研究结果的合理性提供有力支撑,避免对某些话语的“过度解读”或“诠释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和解释更加合理客观。本文借助语料库工具Antconc和NLPIR对《三字经》进行词频、关键词、词性赋码、词类汇聚、文本类型及情感分析检索,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三字经》文本中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概念功能指“讲话者用来表述对现实世界或虚构世界的体验”[11]35。即语言是用一系列有声或无声的符号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涉及实际或虚构的人、事件、动作、状态、结果等。在语料库分析中,单篇或多篇文本中具有超高复现率的词称作主题词。通过观察主题词可以发现某一给定文类或主题文本的词语特征[12]34,借助语料库工具对一个文本所生成的词表反映了该文本最核心的信息及内容。为解读《三字经》的文本概念功能,使用语料库工具Antconc对其词频、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的《三字经》词频表可以看出,《三字经》中除了“人不学”“子不学”“尔小生”和“尔幼学”出现了2次外,其它出现频率均为1次。另外,类符(指语料库文本中不同的词语)比为353,形符(指语料库文本中所有的词语)比为357,类符形符比(TTR)高达98%。一般而言,类符比和形符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料库文本用词的变化程度[1]59。因此,《三字经》的词频表从侧面反映出《三字经》词汇丰富、用典多、概念指称功能强,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三字经》虽然只有1145字,却被称为中华文化巨著,这与其巧用典故,深化概念功能密不可分。人名,地名,事件名等一系列关键词的使用代指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与事件,每一个著名人物和事件背后皆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处世智慧。由此可见,囊括众多典故的《三字经》在篇幅短小的表层下却因其语言的概念功能焕发巨大活力,概念功能的运用与理解在语言表达中不可忽视。
图1 《三字经》的词频表截图
图2 《三字经》的关键词表截图
文化寓于文学之中,文学又为弘扬文化提供了载体。《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自然与中华文化的传统思想以及价值观息息相关。图2为《三字经》的关键词表。该图显示,《三字经》中的关键词主要体现了“治国”“利民”“大同”“中庸”等思想。这些词语的多次运用也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国计民生的重视,映射了中国自古以来治国利民的政治观。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三字经》通过关键词深化了主题,借由概念功能展现深厚的中华文化以及语言之美。综观《三字经》全篇内容,基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重要性的论述频频出现,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国的五大名山及六谷六畜等常识也有提及,儒家典籍、先秦著作以及中国的历史皆多有囊括。《三字经》文本中的每一指代概念皆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内容,一字一句的背后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三字经》在格式上三字一句、四句一节,短小精悍,是简短的表层结构与丰富的深层指代相结合的综合体。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文本的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表明一条信息与文本其它信息之间的关系”[11]35。文本的语篇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词性、语法结构的选择而实现的。对《三字经》文本语篇功能方面的解读,可以借助语料库NLPIR对《三字经》进行词性赋码和词汇聚类检索。词性赋码检索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三字经》的词性赋码表截图
由图3展示的词性赋码表可以看出,《三字经》中词汇使用以动词和名词居多。动词是一个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动词使用是语篇行文的重要因素。《三字经》巧用动词,在凝练语言的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名词做为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频繁出现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三字经》词汇内容丰富。另外,在《三字经》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代词“彼”的使用。韩礼德认为:“第三人称代词用于指称,侧重于上下文的连接,具有固定的衔接作用,通常回指或下指语篇的内容。”[13]40因此,第三人称更多的具有语篇功能。细读全文,发现在《三字经》中多次使用“彼”来指示话语事件中第三方的人或物,以此建立上下文的连接,使得语篇连贯,实现语篇功能。如文中“彼女子,且聪敏”中的“彼”就是回指上文中的两位才女蔡文姬和谢道韫。通过诸如此类不同词性的词汇交替使用,使得《三字经》的逻辑更为紧密,行文更加流畅。
图4 《三字经》的词汇聚类图
根据图4展示的词汇聚类图显示,在《三字经》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地名及朝代名称,如“梁灏”“孔融”“燕山”“金陵”“楚汉”等。由此说明,《三字经》文本内容主要涉及历史、地理及人物故事,这些内容构建起《三字经》文本的语篇全貌。通过对文本意义的细读,发现《三字经》内容的排列也极有章法,是作者教育思想的体现。如语篇开头,作者就阐述“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的本性善良,后天的差别就在于“教”与“学”的不同。接着谈及了儿童应该知道的伦理道德及名物常识。从端正儿童的思想开始,逐步传授知识。而后又训导儿童从识字开始,通读经子,再学史书,便可明白朝代治乱兴衰,通达道理,引以为鉴。最后劝人向学,直言主题,《三字经》就这样按照作者的教育思想,层层叙述,六个部分,各有不同,但整个语篇按照作者的教育思想得以贯穿始终。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文本的人际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来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11]35。也就是说,文本的作者希望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寻求和他人建立某种联系,影响或改变他人的看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也认为:“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及人际功能作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分别对应着语域的三个变体:语场、语式、语旨。语场决定概念意义、语式决定语篇意义、语旨决定人际意义。”[9]43因此,对《三字经》文本人际功能方面的解读,可以借助NLPIR对其文本类型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生成的文本类型图可以看出,《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不仅是儿童识字读物,更是作者论述其启蒙教育思想的专著。《三字经》的语旨也因此更为偏向教育劝说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文中会出现劝导者和被劝导者,施教者与受教者这样的人际关系。以文中“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为例,说的是苏老泉(即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号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以史为鉴,该句以苏洵的事件为例,建立了劝导者(作者)和被劝导者(读者)的人际关系,意在实现劝说的功能,讲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劝说人们趁年轻的时候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在本小节的前一句,作者用陈述句向大家客观地陈述事件,而在本小节的后一句则用了祈使句,在表达命令的同时,更表达了作者的殷切期望。祈使句虽然语气强硬,但反而会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表达劝导者对于年轻一代的语重心长,在传递出文本概念信息的同时,也实现了人际功能,达到“劝人向学”的教育目的。
图5 《三字经》的文本类型图
图6的情感分析表显示,《三字经》的文本情感态度总体为“正”,全篇总体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三字经》传递出的良好语篇人际关系,也为它实现良好的教育功能奠定基调。在《三字经》中,会出现问句的语气,如“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该句意为: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晨亮时便会打鸣报晓,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又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语调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语调急缓高低之分,表达着作者态度中的所指偏好。文中问句语气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通过发问,作者把隐藏在句子之后的愿望和期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来,尽显长者对后辈小生的谆谆教导,同时也让文中作者充满盼望的态度、感情、语气跃然纸上。
作为国学经典,《三字经》蕴含大量中国特有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处世哲学。国学经典的不断研读与探究,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14]41。通过系统功能视角下基于语料库对《三字经》的文本细读发现,从文本的概念功能来看,《三字经》用典多,词汇丰富,概念指称功能强,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从文本的语篇功能剖析,发现《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是作者教育思想的体现;从文本的人际功能角度看,发现《三字经》的语旨更多强调教育功能,文中出现劝导者和被劝导者的人际关系,劝人向学是目标主题。《三字经》全篇情感态度总体为“正”,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通过对《三字经》文本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解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国学经典鉴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迪。随着传统文学与现代研究工具相结合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后续的研究还应从更多层次的语料分析入手,助力国学典籍的品读与弘扬。